发明名称 复合分隔器及电极
摘要 一种电极与分隔器复合物,其包括一分隔器与一埋置于聚合物基质中的电极。将电极浆料施用至聚合物涂布之分隔器,及随后于容剂浓缩大气中乾燥以形成一种以无缝复合结构为特征的二次电池结构。
申请公布号 TW412879 申请公布日期 2000.11.21
申请号 TW087120613 申请日期 1998.12.11
申请人 隆尼G.强森;丹尼尔A.史耐德;乔瑟夫P.奈斯特勒;雪莱A.克拉南;提摩西J.史代贺维奇 发明人 隆尼G.强森;丹尼尔A.史耐德;乔瑟夫P.奈斯特勒;雪莱A.克拉南;提摩西J.史代贺维奇
分类号 H01M2/14;H01M2/16;H01M6/00;H01M4/02 主分类号 H01M2/14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镒珠 台北市长安东路二段一一二号九楼
主权项 1.一种复合分隔器及电极,其包括: 一电极区,在该电极区持续充电与放电期间,该电 极区能够可逆地接受与给与离子; 一分隔器区,在该电极区的充电与放电期间,该分 隔器区具有渗透性以离子迁移; 一种聚合物基质,该电极区与该分隔器区藉由该聚 合物基质接合以形成之一种复合物;该分 隔器区与该电极区并列于该复合物中。2.根据申 请专利范围第1项的复合分隔器及电极,其中该电 极区进一步包括选自锂插入物质 和含锂金属氧化物的电极活性物质。3.根据申请 专利范围第2项的复合分隔器及电极,其中该锂插 入物质系选自包括合成石墨, 天然石墨,石油焦炭与掺杂焦炭。4.根据申请专利 范围第2项的复合分隔器及电极,其中该含锂金属 氧化物是选自包括LiCoO2 ,LiNiO2及LiMn2O4。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的复合 分隔器及电极,其中该分隔器区进一步包括一种选 自包括 织造与非织造毡片的纤维多孔性撑体。6.一种复 合分隔器与电极,其包括: 一种聚合物基质; 一种埋置于该聚合物基质中的电极活性物质; 一种埋置于该聚合物基质中的纤维多孔性聚合物 毡片,该纤维多孔性聚合物毡片与该电极活 性物质并列。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的复合分 隔器及电极,其中该电极活性物质系选自包括含碳 物质 与含锂金属氧化物。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的 复合分隔器及电极,其中该含碳物质系选自包括天 然石墨,合 成石墨,石油焦炭与掺杂焦炭。9.根据申请专利范 围第7项的复合分隔器及电极,其中该含锂金属氧 化物系选自LiCoO2, LiNiO2及LiMn2O4。10.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的复合 分隔器及电极,其中该聚合物基质进一步包括复数 聚合物 分子,该聚合物分子均匀地散布整个该聚合物基质 。11.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的复合分隔器及电极 ,其中该多孔性纤维毡片系选自包括非织造 与织造聚合物毡片。12.一种形成复合电极与分隔 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将一种电极浆料涂敷至分隔器;及 使该电极浆料于溶剂蒸气浓缩大气中硬化。13.根 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的方法,其中该电极浆料包 括一种聚合物,一种增塑剂与一种 电极活性物质,该聚合物与该增塑剂溶解于一种溶 剂中。1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的方法,其中该 聚合物为聚偏二氟乙烯及其相关之共聚物。15.根 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的方法,其中该增塑剂选自 包括通式R1OOC(CH2) NCOOR2之非芳 族、脂肪族二酯类,其中R1与R2为甲基-,乙基-,丙基- ,丁基-,或其组合物,且n为1至约 7。1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的方法,其中该电极 活性物质系选自包括LiCoO2,LiNiO2, LiMn2O4,天然石墨,合成石墨,石油焦炭与掺杂焦炭。 1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的方法,其中该电极活 性物质以饱和该聚合物饱和之分隔器的 聚合物混合。1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的方法, 其中该电极浆料硬化以形成一个与该聚合物饱合 之分 隔器的无缝结合。19.一种形成复合电极与分隔器 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将一种电极浆料涂敷至分隔器;及 使该电极浆料于蒸气保留装置中硬化。20.根据申 请专利范围第19项的方法,其中该电极浆料包括一 种聚合物,一种增塑剂与一种 电极活性物质,该聚合物与该增塑剂溶解于一种溶 剂中。21.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0项的方法,其中该 聚合物为聚偏二氟乙烯及其相关之共聚物。22.根 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0项的方法,其中该增塑剂选自 包括通式R1OOC(CH2) NCOOR2之非芳 族、脂肪族二酯类,其中R1与R2为甲基-,乙基-,丙基- ,丁基-,或其组合物,且n为1至约 7。2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0项的方法,其中该电极 活性物质系选自LiCoO2,LiNiO2,LiMn2O4 ,合成石墨,天然石墨,石油焦炭与掺杂焦炭。24.根 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0项的方法,其中该电极活性物 质与饱和该聚合物饱和之分隔器的 聚合物混合。2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的方法, 其中该电极浆料硬化以形成一个与该聚合物饱合 之分 隔器的无缝结合。26.一种在能够吸引真空穿过其 表面的固体撑体上形成一种复合电极与分隔器的 方法,该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 固定一个在该撑体上具有第一和第二侧的分隔器, 藉由在第一分隔器侧之反向吸引真空; 将一种电极浆料涂敷至该分隔器的第二侧;及 使该电极浆料于溶剂蒸气浓缩大气中硬化。27.一 种在能够吸引真空穿过其表面的固体撑体上形成 复合电极与分隔器的方法,该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 将具有第一和第二侧的分隔器固定在该撑体上,藉 由在第一分隔器侧之反向吸引真空; 将一种电极浆料涂敷至该分隔器的第二侧;及 使该电极浆料于溶剂蒸气保留装置中硬化。28.一 种二次电池分隔器,其包括 一种由聚合材料制造的离子渗透性之多孔性弹性 片;及 一种埋置在该多孔性弹性片中之片状纤维基质核 心,该纤维基质更界定复数之被该聚合材料 占据的填隙空位。29.根据申请专利第28项的二次 电池分隔器,其中该多孔性弹性片是单一的。30.根 据申请专利第28项的二次电池分隔器,其中该基质 核心具有面对阳极接合之第一表面 及面对阴极接合之活性物质,且其中该由聚合材料 制成的薄片提供一种覆盖该基质核心的第 一表面上之聚合材料层和提供一种覆盖在该基质 核心的第二表面上之聚合材料层。31.一种可位于 阴极与阳极之间的二次电池分隔器,该分隔器包括 : 一种实质上平坦的纤维基质核心,其具有一个第一 表面和一个背对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该 基质核心具有延伸在第一与第二表面之间的厚度, 该基质核心界定复数个延伸自基质核心厚 度之填隙空位,及 一种单一离子渗透性多孔弹性聚合片,其具有该 基质埋置其中,该聚合片占据基质核心的填隙空位 。32.根据申请专利第31项的二次电池分隔器,其中 聚合物片提供一种覆盖基质核心的第一表 面上之聚合材料层和提供一种覆盖该基质核心的 第二表面上之聚合材料层。33.一种制造电池分隔 器的方法,包括 以一或更多之一种包含一种非芳族溶剂增塑剂和 一种溶剂媒液的聚合物混合物之涂料涂敷至 具有二侧之纤维聚合核心基质之第一侧; 将真空施用至该聚合核心基质的反面以产生聚合 物混合物浸透及浸渍该核心基质的毛细管的 空隙; 持续该真空直到该溶剂媒液完全地蒸发; 将一个或多个之聚合物混合物涂料施用至该基质 的第二侧上; 将真空施用其反面以产生聚合物混合物进一步浸 透及浸渍该核心基质的毛细管的空隙,且进 一步产生从每个该基质侧之聚合物边界浸透以合 并;及 持续该真空真到该溶剂媒液完全蒸发。34.根据申 请专利第33项的方法,其中将足够的聚合物混合物 涂敷在该基质的两面以提供一 种覆盖该基质核心的第一表面上之聚合材料层和 进一步提供一种覆盖该基质核心的第二表面 上之聚合材料层。图式简单说明: 第一图为显示阴极与阳极区结合到分隔器之典型 塑性层化电池的横截面示意图。 第二图A与第二图B为显示本发明典型的二次锂离 子电池之充电与放电电压分布(a)及对 应的电容曲镍(b)之直线作图。 第三图A与第三图B为显示本发明二次锂离子电池 之充电与放电电压分布(a)及对应的电 容曲线(b)之直线作图。 第四图A与第四图B为显示本发明三次锂离子电池 之充电与放电电压分布(a)及对应的电 容曲线(b)之直线作图。 第五图为显示进一步循环的电容曲线之二次电池( 第二图a与第二图b)的第一次电容曲线 。 第六图为显示Variac设定对应真空单位之关系的曲 线图。该Variac控制电压对真空单位 。 第七图为复合电极与分隔器之横截面的扫描电子 显微照片(X100)。 第八图为复合电极与分隔器之横截面的扫描电子 显微照片(X500)。
地址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