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管体之舖设方法及装置
摘要 一种管体之舖设方法及装置;具备内板状之一对挡土手段(24及36)而成第1及第2组合体(18及20)、藉驱动手段(22)做交替之前进。在其间,为形成沟(16)将地盘(14)予以挖掘。于第2组合体(36)前进时作用于第1组合体(24)之反力、及于第1组合体之前进时作用于第2组合体之反力,乃分别藉第1及第2维持位置手段(32及52)作用于画定沟之地盘上。当第1及第2组合体前进至规定距离后,新管(12)随之配置于斯处,并与已舖设妥之管(12)相连接。
申请公布号 TW161167 申请公布日期 1991.06.21
申请号 TW080100604 申请日期 1991.01.25
申请人 伊势机开发工机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明登始夫
分类号 E03F3/06 主分类号 E03F3/06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洪武雄 台北巿城中区武昌街一段六十四号八楼;陈灿晖 台北巿城中区武昌街一段六十四号八楼
主权项 1﹒一种管体之舖设方法,将具备朝水平方向以规定间隔相对配置之一对板状第1挡土手段而配置于形成在地盘之沟内之第1组合体,对着具备朝水平方向依规定间隔相对向配置之一对板状第2挡土手段并配置于前述第1组合体后部之第2组合体,并使其交替进行使作用于该第2组合体之反力由前述地盘承受而前进之工程,及将前述第2组合体,一面使前述地盘承受作用于第1组合体之反力,同时朝前述第1组合体前进之工程,藉此挖掘在前述第1组合体前部之砂土而延长前述沟,伸在挖掘过处配置管体,为特征者。2﹒于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记载之管体之舖设方法,其中,使前述第1组合体前进之际,藉将前述第2组合体之至少一部分往昼定前述沟之部位推压而使前述反力作用于前述地盘,而在移动前述第2组合体间,藉将前述第1组合体之至少一部分推压于昼定前述沟之部位使前述反力作用于前述地盘者。3﹒一种管之舖设装置,包括:沿水平方向依规定间隔对向配置之一对板状第1挡土手段;将该两第1挡土手段互相连接之连接手段组配而成之第1组合体;沿水﹒平方向依规定间隔对向配﹒置之一对板状第2挡土手段;以及将该两第2挡土手段互相连接之第2连接手段组配而成;并配置于前述第1组合体后部之第2组合体,将前述第1及第2组合体往前后方向做相对性移动之驱动手段,将作用于前述第1组合体之反力作用于地盘,用以阻止前述第1组合体对地盘之前后向移动且也可以解除阻止作用之第1维持位置手段,将作用于前述第2组合体之反力作用于地盘,用以阻止前述第2组合体对地盘之前后向移动并且可以解除该限制之方式予以阻止之第2维持位置手段者。4﹒于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记载之舖设装置中,前述两第2挡土手段,乃在前述第2连接手段上,依上下方向延伸之轴线为中心可做摇动运动方式连接者。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记载之舖设装置,其中,以前述第2维持位置手段,系具备可将前述两第2挡土手段,朝向其前述两第2挡土手段之前端部及后端部之一方互相分离之方向移位之千斤顶者。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记载之舖设装置中,其中之设第2组合体,再具备呈自前述第2挡土手段之一边向另一边延伸状所配置之筒状构件,及按每一前述第2挡土手段所设,依可在前述筒状构材端部自由进出方式配置并且连接于相对应之前第2档土手段上之滑动件,和前述千斤顶乃为使前述滑动件可前述筒状构材移位故,配置在前述筒状构材者。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记载之舖设装置中,其中前述两第1挡土手段,系藉前述第1连接手段依无法做相对性移位方式连接着。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记载之舖设装置,其中,前述第1维持位置手段乃具备按每一前述第1挡土手段构设且形成在相对应前述第1挡土手段上之孔穴内配置之板状多数反力传达构材,各反力传达构材又以可藉朝上下方向延伸之轴线为中心做摇动运动之方式由前述第1挡土手段所支持,前述驱动手段具备对应于前述反力传达构材配设之数千斤顶,各该千斤顶之缸体及活塞杆之一方则连接于较前述反力传达构材之述轴线为前方之部位,而前述缸体以及前述活塞杆之另一方乃连接于前述第2挡土手段者。9﹒于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记载之舖设装置中,各第1挡土手段乃具有朝内方及后方开口之凹陷处,且前述第2组合体又具有在前述凹陷处以前后向可滑动之方式装配之板状滑动件者。图示简单说明第1图表示本发明之铺设装置一实施例之平面图。第2图表示沿第1图中之2-2线所得之剖视截面图。第3图表示第1图中铺设装置之正面图。第4图(A), (B), (C),及(D)分别为铺设装置之说明用图者。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