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微机话视系统的接口通道
摘要 一种新型的微机话视系统的接口通道,是由微机-电话接口箱和彩色编码接口箱所组成。通过本接口通道可将现有的电话机、电话交换总机、公共计算机、闭路电视机连接成一个微机话视系统,各用户可在各自的办公室里,通过自动电话拨号,就可在电视机上查看存储在公共计算机中的信息。这种把微机、电话机、电视机技术集成一体的接口通道,不仅技术先进,结构简单,而且使用方便,用途广泛。
申请公布号 CN2075837U 申请公布日期 1991.04.24
申请号 CN89215901.4 申请日期 1989.08.29
申请人 大屯煤电公司 发明人 陈太恒;翁国良
分类号 H04M11/06 主分类号 H04M11/06
代理机构 中国矿业学院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仇润鹤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微机话视系统的接口通道,是由微机--电话接口箱4和彩色编码接口箱7所组成,各用户的自动电话机1经电话交换总机2和接口专用电话3后,通过微机--电话接口箱4连接到公共计算机5,由公共计算机5输出的信号经射频调制器6和彩色编码接口箱7后,通过闭路电视传输线传递到各用户的闭路电视机8上,这种微机话视系统的接口通道的技术特征在于: a、微机-电话接口箱4是由电源、电话增音放大器10、拨号脉冲信号检出及整形电路11、摘机或挂机信号判别器13、时序控制器17、计数器19、寄存器20组成;用818电话机改装成的接口专用电话3,是在818电话机9中;把M与N两点间连线断开,加上一个510Ω电阻,把M与P两点间连线断开;N点的输出信号一路经电阻、电容后接至电话增音放大器10中的三极管BG<sub>1</sub>的基极,另一路是接至拨号脉冲信号检出及整形电路11中的二极管D<sub>1</sub>的正极;O点经允许输入开关K<sub>1</sub>后,和Q点一起连接到摘机或挂机信号判别器13的电平极性整流器Z<sub>1</sub>的输入两端;电话增音放大器10的BG<sub>1</sub>集电极输出经BG<sub>2</sub>、BG<sub>3</sub>、增音开关K<sub>2</sub>后,接至喇叭;拨号脉冲信号检出及整形电路11中的区别拨号脉冲和声音信号的门槛电平调节和测量端12:一端接BG<sub>4</sub>的基极,另一端接地,BG<sub>4</sub>的发射极和二极管D<sub>1</sub>的负极一起接至BG<sub>5</sub>的基极,BG<sub>5</sub>的集电极接至BG<sub>6</sub>的基极,BG<sub>6</sub>的集电极输出经非门16后接时序控制器17中的触发器DW<sub>1</sub>的1端;摘机或挂机信号判别器13中的电平极性整流器Z<sub>1</sub>输出经D<sub>2</sub>稳压、BG<sub>7</sub>的驱动后,接至光电耦合器14,其输出经二极管D<sub>3</sub>后接BG<sub>8</sub>的基极,BG<sub>8</sub>的发射极输出经非门15后接至非门16和非门18的输入端,以及微机并行输入接口21的13端;时序控制器17中的DW<sub>1</sub>的4端输出负方波送至计数器19的10端,DW<sub>1</sub>的11端输出接至单稳DW<sub>2</sub>的3端,DW<sub>2</sub>的8端输出接触发器DW<sub>3</sub>的9端和微机并行输入接口21的11端,DW<sub>3</sub>的12端负脉冲输出接至微机并行输入接口21的10端,DW<sub>3</sub>的5端正脉冲输出接至寄存器20的7端;微机并行输入接口21的1端接非门18的输入端,非门18的输出端接计数器19的12、13端和寄存器20的15端,计数器19的9、5、4、8端对应接寄存器20的14、11、12、13端,寄存器20的3、6、5、4端对应接微机并行输入接口21的2、3、4、5端; b、彩色编码接口箱7是由电源、整形电路22、矩阵电路23、勾边整定电路24、K脉冲发生器30、分频器33、行同步发生器28、场同步发生器31、PAL开关34、移相器35、副载波振荡器36、平衡调制器37、38、整定电路39、40、混合器41、32、42组成;来自微机彩显卡输出的七个分立视频信号R(红)、G(绿)、B(兰)、H(行频)、V(场频)、I(增亮)通过扁平电缆送至由双单稳U<sub>1</sub>组成的整形电路22,R、B、G整形后,经矩阵电路23的电阻R<sub>1</sub>、R<sub>2</sub>、R<sub>3</sub>、R<sub>4</sub>后至A点,A点分别接至减法器25、26的(+)端和BG<sub>9</sub>的基极,R、B整形后直接接至平衡调制器37的耦合器B<sub>3</sub>引线上,减法器26的输出端接至平衡调制器38的耦合器B<sub>5</sub>引线上;H(行频)经整形后接至延时器27的输入端,在其Q端分三路输出;第一路接至定宽单稳触发器构成的行同步发生器28,第二路经延时器29后接至定宽单稳触发器构成的K脉冲发生器30,第三路接至分频器33的CP端;K脉冲发生器30的Q端输出接至减法器25的(-)端,其Q端输出经BG<sub>12</sub>后接至减法器26的(+)端,分频器33的Q端和 Q端分别接至PAL开关34的BG<sub>16</sub>、BG<sub>17</sub>的基极;V(场频)经整形后接至定宽单稳触发器构成的场同步发生器31输入端,在其Q端的输出和行同步发生器28的Q端输出一起加至混合器32的输入端,其输出端接BG<sub>13</sub>的基极,BG<sub>13</sub>的集电极输出F接至混合器42的BG<sub>11</sub>的基极;由BG<sub>20</sub>等组成副载波振荡器36,此副载波振荡器36的BG<sub>20</sub>发射极输出接至BG<sub>21</sub>的基极,BG<sub>21</sub>的集电极分二路输出:一路经C<sub>1</sub>、C<sub>5</sub>、R<sub>5</sub>、R<sub>6</sub>组成的移相器35后接至BG<sub>22</sub>的基极,另一路接至耦合器B<sub>1</sub>的初极上;BG<sub>22</sub>的集电极输出经由B<sub>4</sub>、B<sub>5</sub>、D<sub>8</sub>~D<sub>11</sub>等组成的平衡调制器38后,接至整定电路40的BG<sub>23</sub>基极,B<sub>1</sub>次极输出经由PAL开关34的BG<sub>16</sub>、BG<sub>17</sub>控制的BG<sub>14</sub>、BG<sub>15</sub>后,接至BG<sub>18</sub>的基极,BG<sub>18</sub>集电极输出经由B<sub>2</sub>、B<sub>3</sub>、D<sub>4</sub>~D<sub>7</sub>等组成的平衡调制器37后,接至整定电路39的BG<sub>19</sub>基极,BG<sub>19</sub>的发射极和BG<sub>23</sub>的发射极一起接至混合器41的BG<sub>24</sub>基极,BG<sub>24</sub>的发射极输出C接至混合器42的BG<sub>11</sub>的基极;I(增亮)经整形后和BG<sub>9</sub>的集电极输出一起接至勾边整定电路24的BG<sub>10</sub>基极,勾边整定电路24的输出接至混合器42的BG<sub>11</sub>基极,BG<sub>11</sub>的发射极输出经T型电阻网络后,其输出信号经闭路电视网传输线送至各用户的电视机。
地址 江苏省沛县大屯煤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