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具有Z方向超吸收剂浓度梯度之无分层吸收物
摘要
申请公布号 TW115405 申请公布日期 1989.06.21
申请号 TW076204323 申请日期 1986.08.04
申请人 金百利克拉克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大卫.路易斯.任克;史坦利.罗.凯林伯格
分类号 A61L15/16 主分类号 A61L15/16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黄静嘉 台北巿忠孝东路四段五六三号十楼
主权项 l.一种吸收物,包含:(a)一吸收材料层,具有长度、宽度及厚度;以及(b)超吸收剂材料颗粒,分布在该吸收材料层内;(c)其中该超吸收颗粒系受配置成穿过该吸收层之厚度之至少一部份,形成超吸收剂浓度的一实质上连续、非梯级状之正値梯度,而该超吸收剂浓度是以重量百分率为基准计理者,而且在该梯度中的超吸收剂浓度随着与该吸收层之一人体侧表面距离之增加而渐次增大。z﹒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吸收物,于其中,该超吸收剂颗粒在吸收层内之某一特定厚度高度内横过吸收层宽度作实质上均分布。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I项之吸收物,于其中,该超吸收剂颗粒在吸收层内之某一特定厚度高度内沿该吸收层长度作实质上均一之分布。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l项之吸收物,于其中,在该吸收层之人体侧表面之超吸收剂浓度小于该吸收层之平均超吸收剂浓度,且在该吸收层之外表面之超吸收剂浓度大于该平均超吸收剂浓度。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3.或4项之吸收物,于其中,位在该吸收层之人体侧表面处之超吸收剂颗粒平均大于在吸收层外表面处之超吸收剂颗粒。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I项之吸收物,于其中,在由吸收层之人体侧表面进入该吸收层一段距离处之超吸收剂浓度实质上为零。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吸收物,于其中,在由吸收层之外侧表面进入该吸收层内一段距离处之超吸收剂浓度实质上为零。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吸收物,于其中,在部份穿过该吸收层厚度处之超吸收剂浓度大于在在其人体侧及外侧表面处之浓度。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l项之吸收物,其中该浓度梯度线具有一在范围约0.02-0.5内之正値斜率。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吸收物,其中该浓度梯度线具有一在范围约0.03-0.4内之正値度斜率。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l0项之吸收物,其中该浓度梯度线具有一在范围约0.05-0.2内之正値度斜率。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I项之吸收物,其中在该梯度开始时之起吸收剂浓度对该梯度终止时之超吸收剂浓度之比率以重量百分率决定时至少约1:3。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吸收物,其中该超吸收剂浓度之比率以重量百分率决定时至少约1:11。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之吸收物,其中该超吸收剂浓度之比率以重量百分率决定时至少约l:30。15﹒如申请专利范围6.7.8.9.10、11.12.13.或14项之吸收物,于其中,位在靠近该吸收层之人体侧表面处的超吸收剂颗粒平均大于位在靠近该吸收层外表面处的超吸收剂颗粒。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吸收物,于其中,靠近该吸收层之人体侧表面处的超吸收剂颗粒之大小在约300至1000um范围内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吸收物,于其中,何在该吸收层之外侧表面处的超吸收剂颗粒之尺寸小在约30Oum。图示简单说明:图I示意显示依本创作而设计之用后可丢弃衣物之透视图。图2为沿图I之剖面2一2所取得之用后可去弃衣物之横剖面图,示意显示由随意尺寸之超吸收性颗粒所构成之超吸收剂浓度梯度。图3显示由大致均一尺寸之超吸收性颗粒所构成之超吸收剂浓度梯度。图4显示较大尺寸之颗粒主要配置在靠近于吸收性棉胎之人体侧的超吸收剂浓度梯度。图5显示在吸收性棉胎之中央部份的浓度达于一最大値的超吸收剂浓度梯度。图6显示在棉胎在人体侧与外侧间之浓度为最低的超吸收剂浓度梯度。图7显示一图,说明穿过本创作之吸收物之厚度的近似浓度梯度之例子。图8显示一图,说明浓度在吸收性绵胎之人体侧与外侧间之一位置达到最小値的一超吸收剂浓度梯度。图9为一习用之用后可去弃衣物之剖面图,该衣物在一吸收性棉胎内具有大致均一分散之超吸收剂颗粒。图10之图形,说明在吸收性棉胎内具有大致均一分散之超吸收剂颗粒或颗粒实质上局限于分立之层状区域内的留用衣物内之超吸收剂颗粒之分布。图11显示一超吸收剂浓度梯度,其开始于自吸收层之人体侧离开一距离处,且终止于自吸收层外侧离开一距离处。
地址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