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含矽之化合物
摘要 本发明主要技术内容是在化合物环上的9,10位置,至少其中一个位置具有含矽取代基,可做为有机发光二极体材料,同时应用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其中X系为含矽取代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之具有6至20碳原子的芳香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之具有2至20个碳原子的杂环芳香基或经取代或未经取代之C1-20之烷基;R1及R2系为氢、卤素或经取代或未取代之C1-20之烷基,R1及R2可以为相同或各不相同的取代基;R3、R4及R5分别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之具有6至20碳原子的芳香基或具有1至12碳原子的经取代或未经取代之烷基,且R3、R4及R5可以为相同或各不相同的取代基。
申请公布号 TWI287568 申请公布日期 2007.10.01
申请号 TW094111260 申请日期 2005.04.08
申请人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游振萍;戴嘉良;张凡修
分类号 C09K11/06(2006.01) 主分类号 C09K11/06(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许乃丹 台北县中和市中正路716号17楼之9
主权项 1.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环上的9,10位置,至少 其中一个位置为矽取代基,其结构式如下: 其中X系为含矽取代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之具有 6至20碳原子的芳香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之具有2 至20个碳原子的杂环芳香基或经取代或未经取代 之C1-20之烷基; R1及R2系为氢、卤素或经取代或未取代之C1-20之烷 基,R1及R2可以为相同或各不相同的取代基;及 R3、R4、R5分别为具有6至20碳原子的经取代或未经 取代的芳香基或具有1至12碳原子的经取代或未经 取代的烷基,且R3、R4、R5可以为相同或各不相同的 取代基。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化合物,其中X系为三 芳香基矽。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化合物,其中X系为三 苯基矽。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化合物,其中X系为三 烷基矽。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化合物,其中X系为三 甲基矽。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化合物,其中X系为苯 及其衍生物或及其衍生物。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化合物,其中X系为 喃基(furanyl)、吩基(thiophenyl)、咯基(pyrrolyl)、 喃基(pyranyl)、喃基(thiopyranyl)、啶基( pyridinyl)、唑基(thiazolyl)、咪唑基(imidazolyl)、嘧 啶基(pyrimidinyl)或三基(triazinyl)。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化合物,R1系为氟、氯 或溴。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化合物,R2系为氟、氯 或溴。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化合物,其中该R3、R4 、R5为苯基或甲基。 11.一种有机发光二极体材料,其至少包括如申请专 利范围第1至10其中之一项中之化合物。 12.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至少包括: 一基板; 一第一电极层,其系配置于该基板上; 一有机层;系配置于该第一电极层上,其至少包括 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结构式如下: 其中X系为含矽取代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之具有 6至20碳原子的芳香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之具有2 至20个碳原子的杂环芳香基或经取代或未经取代 之C1-20之烷基,R1及R2系为氢、卤素或经取代或未取 代之C1-20之烷基,R1及R2可以为相同或各不相同的取 代基,R3、R4、R5分别为具有6至20碳原子的芳香基或 具有1至12碳原子的烷基,且R3、R4、R5可以为相同或 各不相同的取代基;以及 一第二电极层,系配置于该有机层上。 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 中该第一电极,系为一可透光之导电材料。 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 中该有机层更包括一电洞注入层、电洞传输层以 及电子传输层。 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 中该化合物包括于该电洞传输层中。 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 中该化合物中,X系为三苯基矽。 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 中该化合物中,X系为苯及其衍生物或及其衍 生物。 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 中该化合物中,X系为喃基(furanyl)、吩基( thiophenyl)、咯基(pyrrolyl)、喃基(pyranyl)、喃基( thiopyranyl)、啶基(pyridinyl)、唑基(thiazolyl)、咪唑 基(imidazolyl)、嘧啶基(pyrimidinyl)或三基(triazinyl) 。 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 中该化合物中,R1系为氟、氯或溴。 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 中该化合物中,R2系为氟、氯或溴。 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 中该R3、R4、R5为苯基或甲基。 图式简单说明: 图1.显示化合物(1)和化合物(2)在不同波长下之光 致发光(PL)强度的图形。 图2.比较本案实施例4与习知的有机发光二极体材 料的效率图。 图3(a)及图3(b).比较本案实施例4与习知的有机发光 二极体材料在CIE色度座标图的不同,横轴皆为电压 ,图3(a)的纵轴为CIEx,图3(b)的纵轴为CIEy。
地址 新竹市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力行二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