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培养雨生红球藻生产虾青素的简易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培养雨生红球藻生产虾青素的简易方法,该方法通过三角烧瓶、塑料桶或尼龙袋、水泥池的三步培养法,且每步通过各种理化环境参数,如氮、磷含量,pH值,培养温度,光照强度,光照时间,添加矿盐或卤盐、H<sub>2</sub>O<sub>2</sub>和FeCl<sub>2</sub>及细胞状态等精确调节和控制措施,每一步目标明确,操控合理,使雨生红球藻的营养生长较好,营养生长向非营养生长转化较快,累积虾青素较多,从而提高了培养、转化、累积的效率与稳定性,也有效防止了培养过程中杂藻的污染;由于是开放式的培养,这样一是不需要密闭式光生物反应器,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并且产能明显提高,可以进行较大规模开放培养雨生红球藻生产虾青素。
申请公布号 CN101586140A 申请公布日期 2009.11.25
申请号 CN200910099708.6 申请日期 2009.06.09
申请人 宁波大学 发明人 骆其君;严小军;黄胜奎;陈黎明;王瑞;陈苏苏
分类号 C12P23/00(2006.01)I;C12R1/89(2006.01)N 主分类号 C12P23/00(2006.01)I
代理机构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程晓明
主权项 1、一种培养雨生红球藻生产虾青素的简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a将滤去杂质的淡水煮沸后冷却,添加含氮和磷的营养盐配制成培养液备用,所述培养液中氮的含量为2~10mg/L,磷的含量为0.1~0.4mg/L;b在三角烧瓶内装入所述培养液,按雨生红球藻的细胞密度为1000~6000个/毫升,将雨生红球藻接种至三角烧瓶内的培养液中,在培养温度为15℃~25℃,三角烧瓶表面光照强度为1500Lux~3000Lux,每天光照时数为10小时~18小时条件下,静置或摇瓶培养,培养至雨生红球藻细胞密度为5万~10万个/毫升,得到一级营养生长物;c将步骤b的一级营养生长物移入至白色的塑料桶或尼龙袋中,加入所述培养液,使雨生红球藻的细胞密度为1000~6000个/毫升,在培养温度为20℃~25℃,一级营养生长物表面光照强度为3000Lux~5000Lux,每天光照时数为不少于12小时条件下,第一次充气培养,培养至雨生红球藻细胞密度为10万~25万个/毫升,得到二级营养生长物;d将步骤c的二级营养生长物移入清洁水泥池中,加入所述培养液,使雨生红球藻的细胞密度为500~3000个/毫升,池内液体深度控制在0.3m~1.0m,池内液体pH值控制在8.6~10.2,培养温度为20℃~25℃,二级营养生长物表面光照强度为不高于5000Lux的自然光照条件下,第二次充气培养,培养7~12天,培养至雨生红球藻细胞密度达到6万~12万个/毫升,得到三级营养生长物;e在步骤d的三级营养生长物中加入矿盐或卤盐,使三级营养生长物中矿盐或卤盐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0.1%~1.0%,并添加含磷的营养盐,使三级营养生长物中氮与磷的重量比为5,将池内液体深度控制在0.2m~0.8m,池内液体pH值为7.0~9.5,培养温度为20℃~28℃,三级营养生长物表面光照强度为不低于5000Lux的条件下,流水转化培养3~5天,培养至所有雨生红球藻细胞沉至池底,得到孢子态转化物;f在步骤e的孢子态转化物中加入H2O2,使孢子态转化物中H2O2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0.001%~0.05%,一天后再加入FeCl2和含磷的营养盐,使孢子态转化物中FeCl2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0.005%~0.05%,氮与磷的重量比为不大于0.25,池内液体深度控制在0.1m~0.5m,培养温度为22℃~30℃,孢子态转化物表面光照强度为不低于5000Lux的条件下,流水累积培养7~15天,培养至所有雨生红球藻细胞呈深红色,得到累积丰富虾青素的雨生红球藻静细胞。
地址 315211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