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可改变长度之车
摘要 本发明系一种汽车,其前半或后半之固定车体之车架、车厢与传动轴等各有一轨道,供另一相对可移动之车体之车架循轨道移动而套合,同样地,车厢与传动轴亦随着移动而套合,有定位元件,使可移动之车体与固定车体受驱动元件推动,使车体之前半部与后半部彼此推开或拉近套合后,彼此固定之,因此可使车辆在停放时缩短长度,以解决停车或运输等问题。
申请公布号 TW130471 申请公布日期 1990.03.11
申请号 TW077106996 申请日期 1988.10.11
申请人 陈永兴 发明人 陈永兴
分类号 B62D21/14 主分类号 B62D21/14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黄斐文 台北巿金华街四十七号十二楼
主权项 I.一种可改变长度之车辆,包括:一固定车体,被枢设在本身之车轮支持着;若干可移动之车体,其中至少一车体被枢设在本身之车轮支持着;若干轨道组,每一轨道组中,至少各有二件可互相配合移动之轨道元件,其中之一之轨道元件固定于上述固定车体上,另一之轨道元件则固定于上述可移动之车体上;一驱动元件,其基部被固定于固定车体或可动之车体上,且其作用端连接于另一对应之车体上;上述固定车体与可移动之车体,彼此循轨道受驱动元件驱动而套合时,各设在固定车体或可移动车体上之车厢、传动轴、车轮元件等亦据之彼此套合,分开时亦同,彼此并由各定位元件在各适当位置定位。2. 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车辆,其中驱动元件,系由引擎带动之齿轮箱,包括:一第三副轴,连接至可移动之车体上一离合装置,使引擎能及时带动第三副轴上述离合装置,将引擎之动力修给第三副轴时,可使固定车体与可移动之车体互相靠拢套合。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I项所述之车辆,其中驱动元件,系液压缸。4﹒一种使车体长度改变之方法,其步骤为:将车体分为至少一固定车体,与至少一可移动之车体;在固定车体及可移动之车体上,各装设至少一彼此可互相配合移动之轨道组;在固定车体或可移动之车体上;装设一驱动元件,驱动元件之作用端连接于另一对应之车体上,使固定车体与可移动之车体受驱动元件之驱动时可彼此靠拢套合5 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方法,其步骤更包括:在固定车体与可移动之车体上,各装设至少一彼此可互相锁合之定位元件。6 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方法,其中装设驱动元件之步骤为:在引擎带动之齿轮箱内,设一可受离合装置控制打动之副轴,该副轴与便车而行进之对系分开而独立;使到轴能传动固定车体或可移动之车体的车轮,朝另一相对应之车体靠拢。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44项所述之方法,其中装设驱动元件之步骤为:在固定车体或可移动之车体其中之一上,装设液座缸之基部:将液压缸之另一端装在另一相对应之车体上。图示简单说明:图l为本发明实施例之平面图,显示车身正常长度时形状。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之平面图,显示车身缩短长度时之形状。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之局部剖视图,显示如图l之状态。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之局部剖视图,显示如图2之状态。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之上视图。图6为本发明车体底盘之实施例之上视图。图7为本发明车体底盘之第二实施例之上视图,图8系沿门3之8一8线所剖之剖视图。图9是车体底盘轨道实施例,如图8所剖之局部剖视图。图10是车体底盘轨道第二实施例,如图8所预之局部剖视图。图11为本发明轨道定位元件实施例之正剖视图,图12为如图11之正剖视图,但显示车身伸长后定位之情形。图13为本发明利用齿轮箱传导引驱动力,做为车身缩短驱动元件之齿轮系平面图。图14为本发明传动轴实施例之部份正视图。图15为本发明传动轴实施例之部份立体图。图16为本发明之上视图,显示车身缩短后,第1扇门打开之情形。图17为未发明之上砚图,显示车身缩短后,第2扇门打开之情形。
地址 台北县新店巿自立街六十四号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