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缝连接之制法
摘要 介于主体凸缘(5)与一圆筒(11)之端壁凸缘(9)之间的缝连接之制法为藉由一接缝辊(14),此辊(14)将该两凸缘互相摺合,而被导引接缝辊之沟(15)之下部中此制法与以往技术之接缝运作必须将端壁凸缘(5)来预先卷边(6)有着基本的差异。因此,于接缝辊(14)之向内地辐射移动期间,凸缘(5,9)将于轴之方向向外凸出且形成一所谓的猫背,藉由该猫背,凸缘与端壁(2)与主体(1)互相定中心,然而,另外于周边方向提供一介于端壁(2)之直立的边缘(3)与曲率(10)之间的距离,此曲率(10)介于主体(1)与主体凸缘(9)之间其距离于接缝作业期间会减小。再,使用一端壁之支撑物(13),其直径小于主体(1)之直径,来实施接缝作业向内至一角度,因此,最终之接缝具有一实质地等于主体(1)之直径的外径。
申请公布号 TW155099 申请公布日期 1991.04.01
申请号 TW078107261 申请日期 1989.09.20
申请人 康尼克李尔工业公司 发明人 杰林.亨利.布罗克门
分类号 B21D39/02 主分类号 B21D39/02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敏生 台北巿南京东路二段一二五号七楼伟成第一大楼
主权项 1﹒一种缝连接之制法,诸如双缝或三缝连接,为介于一容器之主体(1)之端边缘之径向向外延长的凸缘(9)与一端壁或盖子(2)之边缘凸缘(5)之间的缝连接,其中盖子之边缘凸缘(2)在制造缝连接之前提供有小半径的卷边或预先卷边(6),该预先卷边(6)之内径大于体甘凸缘(9)之外边纸(11)之直径,此凸缘(9)于朝向主体之转变部分(10)之位置被做成具有大的半径之曲率(10),因此,从主体(1)朝向凸缘(9)所获得之一逐渐弯曲的转变部分,且端壁(2)之凸缘(5)藉由一曲率(4)而并入端壁(2),此凸缘(5,9)在定位且轴向压迫一端壁(2)与主体(1)藉由具有一沟(15)之至少一接缝辊(1J)来互相滚卷,此辊(14)于周边方向位移关于主体(I)且径向地朝向主体(1)来实施凸缘(5,9)之互相滚卷入接缝辊(14)之沟(15)的内侧,同时,将端壁定中心及支撑于端壁之凸绿之内侧上,接缝辊(14)之沟(15)具有一高度(K),它大于平行于主体(1)之轴方向所量测的预先卷边(6)之厚度(V),其特征为提供介于端壁(2)之直立边缘(3)与转变部分曲率(10)之间的一距离,此转变部分介于主体(1)与其凸绿(9)之间,且预先卷边(6)于最初之接缝作业时被导入接缝辊(14)之沟(15)的部分中,当自轴方向观察时,预先卷边(6)较靠近主体(1)之中心,如此使得预先卷边(6)之底边(12)最先与沟(15)之面向此底边(12)之弯曲部份接触。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于接缝期间端壁(2)被一延长一包围主体之轴的表面(13)所支撑,此表面之最大的直径小于主体,之直径,因此,邻近接缝形成主体之一减小的直径。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其中一直立边缘(3)形成于端壁(2),此直立边缘从端壁凸缘(5)之平面向内延长且藉由直立边缘使端壁(2)可安置于主体(1)内侧,其特征为在接缝之前,端壁(2)之直立边缘(3)形成一高度(D),此高度(D)小于高度(H),此高度(H)为在接徒之后直立边缘(3)之高度,且此直立边缘由接缝辊之沟之该边缘所界定,于接缝期间直立边缘接触端壁凸缘(5)且此界定接缝作业之终了,在接缝之前,直立边缘(3)也形成一形状与直径,因此,当端壁安置于主体中时,介于该边缘(3)与容器主体之朝向容器主体凸缘之弯曲转变部分(10)之间提供一距离。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3项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端壁凸缘(5)被预先卷边,因此,其实际地闭合着。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主体凸缘(5)之外径与端壁凸缘之预先卷边之内径相一致,因此,端壁凸缘与主体凸缘可互相定中心。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3项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直立边缘形成一圆锥形套筒表面(24),且支撑表面(29)具有一对应的圆锥形状,且于端壁自由约状态下,套筒表面之高度只有一部分衔接该支撑表面。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3项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端壁之直立边缘之深度(D)是由欲达到之直立边缘之高度(H)减去至少第一接缝辊之沟之高度(K)且加上预先卷边之厚度(V),依据公式为:D=H─K+V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方法,其特欲为端壁形成一圆锥形之中间凸部(39),此凸部可配入于支撑面之一对应的空心部(38)中,且端壁凸缘连接端壁于一向外弯之锐角关于端壁之径向平面,且主体凸缘在开始接缝之前被平行的引导至该处。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端壁形成一向外弯之直立边缘且进行支撑该直立边缘之外表面之支撑面与端壁凸缘之向外的平面相距一段距离。图示简单说明图(1)与(2)显示依据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方法之过渡的表面与最初表面的图解剖面图。图(3)显示到于一三接缝所获得之结果的剖面图。图(4)显示依据本发明应用于已知形式之三接缝的另一种方法。图(5)与(6)显示,与图(1)与(2)相比较之依据本发明之有些不同的实施例之最初与过渡的表面之方法。图(7a,7b,7c)显示三接缝,两接缝与七层之接缝之个别接缝之外径实质地等于主体之外径的实施例之剖面图图(8)显示邻近接缝之主体部分变形之另一种形式。图(9,10,11,12与13)显示依据本发明之另一种方法。图(14)与(15)仍显示其他可采取之方法。图(16,17,18与19)图解显示最后一可采取的方法。
地址 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