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气压倍力缸之结构改良
摘要 本创作系有关于一种「气压倍力缸之结构改良」,尤指一种适用于各种冲模、压印或加工中心机换刀机构出力主轴使用之缸体结构,主要系利用一气压缸底端串接一倍力缸,并令该气压缸之活塞杆末端推抵部穿入倍力缸缸体内部后,其两侧所形成之平锥抵缘得同时掣转推抵一掣动滚柱侧向位移,并透过缸套座上之两定位滚柱作为掣动滚柱之滚转支撑,使倍力缸主轴杆座上之两定位滚柱受掣动滚柱掣转压抵而产生之向下位移动作,使倍力缸之轴杆得产生一稳定及较短作动行程之倍增式作动出力型态,并利用倍力缸主轴杆座与底部端塞间之回复弹簧提供倍力缸主轴杆座准确复位,整体确具实用性者。五、(一)、本案代表图为:第__四__图(二)、本案代表图之元件代表符号简单说明:A.....气压缸 B.....倍力缸20 ....活塞 21 ....活塞杆22 ....推抵部 221 ... 平锥抵缘30 ....中间端塞 40 ....活塞41 ....活塞杆 50 ....定位滚柱60 ....掣动滚柱 70 ....底部端塞80 ....回复弹簧
申请公布号 TW576483 申请公布日期 2004.02.11
申请号 TW092201890 申请日期 2003.01.28
申请人 孙颖;孙颀 发明人 孙颖;孙颀
分类号 F15B15/19 主分类号 F15B15/19
代理机构 代理人 许锡津 台中市西区忠明南路四○七号
主权项 1.一种气压倍力缸之结构改良,其构成包括相互串接之一气压缸与一倍力缸;其中该气压缸活塞中央连设之活塞杆末端系形成有两侧具平锥抵缘之推抵部,并穿伸缸套座与倍力缸之缸体内部相连通,另位于倍力缸缸体内部之缸套座底端部与倍力缸主轴杆座顶端部两侧,系分别枢设有一对定位滚柱,并令穿伸于倍力缸缸体内部之活塞杆推抵部两侧平锥抵缘与位于倍力缸缸体两侧之上下定位滚柱间分别滚压夹抵有一掣动滚柱,使活塞杆向底端部推伸掣动时,两掣动滚柱恰可朝两侧位移以推抵作用上下定位滚柱,并使上方定位滚柱得形成支撑点,而下方定位滚柱得受其推移分力作用,连动倍力缸主轴杆座及其上之轴杆向下产生位移与作动出力,并藉倍力缸主轴杆座与底部端塞间搭设之回复弹簧提供倍力缸主轴杆座复位者;藉由以上构件组成,可使气压缸活塞之活塞杆推伸作动时,恰可透过掣动滚柱与定位滚柱间之滚转压抵,将活塞杆作动力转换成倍力缸主轴杆座之出力,且随着掣动滚柱之侧向掣动位移,其作用于倍力缸主轴杆座定位滚柱上之向下作动分力将逐渐增加,而使倍力缸轴杆得产生渐增式出力作动,同时透过各滚柱间兼具掣转与推抵作用之较小摩擦阻力作动方式,配合倍力缸轴杆较小作动行程与平稳缓慢之作动特性,俾使该倍力缸轴杆配合所需之模具,而适用于各种冲模、压印或加工中心机换刀机构等出力主轴使用之作动力者。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气压倍力缸之结构改良,其中,该气压缸活塞之活塞杆杆体末端两平锥抵缘系可设成适当锥度,俾使其作动时得产生较佳之侧向分力,并满足倍力缸轴杆所需之作动行程者。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系为习用增压结构之侧视剖面示意图。第二图系为本创作气压倍力缸之立体组合图。第三图系为本创作气压倍力缸之立体分解图。第四图系为本创作气压倍力缸作动前之侧剖示意图。第五图系为本创作气压倍力缸作动后之侧剖示意图。
地址 台中县神冈乡中山路八五一巷二十八弄十九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