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高效率臭氧产生系统
摘要 本发明之特征为一种臭氧产生系统,包括:围住一室及在室内用以离解氧分子成为氧原子之装置之外壳;将氧原子引进室内之入口;连接至外壳并提供室至出口以供释放系统所产生之臭氧之密封通路之导管;及可操作以自室抽出气体至导管一部分并在该部分产生大于室内压力之压力之泵。
申请公布号 TW412502 申请公布日期 2000.11.21
申请号 TW087113918 申请日期 1998.08.24
申请人 中央研究院 发明人 刘辉堂
分类号 C01B13/11 主分类号 C01B13/1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长文 台北巿敦化北路二○一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臭氧产生系统(10),包含:围住一对以介电材料(38)分开之电极(34,36)之外壳(21),该介电材料(38)与相互隔开之电极之一(34或36)界定一室(22),其中电极(34,36)经电源激励时即在室(22)内将氧分子离解成氧原子;将氧分子引入室(22)内之入口(24);连接至外壳(21)并提供室(22)至出口以供释放系统(10)所产生的臭氧之密封通路之导管(50);及操作时可将气体自室(22)抽至导管(50)一部分并在该部分产生大于室内(22)压力之压力之泵(60)。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系统,其中导管为管子。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系统,其中导管为不锈钢管。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系统,其中泵为活塞泵。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系统,其中泵可操作以在室内产生小于1大气压之压力。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系统,其中泵可操作以在室内产生小于500托尔之压力。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系统,其中泵可操作而在室内产生在200托尔至400托尔范围之压力。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系统,其中泵可操作而在导管部分产生大于1大气压之压力。9.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系统,其中界定室之介电材料及电极相互隔开之距离在5毫米至12毫米之范围内。10.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系统,其中界定室之介电材料及电极相互隔开之距离在8毫米至10毫米之范围内。11.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之系统,其中界定室之介电材料及电极相互隔开之距离在8毫米至10毫米之范围内。1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系统,其中介电材料为百勒克斯(Pyrex)玻璃。13.一种臭氧产生系统(10),包含:围住一室(22)及在室(22)内供氧分子离解成为氧原子之装置之外壳(21);将氧分子引入室(22)内之入口(24);连接至外壳(21)并提供室(22)至出口以供释放系统(10)所产生之臭氧之密封通路之导管(50);及可操作而自室(22)抽出气体送入导管(50)一部分并在该部分产生大于室(22)内压力之压力之泵(60)。1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之系统,其中装置系藉由介电障壁放电,电弧放电,辉光放电,不平衡放电,微波放电,热放电或紫外光光离解将氧分子离解。1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之系统,其中导管为管子。1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之系统,其中导管为不锈钢管。1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之系统,其中泵为活塞泵。1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之系统,其中泵可操作而在室内产生小于1大气压之压力。19.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之系统,其中泵可操作而在室内产生小于500托尔之压力。20.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之系统,其中泵可操作而在室内产生在200托尔至400托尔范围内之压力。21.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之系统,其中泵可操作而在导管之一部分产生大于1大气压之压力。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为习知臭氧产生器沿其长度之剖面图;第二图为第一图习知臭氧产生器沿线A-A之剖面图;第三图为使用第一图及第二图所示习知臭氧产生器之臭氧产生系统之概略图。第四图为一曲线图,说明第三图所示臭氧产生系统在以下条件下操作时臭氧制造效率之改良:撞击区部分之压力等于790托尔;出口流速等于3 SCFH;及外加电压等于7,000伏特。
地址 台北巿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一二八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