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动力传送带及其制造方法
摘要
申请公布号 TWI334910 申请公布日期 2010.12.21
申请号 TW096112024 申请日期 2007.04.04
申请人 盖滋公司 发明人 吴晓翔;兰斯 霍尔
分类号 F16G1/10 主分类号 F16G1/1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赖经臣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3段346号11楼;宿希成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3段346号11楼
主权项 一种动力传送带,包含:一主体,其包含弹性材料且具有在纵向方向上运转的拉伸构件,而该主体具有一个具有一轮廓的带轮啮合区域;该带轮啮合区域包含纤维性非编织物材料;其特征为:非编织材料包含丙烯酸系纤维。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动力传送带,其中,该非编织材料系与该带轮啮合区域中的弹性材料相混合。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动力传送带,其中,该丙烯酸系纤维为具有约1.5 dpf或以下之尺寸、或具有约13.5微米或以下之平均直径的丙烯酸系微纤维。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动力传送带,其中,该丙烯酸系微纤维具有约1 dpf或以下的尺寸、或具有约11微米或以下的平均直径。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动力传送带,其中,该丙烯酸系纤维具有约1 mm至约10 mm的平均长度,且其中,该丙烯酸系纤维具有小于约5微米的直径。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动力传送带,其中,该非编织材料包含基于总纤维重量的至少约25%的丙烯酸系纤维及高达约75%的非丙烯酸系纤维。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动力传送带,其中,该非丙烯酸系纤维系选自于由下列组成之组群:合成纤维、天然纤维、纤维素纤维、芳族聚醯胺纤维、碳纤维、聚酯纤维、聚烯烃纤维、聚醯亚胺纤维、聚乙烯醇(PVAL)纤维、嫘萦、玻璃纤维、玄武岩材料(basalt)、耐纶、软木浆、硬木浆、棉、麻、木屑、羊毛、丝绸、剑麻、亚麻、黄麻、红麻、及木棉。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动力传送带,其中,该非编织材料包含一橡胶增黏剂。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之动力传送带,其中,该橡胶增黏剂为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组合物。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动力传送带,其中,该非编织材料之该等纤维的约100%为丙烯酸系纤维。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动力传送带,其中,该弹性材料包含纤维载入物,且其中,该纤维载入物在每一百份橡胶约0.01至约20份的范围内。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动力传送带,其中,纤维载入物纤维系选自于由下列组成之组群:芳族聚醯胺纤维、碳纤维、聚酯纤维、聚烯烃纤维、丙烯酸系纤维、聚醯亚胺纤维、PVAL纤维、嫘萦、玻璃纤维、及耐纶,或前述各物其中的两者或两者以上。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动力传送带,其中,该带轮啮合区域包含约0.025 mm至3.0 mm的厚度。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动力传送带,其中,该非编织区域包含至少两个非编织材料层。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动力传送带,其中,该带系选自于多v形肋状带、v形带、齿状带、及扁平带。一种多v形肋状动力传送带,包含一主体,其包含弹性材料且具有在纵向方向上运转的拉伸构件,而该主体具有一个具有一轮廓的带轮啮合区域;该带轮啮合区域包含与该弹性材料相混合的纤维性非编织材料;其特征为:至少约40重量%的非编织材料之纤维,包含小于约1 dpf之尺寸、具有小于约11微米之平均直径、具有约1 mm至约6 mm之平均长度、且具有至少85重量%之丙烯腈含量的丙烯酸系纤维;且,高达约60%的非编织材料之纤维包含非丙烯酸系纤维。一种动力传送带之制造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将一个皮带构造物的第一弹性层及/或纺织层铺设在一心轴上;将数条拉伸索带铺设在该第一层上;将第二弹性层铺设在该拉伸索带层上;将一纤维性非编织物区域铺设在该第二弹性层上;在一轮廓形成模具中硬化该皮带构造物;及为该非编织区域选择一丙烯酸系非编织物。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方法,其中,丙烯酸系非编织物包含基于纤维含量的至少约25重量%之不大于1 dpf的丙烯酸系微纤维。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方法,其中,该丙烯酸系非编织物包含基于总纤维含量的高达约75重量%的非丙烯酸系纤维。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方法,其中,该非编织区域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丙烯酸系非编织物层。
地址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