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以水力带提升法冷稑连续铸棒之改良方法
摘要
申请公布号 TW024409 申请公布日期 1979.01.01
申请号 TW06710593 申请日期 1978.03.23
申请人 南线公司 发明人 ROY RICHARDS
分类号 B22D11/00 主分类号 B22D11/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长文 台北巿敦化北路二○一号七楼
主权项 1﹒连续环制熔态金属成连续铸棒之一种方法,此方法包括下述步骤:(a)将熔态金属注入一弓形铸模内,模由设置在一可旋转铸轮之周边上之一槽及槽之一部份长度被一活动挠性带覆盖面构成;及(b)冷铸模中之熔态金属而使金属在连续之各阶段中固化成铸棒,在最后固化阶段中,至少部份固化之铸棒收缩脱离铸模壁而在其间形成一间隙;本方法之特点为在最后固化阶段中,为改进棒与铸模壁间之传导热量转移起见,一种流体系在压力下被注入铸模内,及使流体压力施加至棒表面而迫使棒沿径向内接触钨槽之各壁。2﹒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1项之方法,在其中,流体为在钨制作业温度中可汽化之一种流体,及其进一步特点为限制流体脱离铸模,以使蒸汽压力增加至一程度以迫使至少部份固化铸棒接触铸槽之壁。3﹒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1项或第2项之方法,其特点为如下述达成注射流体至铸模内之步骤:导引至少一股高压流体喷流至挠性带之一边缘,以沿构成一部份弓形铸模之铸轮段而将带抬离铸轮之周边,及将至少一股高压流体喷流偏离带而进入铸模内。4﹒特别适于实施上述请求专利部份中任何一项之方法之装置,用以铸制熔态金属成连续铸棒,此装置包括一可旋转铸轮,其该设置于其周边上之一槽,槽之一部份长度被一环状挠性金属带覆盖面构成具有一入口及一出口之一弓形铸模;倾注熔态金属至铸模入口内之装置;冷铸模中熔态金属之装置,以使金属就连结之各阶段固化成铸棒;从铸模之出口取出铸棒之装置;及在其中,沿弓形铸模之一部份长度,至少部份固化铸棒缩离模壁而在其间形成一间隙本装置之特点为设有在弓形铸模之该一部份长度之区域中之装置,以迫使至少部份固化铸棒沿径向内接触铸槽壁,因而实质上消除其中之间隙及促进传导热量转移。5﹒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5项之装置,其特点为铸棒之面对挠性带之表面为带侧表面,及在其中,上述迫促装置包括直接施加一径向力于至少部份固化铸棒之带侧表面之装置。6﹒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5项之装置,其特点为施加一径向力之装置包括流体压力装置。7﹒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6项之装置,其特点为流体压力装置包括用以在带与铸棒之带侧表面之间注射流体至铸模内之装置。8﹒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6项或第7项之装置,其特点为流体在模制作业之铸模中存在之温度下可汽化,使流体之蒸汽压力在带与铸棒之带侧表面之间聚集之装置,及在其中,蒸汽压力迫使铸棒接触铸槽壁。9﹒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4项之装置,其特点为迫促装置包括用以沿位于铸模之入口与出口间之铸轮弓形长度之一既定弓形段,而移动带脱离一部份铸轮周边之装置,同时使上述带与分别自入口及出口向该既定弓形段延伸之大部份铸模弓形段上之铸轮周边保持密封接触,及用以将一流体喷流喷洒至铸棒与带间之该既定弓形段区域中之弓形铸模内之装置,该流体喷流施加压力至铸棒而迫使棒接触铸槽壁。10﹒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9项之装置,其特点为喷洒装置包括高压喷嘴装置,喷嘴装置邻靠铸轮及其位置为导引具有向外径向分力之至少一股高压流体喷流至带之内表面之一边缘,径向分力之幅度为足以将带移离轮之周边及容许至少一股流体喷流进入弓形铸模内。11﹒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9项或第10项之装置,其特点为喷洒装置包括弓形集管装置,集管装置邻靠弓形铸模之该部份长度而延伸而至少部份固化铸棒系于该处缩离模璧,及喷嘴装置包括多个喷嘴,喷嘴从集管装置伸出,并适于导引多股流体喷流至带之内表面。12﹒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11项之装置,其特点为铸轮周边之至少一个边缘为斜形,及多股高压流体喷流均喷向带与铸轮斜形边缘之界面。
地址 美国乔治亚洲卡罗顿佛地那街1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