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接枝方法及其装置
摘要 扩开夹头4、104,将收容室1A、101A内的棒状构件2依次插通夹头4、104内,使其前端侧从接枝装置之前端孔5D、105D、205D突出,其后藉由关闭夹头4、104保持棒状构件2,从砧木之接枝接合端插入突出的棒状构件2前端侧,在此状态从棒状构件取下接枝装置,从接穗之接枝接合端插入棒状构件2他端,对接砧木和接穗的接枝接合端彼此,进行接枝。可非常简单且很快地将棒状构件插入砧木,可极容易地进行砧木和接穗的接合。
申请公布号 TW288951 申请公布日期 1996.10.21
申请号 TW084103024 申请日期 1995.03.28
申请人 TS植物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塞拉摩有限公司;泷井种苗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本建男;大谷隆允;星野征司
分类号 A01G1/06 主分类号 A01G1/06
代理机构 代理人 康伟言 台北巿南京东路三段二四八号七楼;恽轶群 台北巿松山区南京东路三段二四八号七楼
主权项 1. 一种接枝方法,其特征在于:藉由张开接枝装置内的夹头(4.104),令前述接枝装置之收容室(1A、101A)内的棒状构件(2)依次追随夹头之张开插通夹头(4.104),使前述棒状构件(2)从接枝装置之前端孔(5D、105D、205D)适当突出,其后藉由关闭夹头(4.104)固持棒状构件(2),并将突出于接枝装置前端孔(5D、105D、205D)之棒状构件(2)由砧木(11)之接枝接合端(11A)插入茎中,而在安装于砧木(11)上之状态下从接枝装置取下棒状构件(2),将此棒状构件(2)从接穗(12)之接枝接合端(12A)插入,对接砧木(11)之接枝接合端(11A)和接穗之接枝接合端(12A)而进行接枝者。2. 一种接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夹头(4.104),用以固持棒状构件(2);压具(5.105.205),呈筒状,其前端有供棒状构件(2)通过的孔(5D、105D、205D),前述夹头(4.104)可于其内部沿其轴向相对移动,且其后端侧则受有偏压;筒状推压构件(1.101),嵌合于前述压具(5.105.205)之外方或内方,对于压具(5.105.205)沿轴向相对移动;及开闭机构,可对应于前述夹头(4.104)相对于前述压具(5、105.205)之进退而使夹头(4.104)开闭者。3.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接枝装置,其中前述推压构件(1.101)在压具(5.105.205)后方侧赋能。4.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或3项之接枝装置,其中前述夹头(4)前端在周向分割成两片以上且可开闭。5.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接枝装置,其中将夹头(4)在压具(5)后端侧赋能的机构和将推压构件(1)在压具(5)后方侧赋能的机构为个别的弹簧(9.6)。6.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接枝装置,其中将夹头(4.104)在压具(105.205)后端侧赋能的机构和将推压构件(101)在压具(105.205)后方侧赋能的机构为相同的弹簧(9)。7.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接枝装置,其中在前述推压构件(1.101)后部设置棒状构件的收容室(1A、101A),在此收容室(1A、101A)前端的凸缘(1B、101B)设置棒状构件(2)的插通孔。8.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接枝装置,其中前述凸缘(1B、101B)的前述收容室(1A、101A)侧之面形成到前述插通孔的锥形面。9.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接枝装置,其中在前述接枝装置前端装卸自如地配置夹具(10),在前述压具(5.105.205)关于前述推压构件(1.101)突出前方的状态,压具(5、105.205)之前端(5C、105C、205C)触接夹具(10),在前述夹具(10)具有和压具(5.105.205)之前述孔(5D、105D、205D)一致的轴向有底孔(10C)。10.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接枝装置,其中前述夹具(10)为有底筒状,前述压具(5.105.205)之前端(5C、105C、205C)触接夹具(10)之底面(10B),前述有底孔(10C)设于夹具(10)之底部。11.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接枝装置,其中按照夹头(4)进退而使夹头(4)开闭的前述机构,如同设于压具(5.105)内周面的前端侧一样,由径大的锥形面(5B、105B)组成。12.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接枝装置,其中在夹头(4)外周面和前述锥形面(5B、105B)之间配置滚珠(7)。13.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接枝装置,其中前述滚珠(7)设于夹头(4)外周面的头部凹陷部(4A)内。14.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接枝装置,其中按照夹头(104)进退而使夹头(4)开闭的前述机构由如同设于压具(104)外周面的前端侧一样,径大的锥形面(104B)及设于压具(205)内周面的前端侧径大的内阶(205E)组成。15.一种接枝装置,系指将从前端孔(5D、105D)突出的棒状构件(2)从砧木之接枝接合端插入茎中之接枝装置,其特征在于:系由头部对开且可开闭的夹头(4)、设于夹头(4)各片之头部凹陷部(4A)的滚珠(7)、将夹头(4)在长度方向后方赋能的夹头弹簧(9)、将滚珠(7)触接锥形面(5B、105B)的压具(5.105)及将棒状构件(2)收容于收容室内(1A、101A)的推压构件(1.101)构成,利用前述滚珠(7)和压具(5.105)之锥形面(5B、105B)的楔入作用关闭夹头(4),容许前进但阻止后退而保持棒状构件(2),将压具(5.105)之前端(5C、105C)触接形成适当深度之孔(10C),藉由将推压构件(1.101)向下方推压,和推压构件(1.101)连动,夹头(4)向下方前进,滚珠(7)从压具(5.105)之锥形面(5B、105B)离间,夹头(4)扩开,棒状构件(2)插通夹头(4)及压具(5.105)之前端孔(5D、105D)落下到夹具(10)之孔(10C)内,其后若解除对推压构件(1.101)的推压,则关闭夹头(4)保持棒状构件(2),一定量棒状构件(2)从压具(5.105)之前端孔(5D、105D)突出者。16. 一种接枝装置,系指将从前端孔(205D)突出的棒状构件(2)从砧木之接枝接合端插入茎中之接枝装置,其特征在于:系由头部几分割且可开闭的夹头(104)、将夹头(104)在长度方向后方赋能的夹头弹簧(9)、触接夹头(104)头部的压具(205)及将棒状构件(2)收容于收容室(101A)内的推压构件(101)构成,利用夹头(104)头部和压具(205)的楔入作用关闭夹头(104),以适当之力保持棒状构件(2),将压具(205)之前端(205C)触接形成适当深度之孔(10C)的夹具(10),藉由将推压构件(101)向下方推压,夹头(104)扩开,棒状构件(2)插通夹头(104)及压具(205)之前端孔(205D)落下到夹具(10)之孔(10C)内,其后若解除对推压构件(101)的推压,则关闭夹头(104)保持棒状构件(2),一定量棒状构件(2)从压具(205)之前端孔(205d)突出者。17.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5或16项中任一项之接枝装置,其中在前述收容室(1A、101A)内部收容棒状构件(2),此棒状构件(2)系由具备第一棒状部分:从前述砧木之接枝接合端插入砧木之茎中;及,第二棒状部分:从前述接穗之接枝接合端插入接穗之茎中的棒状构件构成。18.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接枝装置,其中将前述棒状构件之第一棒状部分和第二棒状部分的各前端形成尖锐状而成。19.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接枝装置,其中在前述棒状构件之第一棒状部分和第二棒状部分的连结部分设置区划插入境界的变形部分而成。20.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接枝装置,其中将前述棒状构件的外表面形成粗面状而成。21.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接枝装置,其中前述棒状构件由不抑制接枝处理植物生育的材料构成。22.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接枝装置,其中前述棒状构件以植物性硬质纤维材料、几丁质、脱乙胺几丁质纤维材料、合成树脂材料、金属材料、碳材料、陶瓷材料、玻璃材料及从由这些复合材料构成之群中所选择的至少一种所构成。23.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接枝装置,其中前述棒状构件含有药剂。24.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接枝装置,其中前述棒状构件由多孔性材料构成。25.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之接枝装置,其中前述药剂是从由水溶性合成糊剂、植物成长促进剂及抗菌剂构成之群中所选择的至少一种。图示简单说明:第1图为显示本发明接枝装置之一实施例的纵截面图。第2图为显示第1图之夹头扩开状态的纵截面图。第3图为第1图之夹头的扩大透视图。第4图为显示利用第1图之接枝装置将棒状构件从砧木接合端插入茎中之状态的正面图。第5图为显示利用本发明之棒状构件将接穗嫁接于砧木之状态的正面图。第6图为显示本发明接枝装置之其他实施例的纵截面图。第7图为显示本发明接枝装置之另外其他实施例的纵截面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