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太阳能温室乾燥及脱水系统
摘要
申请公布号 TW031615 申请公布日期 1980.08.01
申请号 TW06511835 申请日期 1976.09.04
申请人 百能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国彦
分类号 A23B9/08 主分类号 A23B9/08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1﹒一种易于利用所导入之太阳射线及其所伴随之能且将置于「建构物」内所放置之物质产生乾燥及脱水作用之太阳能乾燥及脱水建构物。该「建构物」之主要结构包括:A外壳:含足够面积之透明物质以便转入有效的太阳射线及所伴随之能量进入「建构物」中。B集能装置:设于「建构物外壳」之内部以便吸收由「外壳」之透明物质所导入之太阳能C于「集能装置」之内部形成一乾燥空间;而于该「集能装置」与「外壳」之间形成一开放空间。D风炉系统:设于「建构物」内,用以强制使气流经「乾燥空间」内所放置之被乾燥及脱水物质。该「风炉系统」设有空气入口区及 加热装置以便将经由该「风炉系统」之空气予以加热而于必要时保持「建构物」于适当的温阶。E窗启装置:设于「集能装置」与「外壳」而毗邻「开放空间」之「外壳」上。F引流装置:用以将「建构物」外之气流引经「窗启装置」并经「外壳」与「集能装置」间之宽广空间以便将其内之太阳热能一并纳入于所导入之气流;该头「引流装置」并设有装置以便将经由「开放空间」之上述气流导入「风炉系统」的附近,而使该气流之全部或部份得以进入「风炉系统」之「空气入口区」而被利用来乾燥及脱水「建构物」内所放置的物质。2﹒如请求专利部份第1项所述之「建构物」,其中用以导引气流经由「外壳」与「集能装置」间之「开放空间」而至「风炉系统」的附近之「引流装置」设有一修长的空气导管其长度至少有「乾燥空间」之全长,并且该导管设有第一窗口装置以便允许空气经由「外壳」与「集能装置」间之「开放空间」而进入「导管」中。该「导管」并设有一出气窗装置以便使经由该装置之空气得以导引至「风炉系统」的附近「而进入该「风炉系统」之「空气入口区」。3﹒如请求专利部份第2项所述「建构物」之「导管」又设有第二窗口装置毗邻于「乾燥空间」;作业时开启该装置使空气于「乾燥空面」与「导管」之间对流,而使得空气能在「乾燥空间」内之被乾燥物质中流动。由「导管」的「第二窗口装置」再经「第一窗口装置」,空气可以进入「外壳」与「集能装置」的之「开放空间」,于夜间「乾燥空间」内被淘汰的空气可经由「导管」进入「外壳」与「集能装置」间之「开放空间」而产生一般的脱水效应,其作用系将热气吹送至冷的「外壳」内面而使湿气凝结后排出者。4﹒如请求专利部份第1项所述之「建构物」并设置有储能设置以便储存于白天乾燥及脱水时间内所收集之过量太阳能而于晚间或其它乾燥脱水时间加以应用者。5﹒如请求专利部份第4项之「建构物」中的「储能装置」设有边储能设备、通气管及送风装置。于「建构物」中的「边储能设备」置有储能物质以便集取储存流经该设备的空气中所伴随的热能。「通气管」设于「边储能设备」内并埋之于储能物质中以便收取流经储能物质之空气并引导该空气,经由「通气管」以适当的形式进入「建构物」的「乾燥空间」。至于「送风装置」之功用在于吸取外边的空气,经由外入气口进入「导管」,再经「外壳」与「集能装置」间之「开放空间」,在该「开放空间」热能形式的能量得以纳入流经该处的空气,并流经「储能物质」及「通气管」而进入「建构物」内之「乾燥空间」者。6﹒如请求专利部份第5项所述「建构物」之「送风装置」于作业时既可独立运转,方可配合「风炉系统」而操作以便于「建构物」内产生有效率的气流者。7﹒如请求专利部份第1项所述「建构物」之「外壳」含有一般半圆拱状之玻璃纤维外墙构造物位于「集能装置」的外侧;同时在建构物内设有空气主流道用以引导气流由「建构物」外经「外壳」与「集能装置」间之「开放空间」而流至「风炉系统」之附近,该「空气主流道」设于「建构物」内之上方中央位置于「玻璃纤维外墙构造物」与「集能设置」间水平延伸。该「空气主流道」在各边设「第一套窗口装置」,开启时空气得出入于「外壳」与「集结装置」之「开放空间」;同时「空气主流道」亦设出气窗口以便将空气引至「风炉系统」及其所附设之「空气入口区」8﹒如请求专利部份第7项所述「建构物」之「空气主流道」各边的「第一套窗口装置」,含有一系列的水平向的开孔窗口,每一个「窗口」配有一启开板可于该「窗口」之开、关位置上活动。至于「窗口」的面积由毗近于「风炉系统」之该空气主流道的后端反向渐次向其前端增加,以便产生气压差别而使「建构物」内之集能装置,至少一边有一般性的统一气流。9﹒如请求专利部份第8项所述「建构物」中配置有一「热炉室」以便装置「风炉系统」。该「热炉室」设于「建构物」的一端。「建构物」之「导管」含一出气端伸入「热炉室」中,又设一「出气口」以便使空气于「空气主流道」与「热炉室」间流动。10﹒如请求专利部份第1项所述「建构物」有「透明的外墙构造物」,该「透明的外墙构造物」之内设有「集能装置」而于其内形成「乾燥空间」,又「风炉系统」将流通于「乾燥空间」所置之谷物间的空气于乾燥及脱水过程中予以加热。而利用太阳能将「建构物」内之谷物予以乾燥及脱水。此乾燥及脱水的方法主要内容如下:A驱使主流空气进入「乾燥空间」并流经所放置之谷物。B将「主流空气」予以加热以便普遍地维持「乾燥空间」于适当的温阶。C引入另一辅流空气进入位于「透明外墙结构」与「集能装置」间之能量收集区。D将「辅流空气」均匀地移入「集能装置」之广大空间以便使其内所集取之太阳能所转换出的热能得以纳入「辅流空气」E将该「辅流空气」经由引流装置与「主流空气」合并以便使所收集之太阳能中之热能加诸于「建构物」之「风炉系统」所供应之热能共同使用而能有效地将该「建构物」内所放置之谷物予以乾燥及脱水。11﹒易于利用太阳能将「水耕培育设备」内之水予以加热两培育该「设备」内之植物。该水耕培育设备主要包括:蓄水装置、太阳能加热结构及导水装置。「蓄水装置」可容纳混有植物滋养物的水份,该「蓄水装置」于「水耕培育设备」中成为育苗区以便「育苗区」内所放置的各种植物的根得以适当地植于「育苗区」内,而该区内的根得以吸收该水份所含的养分。「太阳能加热结构」附之于「水耕培育设备」并配置有一吸热建构物以吸收有效的太阳射线并取集其所伴随之能量。「导水装置」是用来将「育苗区」内之水份传导至「太阳能如无结构」,在该处水份将被适当地引导以便使该处之热量及其所取集之太阳能得以纳入水中。
地址 台北巿松江路1錂1号6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