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包含聚亚醯胺聚合物互混掺合物之气体分离膜
摘要 本发明提供气体分离膜,系基于特定聚合物之掺合,而具有特殊气体穿透之性质。在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掺合聚合物为聚亚醯胺,其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及不同气体穿透性质。姑且不论这些不同,然而此聚合物为完全互混,且可以有效地制成具特殊性质之气体分离膜。
申请公布号 TW175426 申请公布日期 1991.12.21
申请号 TW080102894 申请日期 1991.04.15
申请人 德州系统大学评议委员会;霍奇士西兰尼斯公司 发明人 雷契.斯.柯恩;玛莉亚.尔.克里曼;锺泰泉
分类号 C08J5/18 主分类号 C08J5/18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长文 台北巿敦化北路二○一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分离气体之薄膜结构,包含具不同分子结构和不同气体输送性质之两种聚亚醯胺之互混掺合物,该聚亚醯胺聚合物之每一者具重覆结构:其中A部份为含苯、或聚苯基核之四价芳族自由基,B部份为二价芳香族,且n为15至300之整数,而且其中A部份系选自下式之四价部份:及/或B部份系选自下式之二价部份:其中任何化学式(2)、化学式(3)、化学式(4)及化学式(5)之芳族环之任何位置可以取代物取代,该取代物系独自选自氢、C1至C3烷基、C1至C3烷氧基、卤素、羟基、NO2及HC=CH2。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结构,其中四价芳族自由基或二价芳族自由基之至少一者为单体,该单体系选自,2,2-双(3,4-羧苯基)六氟丙烷二酐;2,2-双(3-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胺苯基)六氟丙烷;2-(3-胺苯基)-2-(4-胺苯基)六氟丙烷;2,2-六氟-双[4-(3-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六氟-双[4-(4-胺苯氧基)苯基丙烷];1,1-双(4-胺苯基)-1-苯基-2,2,2-三氟乙烷;1,1-双(3,4-二羧苯基)-1-苯基-2,2,2-三氟乙烷二酐及其混合物。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结构,其中一聚亚醯胺为2,2-双(3,4-二羧苯基)六氟丙烷二酐和二胺之聚缩合产物,该二胺系选自2,2-双(3-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胺苯基)六氟丙烷和2-(3-胺苯基)-2-(4-胺苯基)六氟丙烷。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结构,其中两聚亚醯胺为聚缩合产物。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结构,其中聚亚醯胺之一者为2,2-双(3,4-二羧苯基)六氟丙烷二酐和2,2-双(3-胺苯基)六氟丙烷之聚缩合产物,另一聚亚醯胺为该二酐和2,2-双-(4-胺苯基)六氟丙烷之聚缩合产物。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结构,其中一聚亚醯胺具重量平均分子量为25,000以上至400,000之间。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结构,其中一聚亚醯胺具重量平均分子量为50,000以上至280,000之间。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结构,其中薄膜结构显示对氦之穿透性为15Barrers。9.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之结构,其中薄膜结构显示对氦之穿透性为0.4Barrers。10.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结构,其中薄膜结构显示对氦之穿透性为0.05Barrers。11.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结构,其中薄膜结构显示对氦/甲烷混合物之理想分离因子为85。1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结构,其中薄膜结构显示对二氧化碳/甲烷混合物之理想分离因子为35。1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结构,其中薄膜结构显示对氦/甲烷混合物之理想分离因子为2。1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结构,其中薄膜结构显示对氧/氮混合物之理想分离因子为4.5。15.一种分离气体之方法,包含使两种或更多气体于足够的压力下与芳族聚亚醯胺形成之分子穿透膜接触,迫使至少一部份该气体穿过该膜,其改良处包括利用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结构作为聚合物薄膜结构。1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方法,其中薄膜结构显示对氦之穿透性为15Barrers。1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之方法,其中薄膜结构显示对氧之穿透性为0.4Barrers。1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方法,其中薄膜结构显示对氮之穿透性为0.05Barrers。19.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方法,其中薄膜结构显示对氦/甲烷混合物之理想分离因子为85。20.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方法,其中薄膜结构显示对二氧化碳/甲烷混合物之理想分离因子为35。21.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方法,其中薄膜结构显示对氮/甲烷混合物之理想分离因子为2。2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方法,其中薄膜结构显示
地址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