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控制台顶端滴液管尖载入器
摘要 一个传输系统,由于重力将一列加长型,末端渐细的物体沿着倾斜传输路径传输,并分配到接收沟槽内。此系统包括提供物体的漏斗和一对平行靠近,物体于其间滑动接触的转动圆柱。具防滑片的输送带将物体由漏斗的底部带到圆柱之上且丢到该圆柱上。漏斗的基底有倾斜的移动路径使得从圆柱上掉落的物体可再传送到输送带上。由输送带载入圆柱之间的物体沿着其间的隙缝滑行到终端位置。一系列的三闸系统一次处理一个物体将其垂直的丢入包装架中窄小的接收沟槽阵列中。
申请公布号 TW353470 申请公布日期 1999.02.21
申请号 TW084213717 申请日期 1994.11.07
申请人 索瑞森生物科学 发明人 洛伊斯.贺斯特
分类号 B65G47/16 主分类号 B65G47/16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志刚 台北巿南京东路二段一二五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控制台顶端滴液管尖载入器,用以定位及传输一列加长型,一端变尖的物体,此物体一端窄小另一端则宽大,该载入器包含:有邻近放置部分的第一和第二表面可以承载一系列的物体,该表面部分中为倾斜,加长的隙缝,该隙缝要比物体的窄小端大,比物体的宽大端要小,如此可使物体的窄小端因重力的作用往下横穿过隙缝;一个机构,可以转动至少一个表面以降低该表面的接触部分和物体间的动摩擦,使得重力和转动表面的共同作用下将物体沿倾斜隙缝从第一个位置滑行到第二个位置,该表面在第二个位置形成的终端隙缝比物体的宽大端还要大,使得物体从该隙缝中以垂直的方位一次掉下一个;及一种机构,使得物体从终端隙缝掉下来时可以维持在垂直的方位,停止并直接靠近于适合物体的沟槽上方,并将物体释放到沟槽内。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控制台顶端滴液管尖载入器,其中上述的至少一个表面包含第一个加长型圆柱体外部表面且其中转动机构限制该第一个圆柱体于长轴的单一方向转动,使得圆柱体沿着隙缝有连续且单一方向的移动。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控制台顶端滴液管尖载入器,其中第一和第二表面包含第一和第二加长型圆柱体的外部表面,放置在平行,靠近的位置,这二个圆柱体尺寸也相同。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控制台顶端滴液管尖载入器,其中转动机构包括第二个圆柱体沿纵轴转动以减少第二圆柱体和物体之间的动摩擦,使得物体可以沿着倾斜隙缝滑行。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控制台顶端滴液管尖载入器,其中转动机构限制第一和第二圆柱体的转动彼此是反向的。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控制台顶端滴液管尖载入器,其中转动机构转动圆柱体使得外部表面沿着倾斜隙缝往上移动,因而让位于圆柱体表面间的物体不会被夹住。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控制台顶端滴液管尖载入器,其中在第二个位置的圆柱直径都较小使得位于第二个位置的圆柱隙缝比物体的宽大端来得大,致使物体在该第二个位置因重力的作用掉落到承受机构。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控制台顶端滴液管尖载入器,其中第一个表面包含圆形,加长元件的外部表面,且其中转动机构包括沿着该第一个加长元件的纵轴转动的机构。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之控制台顶端滴液管尖载入器,其中第二个表面包含第二个圆形,加长元件的外部表面,且其中转动机构包括沿着该第二个加长元件的纵轴转动的机机,以降低第二加长元件的表面和物体间的动摩擦,使得物体沿倾斜隙缝滑动。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控制台顶端滴液管尖载入器,其中邻近放置的加长表面部份的倾斜角度大约是10度到20度之间。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之控制台顶端滴液管尖载入器,其中该倾斜角度大约是15度。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控制台顶端滴液管尖载入器,其中邻近放置的表面部分定义出倾斜于物体移动方向且垂直的平面,使得重力将物体形成垂直的方位,该装置更包含:一种将任何物体放置于隙缝上的机构,当物体的方向杂乱无章或者互相堆叠时,可以将其移走。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控制台顶端滴液管尖载入器,其中接触机构包含有往外径向延伸刷毛的转轮,刷毛末稍会轻拂过来堆叠在一起或垂直方位的物体并将杂乱无章或堆叠的物体推出隙缝之外。14.一种门闸系统,控制单列物体的分布,物体由重力和传输机构的作用下沿着倾斜的传输路径前进且从传输路径末端形成的分配机构垂直的将物体丢下,该门闸系统包含:放置于分配机构之下的捕捉机构,移动到物体垂直的从分配机构丢下的路径下,捉住并维持住物体正对于接收沟槽的上方,再将该物体放到接收沟槽内;且放置在靠近传输机构的阻挡机构,可以交互的将传输路径移进或移出,使得(i)使后续物体停止移动,直到前面的物体从捕捉机构放掉,及(ii)以垂直的方位释放后续的物体,因此该后续物体可以垂直的从分配机构一次一个掉到捕捉机构,且一次一个从捕捉机构掉到接收沟槽。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门闸系统,其中分配机构包含传输路径末端传输机构中形成的终端隙缝,阻挡机构包含:位于传输路径上方,终端隙缝上游的指状机构,且为垂直的方位;间歇性的移动指状的机构,一般为线性的上下方向并交互的移进和移出传输路径以阻挡住后续的物体且当前面的物体已从捕捉机构释放后跟着放出后续的物体;位于指状下游且在指状之前的臂状,并为水平的方位;及间歇性的移动臂状的机构,一般为线性的水平前后方向并交互的移进和移出终端隙缝以阻挡物体从指状放出,并维持该物体于垂直的方位且释放该物体通过终端隙缝进入捕捉机构。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门闸系统,其中阻挡机构更包含:侦测被臂状挡住的物体的机构且送出第一个信号;侦测到被捕捉机构支撑住的物体的机体且产生第二个信号,且侦测到捕捉机构中物体已被送出并产生第三个信号;其中指状移动机构包含由于第一个信号将指状往下移到传输路径,且由于第三个信号将指状往上移开传输路径的机构;其中臂状移动机构包含由第二个信号而将该臂水平的移进终端隙缝成为封闭的位置,且由于第一个信号将该壁水平的移出终端隙缝的机构;其中指状和臂状部分隔着一段距离,当臂状部分为封闭的位置时只有一个物体超过指状部分并阻挡住后续物体且使得指状部分往下移入传输路径,当臂状部分移出终端隙缝释放出物体并使其通过终端隙缝时阻挡住后续物体。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之门闸系统,其中接收沟槽包含多个窄小的沟槽可容纳物体于适合的,安全的位置,捕捉机构包含:放置于终端隙缝之下的漏斗元件,可接受并形成物体的通道,使得物体通过漏斗的底部并形成垂直的方位;位于漏斗底部的第一和第二个元件,此二元件并有相对的孔洞形状的边缘;及伴随着第一和第二元件的机构,且由于第一个信号将两个相对的边缘互相靠近形成孔洞,该孔洞正位于漏斗元件的下方形成接收通道,并且孔洞的大小比物体的某些部分还要小以便承载物体正对于窄小沟槽的上方,避免物体掉落时未进入该沟槽内,并由于第二个信号将该相对的边缘分开使得物体掉落落到沟槽内。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门闸系统,其中移动此二边缘的机构包含:耦合到第一个元件的第一个连杆机构且此机构可移动使得第一个元件靠近或远离第二个元件;耦合到第二个元件的第二个连杆机构且此机构可移动使得第二个元件靠近或远离第一个元件;轴向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连杆机构的移动机构且线性的前后方向移动致使第一和第二连杆机构,还有第一和第二元件分别移动。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之门闸系统,其中移动机构包含连接第一和第二连杆机构的主连杆机构且轴向放置于内部,其中主连杆的臂状部分移动机构及移动相对边缘的机构共有一个线圈,此线圈的驱动电路接收第一和第二个信号使得线圈水平的移动臂状部分进入和离开终端隙缝,当臂状部分移入终端隙缝时主连杆机构轴向旋转使得第一和第二个元件彼此分开,当臂状部分远离终端隙缝时主连杆机构则转向相反的方向使得第一和第二个元件互相靠近。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之门闸系统,其中侦测到臂状部分所阻挡住的物体的存在及产生第一个信号的机构包含:至少一个光发射二极体发射光线到物体上使得该物体反射此光线;及接收此反射光的光侦测器且产生第一个信号。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之门闸系统,其中侦测物体是否位于捕捉机构且产生第二和第三个信号的机构包含:至少一个光发射二极体发射光线到物体上使得该物体反射此光线;及接收此反射光且产生第二和第三个信号的光侦测器。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之门闸系统,其中指状移动机构包含一个线圈,此线圈的驱动电路由于第一和第三个信号使得线圈将该指状部分分别往下移往传输路径及往上远离传输部分。23.一个载入加长型的物体到传输机构且传输该物体的系统包含:有上半部分及封闭底部的漏斗,底部可承载物体;传输机构有位于漏斗上半部分的第一个区域且往漏斗外延伸以便将物体沿着倾斜的传输路径以重力传轮到漏斗之外;一转动,倾斜的输送带,其底部部位于漏斗的底端且上半部位于传输路径第一个区域之上,该输送带包括多个往外延伸的防滑片且其结构可抓住漏斗底部的物体,将物体带往输送带的顶端,并将其从顶端丢到传输机构的第一个区域并由此继续传输;漏斗包括一个基底区,此区在传输路径的第一个区域下方至少有部份倾斜的移动路径并且往下到达漏斗底部靠近输送带的下方,使得由传输机构的第一个区域上掉落下来的物体逐渐往下移到输送带的下方且最后终被输送带攫取,直到所有的物体都经传输机构传到漏斗之外。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之系统,其中物体的补充包含补充中空的,圆锥状的管尖,系统更包含了在漏斗中扰动的机构,使得管尖在被输送带攫取前不会彼此套在一起。2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之系统,其中扰动机构包含:至少有一加长型叉头转动轮轴延伸到管尖内;及转动轮轴的机构,使得叉头沿着长轴的侧面轴向转动,并重复的扰动管尖。26.一种以重力沿倾斜传输路径传输一列加长型,一端渐尖的物体,物体一边窄小一边宽大,且一次一个分配该物体到多个窄小的沟槽,使物体位于适合的,安全的位置之装置,该装置包含:有邻近放置表面部分的第一和第二个表面,其间可承载一系列的物体,该表面部分中有倾斜的,加长的隙缝,此隙缝比物体的窄小端宽且比物体的宽大端要窄,因此重力会使得每个物体的窄小端横向穿过隙缝并由隙缝支撑着;至少转动一个表面的机构,如此可降低表面的接触部分和物体之间的动摩擦,重力和转动效果共同作用下使得物体沿倾斜隙缝之传输路径从第一个位置滑行到第二个位置,该表面在第二个位置形成终端隙缝,此隙缝比物体的宽大端还有大以便通过物体;捕捉机构放置于终端隙缝的下方以便从路径移入的物体垂直的从终端隙缝掉入,使得物体被托住并承载于其中一个沟槽,释放该物体于沟槽内;且靠近传输机构的阻挡机构可交互的移进及移出传输路径,使得(i)前面的物体被捕捉机构释放到沟槽后,后续的物体才会移动,及(ii)垂直的释放该后续的物体使得后续的物体一次一个从终端隙缝垂直的掉入捕捉机构且一次一个由该捕捉机构掉入沟槽。2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之装置,其中至少一个表面包含第一个加长圆柱的外部表面且其中转动机构限制该圆柱沿纵轴方向单方向的转动,使得圆柱沿着隙缝连续的,单方向的移动。2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7项之装置,其中第一和第二个表面包含第一和第二个加长圆柱的外部表面,放置在平行且靠近的位置,此二圆柱的尺寸相同。2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8项之装置,其中转动机构包括沿着第二圆柱的纵轴转动以降低第二圆柱接触表面和物体之间的动摩擦并使物体沿倾斜隙缝滑动的机构。3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9项之装置,其中转动机构限制了第一和第二圆柱彼此为逆向连续转动。3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之装置,其中转动机构转动圆柱使得外部表面沿着倾斜隙缝往外移动以避免物体在圆柱的接触表面间夹住。3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8项之装置,其中每个圆柱在第二个位置的直径较小以形成终端隙缝,该终端隙缝比物体的宽大端还要大使得物体在第二个位置时被重力作用掉落到接收机构。3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之装置,其中第一个表面包含第一个圆形,加长元件的外部表面,且其中转动机构包括沿着该第一个加长元件的纵轴转动的机构。3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3项之装置,其中第二个表面包含第二个圆形,加长元件的外部表面,且其中转动机构包括沿着该第二个加长元件的纵轴转动的机构,以降低该第二加长元件的接触表面和物体之间的动摩擦,更使得物体沿倾斜隙缝滑动。3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之装置,其中邻近放置之加长表面部分的倾斜角度在大约10度到20度之间。3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5项之装置,其中该倾斜角度大约是15度。3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2项之装置,其中邻近放置之表面部分定义的平面倾斜于物体移动的方向且实际上在垂直的方向,使得重力让物体成为垂直对齐方向,该装置更包含:放置于隙缝之上的机构以接触任何物体,使得杂乱无章或是互相堆叠的物体在掉落在隙缝前移走。3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7项之装置,其中接触机构包含有往外延伸之刷毛的转动轮轴,使得末梢部的刷毛轻拂过未堆叠在一起且为垂直方位的物体,因而推掉任何位于垂直方位之物体上方杂乱或堆叠的物体。3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之装置,其中阻挡机构包含:指状部分位于传输机构上方,终端隙缝上游的垂直方位;间歇性移动臂状部分的机构,通常是线性的,水平的前后方向移动并交互的接近和离开终端隙缝以阻挡住从指状部分释放之物体的移动且维持该物体于垂直的方位且释放该物体使得物体以垂直的方位通过终端隙缝掉到捕捉机构。4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9项之装置,其中阻挡机构包括:侦测被臂状部分挡住的物体的存在且产生第一个信号的机构;侦测捕捉机构支撑住的物体的存在且产生第二个信号的机构,且在侦测到物体的存在之后侦测到物体已离开捕捉机构并产生第三个信号;其中指状部分移动机构包含伴随指状部分且由于第一个信号往下移动指状部分到传输路径,及由于第三个信号将指状部分往上移开传输路径的机构;其中臂状移动机构包含伴随臂状部分且由于第二个信号将该臂状部分水平的移入终端隙缝成为封闭位置,及由于第一个信号将该臂状部分移开终端隙缝的机构;其中指状和臂状部分隔一段距离,当臂状部分位于封闭的位置时只有一个物体可以超过指状部分使得该物体阻挡后续物体的移动且当臂状部分移开终端隙缝以释放该物体且使其通过终端隙缝时,使得指状部分往下移到传输路径以阻挡该后续物体的移动。4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0项之装置,其中接收沟槽包含多个窄小的沟槽以接收物体于适合的,安全的位置,捕捉机构包含:位于终端隙缝正下方的漏斗元件以接收物体且形成物体的通道,使得该物体以垂直的方位通过漏斗元件;位于漏斗下方的第一和第二个元件且有着相对的边缘,每边有孔洞的形状;及伴随第一和第二个元件的机构由于第一个信号移动该相对的边缘互相靠近形成位于漏斗元件之下接收的孔洞,此孔洞比物体的某部分要窄小以便捕捉该物体并正对于其中一个窄小的沟槽上方以免物体掉落到沟槽外,且由于第二个信号将该相对边缘移开使物体掉落到沟槽内。4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1项之装置,其中移动边缘的机构包含:耦合到第一个元件的第一个连杆机构,且使得该第一个元件可移往或远离第二个元件;耦合到第二个物体的第二个连杆机构,且使得该第二个元件可移往或远离第一个元件;一个活塞元件可选择性的且为线性的前后方向移动,该活塞元件轴向的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连杆机构,当该活塞元件移动时,也会分别使得第一和第二连杆机构及第一和第二元件移动。4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2项之装置,其中更包含了以臂状部分互相连接到活塞元件的主连杆机构,且为轴向的位于内部,其中臂状移动机构和移动相对边缘的机构共有一线圈,线圈的驱动电路可由于第一和第二信号的作用而使线圈分别水平移动进入及离开终端隙缝,当臂状部分移入终端隙缝时主连杆会旋转使第一和第二元件彼此互相分开,而当臂状部分离开终端隙缝时主连杆会以反方向旋转使第一和第二元件彼此靠近。4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0项之装置,其中侦测由臂状部分阻挡住之物体的存在及信号产生的机构包含:至少一个光发射二极体发射光线到被阻挡的物体上并使得该物体反射该发射光;及接收该反射光且产生第一个信号的光侦测器。4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0项之装置,其中侦测承载于捕捉系统物体的存在与否且产生第二和第三信号的机构包含:至少一个光发射二极体发射光线到被承载的物体上并使得该物体反射该发射光;及接收该反射光且产生第二和第三个信号的光侦测器。4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0项之装置,其中指状移动机构包含一个有驱动电路的线圈,此线圈会由于第一和第三信号而将该指状部分分别往下移入传输路径及往上移出传输路径。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为依照本创作的原理所例举的可携式,平顶负载系统的透视图;第二图显示的为第一图的系统中漏斗和输送带的透视图;第三图显示的为第一图的系统中其中之一的圆柱体和闸的侧视图,指状阀和捕捉闸在关闭的位置;第四图显示的为第三图的侧视图,指状阀和捕捉闸在开启的位置;第五图A显示的为第一图的系统中臂状闸和捕捉闸的上视图,臂状闸在关闭的位置且捕捉闸在开启的位置;第五图B显示的为第五图A的上视图,臂状闸在开启的位置且捕捉闸在关闭的位置;第六图显示的为第一图的系统架子位置的上视图;且第七图显示的为第一图的系统的控制面板。
地址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