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汽车触媒用金属制巢体及其制造方法
摘要 本发明系于藉平箔与波箔形成金属(制)载体用蜂巢状体之时,将一把碳粉末混合于接着剂所形成之接合剂供给至平箔与波箔之触接部,并使之附着而形成蜂巢状体,再将该蜂巢状体装入外筒,或,于非氧化性环境下只对该蜂巢状体进行热处理而液相接合上述触接部。
申请公布号 TW269719 申请公布日期 1996.02.01
申请号 TW083101132 申请日期 1994.02.08
申请人 新制铁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八代正男;中川俊和;太田仁史;石川泰;都岛贞雄
分类号 F01N3/08 主分类号 F01N3/08
代理机构 代理人 康伟言 台北巿南京东路三段二四八号七楼
主权项 1. 一种汽车触媒用金属制蜂巢体,其系一种将一由肥粒铁系耐热性高合金钢所构成之平箔与一对该平箔施以波折加工而成之波箔交互层叠或一起卷曲,而使前述平箔与波箔接合在一起所成的金属制蜂巢体,其具有一接合部,且该接合部系由前述平箔与波箔之接合部经熔融凝固所构成者,且该接合部内会析出散布一Fe-Cr碳化物。2.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金属制蜂巢体,前述接合部具有与母材之硬度约相等之硬度。3. 一种汽车触媒用金属制蜂巢体之制造方法,其系一种将一由肥粒铁系耐热性高合金钢所构成之平箔与一对该平箔进行波折加工而成之波箔交互层叠或一起卷曲以制造金属制蜂巢体的方法,其包含:于前述平箔与波箔之触接面的一侧或二侧上涂布一种藉由将碳粉混合/散掺于接着剂中而成之液状或糊状之接合剂以形成金属制蜂巢体;或,于前述平箔与波箔之触接面的一侧或两侧上涂布接着剂以形成金属制蜂巢体,然后再将碳粉供给至前述触接面;其次,于非氧化性环境下对该金属制蜂巢体进行热处理,以将前前述平箔与波箔的接合面熔融接合。4.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方法,前述碳粉为人造黑铅(artificial graphite)、天然黑铅(natural graphite)、热分解黑铅(pyrolysis graphite)、石油煤焦(petroleum coke)或碳黑(carbon black)之各粉末中的至少一种。5.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或4项之方法,系将前述碳粉以每单位各接合面积0.001-0.016mg/mm@su2之范围添加于接着剂中。6.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或4项之方法,前述碳粉具有5m以下之粒径。7.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方法,前述非氧化性环境为真空或氢、氩等之保护气体的环境。8.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方法,于非氧化性环境下将前述金属制蜂巢体加热至1000-1300℃的温度,以该温度保持30-120分之后进行冷却。9.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方法,前述接着剂系以溶剂将有机系结合剂溶解而成者。10. 一种汽车触媒用金属制蜂巢体之制造方法,其包含:将一由肥粒铁系耐热性合金钢所构成之平箔与一对该平箔进行波折加工而成之波箔交互层叠或一起卷曲以形成金属制蜂巢体;将金属制蜂巢体浸渍于一藉由将碳粉混合/散掺于接着剂中而成的液状接着剂,以将该接合剂供给至平箔与波箔之触接面,或,将前述金属制蜂巢体浸渍于液状接着剂中以将该接着剂供给至平箔与波箔之触接面后,再将碳粉供给至该当该触接面;其次,于非氧化性环境下加热该金属制蜂巢体以将前端平箔与波箔之触接面进行液相接合。11.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之方法,前述碳粉为人造黑铅(artificialgraphite)、天然黑铅(natural graphite)、热分解黑铅(pyrolysis graphite)石油媒焦(petroleumcoke)或碳黑(carbon black)之各粉末中的至少一种。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或11项之方法,系将前述碳粉以每单位各接合面积0.001-0.016mg/mm@su2之范围添加于接着剂中。13.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或11项之方法,前述碳粉具有5m以下之粒径。14.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之方法,前述非氧化性环境为真空或氢、氩等之保护气体的环境。15.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之方法,于非氧化性环境下将前述金属制蜂巢体加热至1000-1300℃的温度,以该温度保持30-120分之后进行冷却。16.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之方法,前述接着剂系使水溶性之热硬化性有机系结合剂溶解而成者。图示简单说明:第1图系表示制造本发明蜂巢状体9之工程例的概略斜视图。第2图A系表示于将本发明蜂巢状体9装入外筒10之过程中,将涂布剂U涂布于蜂巢状体9之外面之一例的图示;第2图B系一供装入蜂巢状体9之外筒之图示,第2图C系于相同过程中,将一在外筒10中装入有蜂巢状体9之载体放置于缩管机内进行缩径之一例的图示。第3图系表示制造本发明蜂巢状体a-1之另一过程的概略斜视图。第4图系表示散布本发明之接合促进剂(1)之一例的图示。第5图系表示制造本发明蜂巢状体a-1之另一过程的概略斜视图。第6图系将第5图之过程中所制得之蜂巢状体a-2浸渍于本发明之液状接合剂S的液槽15-1中之一例的一部分断面图。第7图系以第1图及第2图A-C之过程所制得之金属载体A的断面图。第8图系以第3图、第4图及第2图A-C之过程所制得之金属载体B的断面图。第9图系以第5图、第6图及第2图A-C之过程所制得之金属载体C的断面图。第10图系表示本发明之接合部F的图示,第11图系第10图之F部分的金属组织照片。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