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动力传递装置
摘要 本发明系一种可传递动力使之随旋转速度差而逐渐地变大之动力传递装置以及使用此装置之差动装置。即,当外壳(1)与球形圆盘(3)之间产生旋转差时,各滚珠(4)则一面沿着球形圆盘(3)之沟(3b)转动,一面在外壳(1)之沟(1b)内往复移动。那时候,如外壳(1)及球形圆盘(3)之旋转速度差变大的话,各滚珠(4)在黏性流体之抗拒下转动之阻力则变大,而在外壳(1)与球形圆盘之间传递动力。此时,黏性流体(6)之阻力随各滚珠(4)之移动速度而变大,故传递动力随旋转速度差而逐渐地变大。
申请公布号 TW344720 申请公布日期 1998.11.11
申请号 TW085101578 申请日期 1996.02.08
申请人 三村建治 发明人 三村建治
分类号 B60K17/04 主分类号 B60K17/04
代理机构 代理人 康伟言 台北巿南京东路三段二四八号七楼;恽轶群 台北巿松山区南京东路三段二四八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使一规定面互相相向以配置成同轴状之一对旋转体,及配置在各旋转体之相向面间的多数个转动体;在各旋转体之一方之相向面,设有将各旋转体向一规定方向移动自如地卡合之沟;同时在各旋转体之另一方之相向面,设有各旋转体互相产生旋转差时使各转动体沿着一方之旋转体之沟往复移动之沟;于各旋转体之沟内填充对各转动体之移动授给阻力之黏性流体;流通路,系藉转动体之移动来流通前述沟内之黏性流体;流通限制机构,系于各旋转体之旋转差仅产生于一方之旋转方向时,始限制前述流通路中之黏性流性流体之流通。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动力传递装置,其中前述各旋转体之沟系设在向各旋转体之径向相向之周面。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动力传递装置,其中前述各旋转体之沟系设在向各旋转体之轴向相向之端面。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动力传递装置,其更包含摩擦力产生机构,系于前述各旋转体产生旋转差时把一方之旋转体之规定面压接于另一方之旋转体之规定面使之产生滑动摩擦者。5.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动力传递装置,其更包含摩擦力产生机构,系于前述各旋转体之旋转差仅产生于一方之旋转方向时始把一方之旋转体之规定面压接于另一方之旋转体之规定面使之产生滑动摩擦者。6.一种动力传递装置,系备有:一藉来自外部之驱动力旋转的输入侧旋转体;一对配置成与输入侧旋转体之旋转轴同轴的输出侧旋转体;及一面容许各输出侧旋转体之旋转差一面将输入侧旋转体之旋转力传输给各输出侧旋转体之差动传递构造者;其特征在于:备有:位置在与前述各输出侧旋转体互相相向地设置的一规定面间之多数个旋转体;在各输出侧旋转体之一方之相向面,设有一将各旋转体移动自如地向规定方向卡合之沟;同时在各输出侧旋转体之另一方之相向面,设有各输出侧旋转体互相产生旋转差时使各转动体沿着一方之输出侧旋转体之沟往复移动之沟;于各旋转体之沟内填充对各转动体之移动授给阻力的黏性流体。7.一种动力传递装置,系备有:一藉来自外部之驱动力旋转的输入侧旋转体;一对配置成与输入侧旋转体之旋转轴同轴的输出侧旋转体;及一面容许各输出侧旋转体之旋转差一面将输入侧旋转体之旋转力传输给各输出侧旋转体之差动传递构造;其特征在于:备有:前述输入侧旋转体,及位置在与至少一方之输出侧旋转体互相相向地设置的一规定面间之多数个旋转体;在输入侧旋转体及输出一侧旋转体中之一方之相向面,设有将各转动体移动自如地卡合于一规定方向之沟;同时在输入侧旋转体及输出侧旋转体中之另一方之相向面,设有各输出侧旋转体互相产生旋转差时使各转动体沿着输出侧旋转体之沟往复移动的沟;于输入侧旋转体及输出侧旋转体之沟内填充对各转动体之移动授给阻力的黏性流体。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系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动力传递装置之侧面断面图;第二图系第一图之A-A线断面图;第三图系自第一图之B-B线方向投视之图;第四图系自第一图之C-C线方向投视之图;第六图及第七图系其动作说明图;第八图系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差动装置之侧面断面图;第九图系第八图之A-A线断面图;第十图及第十一图系差动装置之折开斜视图;第十二图系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之差动装置的侧面断面图;第十三图系第十二图之A-A线断面图;第十四图及第十五图系差动装置之折开斜视图;第十六图系显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动力传递装置之侧面断面图;第十七图系第十六图之A-A线断面图;第十八图系自第十六图之B-B线方向投视之图;第十九图系自第十六图之C-C线方向投视之图;第二十图系动力传递装置之折开斜视图;第二十一及第二十二图系其动作说明图;第二十三图系显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差动装置之侧面断面图;第二十四图系其部分放大图;第二十五图系第二十三图中之A-A线断面图;第二十六图系第二十三图中之B-B线断面图;第二十七图系第二十三图中之C-C线断面图;第二十八图及第二十九图系差动装置之折开斜视图;第三十图乃至第三十六图系显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者,其中第三十图为动力传达装置之侧面断面图,第三十一图为第三十图之A-A线断面图,第三十二图为自第三十图之B-B线方向投视之图,第三十三图为自第三十图之C-C线方向投视之图,第三十四图为动力传递装置之折开斜视图,第三十五图及第三十六图为其动作说明图;第三十七图系显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之差动装置的侧面断面图;第三十八图系第三十七图之A-A线断面图;第三十九图系第三十七图之B-B线断面图;第四十图系第三十七图之C-C线断面图;第四十一图及第四十二图系差动装置之分解斜视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