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多路径动态选路演算法
摘要 本案揭示一种选路演算法,其使用一种用于使网路,特别是共用媒体网路之通过量最佳之节点度量系统之新概念。一在网路之路径,其拥挤之测量,系由一在路径上合计中间节点之节点度量法予以计算之路径度量所表示。计算节点度量法所使用之因素,包括下列:1.自相邻节点至该节点之未来通信量负载;以及2.自该节点至相邻节点之未来通信量负载。
申请公布号 TW535377 申请公布日期 2003.06.01
申请号 TW090113795 申请日期 2001.06.07
申请人 雷迪安特网路公司 发明人 派克 A 伍尔霍;瑟奇 普洛特金;沙米尔 拉维拉宾诺维兹;伊泰 亚罗逊
分类号 H04L12/00 主分类号 H04L12/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赖经臣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三段三四六号一一一二室;宿希成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三段三四六号一一一二室
主权项 1.一种在一网路中由一来源节点至一终点节点之通信量负载选路之方法,该网路有许多节点,包括来源节点及终点节点,以及连接该等节点之许多链路,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计算该许多节点之每一节点之节点度量,该节点度量反映该节点之拥挤水准;确定自来源节点至终点节点之许多路径之每一路径之路径度量;以及根据该许多路径之每一路径之路径度量,配置自来源节点至终点节点之负载至该许多路径。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方法,其中,该计算每一节点之一节点度量包含下列步骤:计算该节点度量之一自相邻组份,该自相邻组份反映自该节点之许多近邻至该节点之未来通信量负载;计算该节点度量之一至相邻组份,该至相邻组份反映自该节点至该许多近邻之未来通信量负载;以及将该自相邻组份与该至相邻组份合并,以产生该节点度量。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方法,其中,该计算该节点度量之自相邻组份包含下列步骤:对该节点之第一许多链路之每一链路,确定一第一未来通信量负载;以及将该节点之该第一许多链路之第一未来通信量负载合并,以产生该节点度量之该自相邻组份。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方法,其中,对该节点之第一许多链路之每一链路之该确定一第一未来通信量负载包含下列步骤:确定在该链路之另一端,在第一近邻之第一伫列之长度,该第一伫列储存将行发出至该节点之封包;确定该第一近邻供发出资料至该节点之可利用带宽;以及分析该第一伫列之该长度,及该第一近邻之该可利用带宽,以产生该第一未来通信量负载供该链路。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方法,其中,该分析也计及该节点对该第一近邻所许可之带宽。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方法,其中,该分析包含使用一种内插方法。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方法,其中,该计算该节点度量之至相邻组份包含下列步骤:对该节点之第二许多链路之每一链路,确定一第二未来通信量负载;以及将该节点之该第二许多链路之第二未来通信量负载合并,以产生该该节点度量之至相邻组份。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方法,其中该计算该节点度量之至相邻组份包含下列步骤:对该节点之第二许多链路之每一链路,确定一第二未来通信量负载;以及将该节点之该第二许多链路之第二未来通信量负载合并,以产生该该节点度量之至相邻组份。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之方法,其中,对该节点之第二许多链路之每一链路之该确定一第二未来通信量负载,包含下列步骤:确定在该节点之一第二伫列之长度,储存将行发出至一第二近邻之封包之该第二伫列为在该链路之另一端;确定供发出资料至该第二近邻之该节点之可利用带宽;以及分析该第二伫列之长度及该节点之该可利用带宽,以产生供该链路之该第二未来通信量负载。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方法,其中该分析也计及该节点对该第二近邻所许可之带宽。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方法,其中该分析包含使用一种内插方法。12.一种在一网路中由一来源节点至一终点节点之通信量负载选路之方法,该网路有许多节点,包括来源节点及终点节点,以及连接该等节点之许多链路,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藉由对该节点之第一许多链路之每一链路计算一度量成分,以计算该许多节点之每一节点之一节点度量,并合并该第一许多链路之该度量成分,以产生该节点度量;确定自来源节点至终点节点之许多路径之每一路径之路径度量;以及根据该许多路径之每一路径之路径度量,配置自来源节点至终点节点之负载至该许多路径。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方法,其中,该对每一链路计算一度量成分包含下列步骤:对在该链路另一端之近邻至该节点之链路,确定一第一未来通信量负载;对自该节点至该近邻之链路,确定一第二未来通信量负载;以及将该第一未来通信量负载及该第二未来通信量负载合并,以产生供该链路之该度量成分。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之方法,其中,该确定第一未来通信量负载包含下列步骤:确定在该近邻之一第一伫列之长度,该第一伫列储存将行发出至该节点之封包;确定供发出资料至该节点之该近邻之可利用带宽;以及分析该第一伫列之该长度及该近邻之该可利用带宽,以产生供该链路之该第一未来通信量负载。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方法,其中,该分析也计及该节点对该近邻所许可之带宽。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方法,其中,该分析包含使用一种内插方法。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方法,其中,该确定该第二未来通信量负载包含下列步骤:确定在该节点之一第二伫列之长度,该第二伫列储存将行发出至一该近邻之封包;确定供发出资料至该近邻之该节点之可利用带宽;以及分析该第二伫列之长度及该节点之该可利用带宽,以产生该第二供该链路之未来通信量负载。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之方法,其中,该确定该第二未来通信量负载包含下列步骤:确定在该节点之一第二伫列之长度,该第二伫列储存将行发出至一该近邻之封包;确定供发出资料至该近邻之该节点之可利用带宽;以及分析该第二伫列之长度及该节点之该可利用带宽,以产生供该链路之该第二未来通信量负载。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之方法,其中,该分析也计及该近邻对该节点所许可之带宽。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之方法,其中,该分析包含使用一种内插方法。图式简单说明:图1为一先前技艺之代表性网路之平面图。图2为一根据本发明之网路之平面图。
地址 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