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诱捕纳苗并养殖黄斑篮子鱼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诱捕纳苗并养殖黄斑篮子鱼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诱捕海区的选择、诱捕纳苗网箱装置的制作、自然诱捕纳苗以及养殖日常管理步骤,同时根据黄斑篮子鱼的生活性、形态结构、摄食和行为特点,实现了黄斑篮子鱼的自然纳苗并进行网箱养殖,使整个黄斑篮子鱼的捕抓及养殖过程中不离水,避免了因捕抓及运输操作引起的黄斑篮子鱼应激和集中抓捕而彼此刺伤。该方法能有效解决目前黄斑篮子鱼网箱养殖苗种因抓捕和运输出现刺伤和应激而难以养成的难题,并开拓了黄斑篮子鱼的自然纳苗、网箱饲养、轮捕轮卖、循环养殖的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为黄斑篮子鱼网箱养殖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养殖技术,大大提高黄斑篮子鱼的养殖效益。
申请公布号 CN106577561A 申请公布日期 2017.04.26
申请号 CN201611012837.3 申请日期 2016.11.17
申请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 发明人 黄小林;林黑着;李涛;杨育凯;虞为;黄忠
分类号 A01K69/06(2006.01)I;A01K61/10(2017.01)I;A23K50/80(2016.01)I;A23K10/30(2016.01)I 主分类号 A01K69/06(2006.01)I
代理机构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代理人 邓义华;陈卫
主权项 一种诱捕纳苗并养殖黄斑篮子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海区的选择选择浅海港湾, 5‑15m水深的半开放海区,有天然屏蔽,海区地势平坦,泥沙质地且潮汐海水流动通畅,海流流速20~50 cm/s,表层水温18~28℃,溶解氧6 mg/L以上,透明度0.5~1.5 m,pH 7.2~8.5;(2)诱捕纳苗并养殖黄斑篮子鱼的网箱装置的制作所述网箱装置包括一网箱,所述网箱四周的网衣上至少开设一网口,所述网口通过一过鱼通道与一诱捕黄斑篮子鱼的网笼连通,所述网笼上设有一由所述网笼的网体向所述网笼内部逐渐变小的半椭圆形进鱼通道,所述进鱼通道底部设一诱食台,所述过鱼通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过鱼通道分别与所述网箱以及所述网笼可拆卸连接;(3)自然诱捕纳苗按照上述步骤(2)的技术方案将本网箱装置组装完成后,在诱捕网笼的诱食台上放置诱饵,黄斑篮子鱼被诱饵吸引,从内部逐渐变小的半椭圆形进鱼通道游进网笼后,将无法掉转游出,只能往过鱼通道方向继续游动,从而经过过鱼通道自然游进网箱中,网箱内拉绳上悬挂有浒苔、马尾藻、江蓠、海葡萄以及饲料包,自然诱捕纳苗的黄斑篮子鱼即可在网箱得以人工驯化并饲养;(4)网箱养殖日常管理当诱捕进网箱的黄斑篮子鱼的密度达30‑40 kg/立方水体时,将诱捕黄斑篮子鱼的网笼拆下,并将过鱼通道远离网箱的一端拉出水面绑在网箱框架上,或者将过鱼通道用绳子打结不让网箱中黄斑篮子鱼游出网箱,同时开始对网箱中诱捕的黄斑篮子鱼进行日常养殖管理:①投饵管理根据黄斑篮子鱼的摄食特性以及网箱养殖环境,选用小颗粒浮性饲料投喂,选用的饲料中蛋白含量为25 %‑30 %,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每天投喂遵循定时、定量、定质原则,日投喂量为网箱内黄斑篮子鱼总重量的5 %~7 %,每隔7天随机抓捕3‑5尾黄斑篮子鱼测量并记录体长和体重,作为调整投喂量的依据,具体投喂量根据上一顿投喂后2小时剩料情况、水流、风浪大小、水温以及水透明度高低进行调整,同时在网箱中挂浒苔、马尾藻、江蓠或海葡萄,定期观察,上述海藻被吃完后及时补挂;②水质观察平时的日常监测主要测定网箱水体的水温、盐度、溶氧、pH及浑浊度,在持续大雨过后,陆地上的泥沙和淡水大量冲入海中,会造成近岸海水盐度变化和浑浊;台风过后,由于海浪使海底有机质上升,也会造成海水浑浊及营养物质增加,需密切观察海水中藻相变化,提前做好预防赤潮爆发的准备,台风及暴雨天气,提前1天停止投喂饲料,更换并增加网箱中海藻遮蔽物,减少极端天气对网箱中黄斑篮子鱼的应激;③定期巡查每天投喂时,对各网箱养殖情况进行巡查记录,主要记录水温、溶氧、透明度、pH、鱼类活动、摄食情况以及病鱼和死鱼情况;同时,检查网箱框架、网衣和锚链结构有无破损,避免网箱中养殖的黄斑篮子鱼逃逸;④病害防控黄斑篮子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有肠炎、弧菌病和病毒感染,当黄斑篮子鱼出现病态时,首先通过仔细观察、对比鱼病资料并请教鱼病专家及时准确判定出疾病类型,找准病因,黄斑篮子鱼患肠炎和弧菌病前期,在饲料中添加新鲜大蒜投喂并注意控料,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黄斑篮子鱼感染虹彩病毒后通过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增加鱼体自身免疫力进行防控,患病期间,减少或停止饲料的投喂;⑤轮捕轮卖捕抓网箱中体高大于7cm的黄斑篮子鱼进行出售。
地址 510300 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