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前纵梁的结构
摘要 当要吸收来自车辆前方的载荷时,通过控制前纵梁的变形过程和通过有效地使用整个前纵梁使前纵梁变形,来分散和有效地吸收载荷并增大整体载荷吸收量。前纵梁(1)的结构通过将内梁(4)与外梁(5)彼此接合构成具有上表面(1C)和下表面(1D)的闭合截面结构,内梁(4)和外梁(5)的下侧接合凸缘(4b、5b)设置于下表面(1D)内侧的棱线(11)上,其中,内侧棱线(11)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且形成为直线状;外侧棱线(12)从车辆后方向车辆前方接近内侧棱线(11),使得下表面(1D)的宽度形成为从车辆后方越向车辆前方变得越窄;且下侧延长凸缘(13)设置于下侧接合凸缘(4b)的下部,下侧接合凸缘的下部位于下表面(1D)的宽度开始变化的变化始点(P1)与下表面(1D)的宽度变化结束的变化终点(P2)之间的至少宽度变化显著区域(L)。
申请公布号 CN105189264B 申请公布日期 2017.03.15
申请号 CN201580000725.3 申请日期 2015.04.06
申请人 铃木株式会社 发明人 小玉亮太;志村友章
分类号 B62D25/08(2006.01)I 主分类号 B62D25/08(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格罗巴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6 代理人 白银环
主权项 一种前纵梁的结构,所述前纵梁配置在车体前部的左右两侧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且通过将内梁与外梁彼此接合构成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闭合截面结构,所述内梁和所述外梁的下侧接合凸缘设置于所述下表面内侧的棱线上,其中所述下表面内侧的棱线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且形成为直线状;所述下表面外侧的棱线形成为从车辆后方朝向车辆前方延伸且接近所述下表面内侧的棱线,使得所述下表面的宽度形成为从车辆后方越向车辆前方变得越窄;并且下侧延长凸缘设置于所述下侧接合凸缘的下部,所述下侧接合凸缘的下部位于所述下表面的宽度开始变化的变化始点与所述下表面的宽度变化结束的变化终点之间的至少宽度变化区域。
地址 日本静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