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制备纤维用聚烯烃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催化剂体系和应用及烯烃聚合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制备纤维用聚烯烃的催化剂组分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卤化镁和醇类化合物在烃类溶剂的存在下进行第一接触反应,形成均匀溶液;在助析出剂的存在下,将该均匀溶液与钛化合物进行第二接触反应,得到含固体沉淀的混合物;将所得的混合物与内给电子体化合物d进行第三接触反应,得到悬浮液;内给电子体化合物d为1,3-二醚类化合物。本发明还公开了制备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在催化剂体系中的应用,以及制备纤维用聚烯烃的催化剂体系及其在烯烃聚合反应制纤维料中的应用,以及制备纤维用聚烯烃的聚合方法。使用制备的催化剂组分制备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窄、规整性高,适于纤维级聚丙烯的生产。
申请公布号 CN106317275A 申请公布日期 2017.01.11
申请号 CN201510342394.3 申请日期 2015.06.18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发明人 周奇龙;谭忠;徐秀东;严立安;张锐;李凤奎;于金华;尹珊珊;宋维玮
分类号 C08F110/06(2006.01)I;C08F4/651(2006.01)I;C08F4/654(2006.01)I;C08F4/649(2006.01)I 主分类号 C08F110/06(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代理人 王崇;李婉婉
主权项 一种制备纤维用聚烯烃的催化剂组分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卤化镁和醇类化合物在烃类溶剂的存在下进行第一接触反应,形成均匀溶液;(2)在助析出剂存在下,将步骤(1)所得的均匀溶液与第一部分钛化合物进行第二接触反应,得到含固体沉淀的混合物;(3)将步骤(2)所得的混合物与第一部分内给电子体化合物d进行第三接触反应,得到悬浮液;(4)将步骤(3)得到的悬浮液进行固液分离得到的固体组分与第二部分钛化合物、第二部分内给电子体化合物d进行第四接触反应,再过滤出液体,得到固体产物;(5)将步骤(4)得到的固体产物与第三部分钛化合物进行第五接触反应,得到产物;其中,所述助析出剂包括助析出剂a和助析出剂b,所述助析出剂a为式(I)所示的二醇酯类化合物,<img file="FDA0000741019640000011.GIF" wi="751" he="355" />式(I)中,R<sub>1</sub>‑R<sub>2</sub>相同或不同,各自分别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的C<sub>1</sub>‑C<sub>20</sub>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支链C<sub>3</sub>‑C<sub>20</sub>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sub>3</sub>‑C<sub>20</sub>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sub>6</sub>‑C<sub>20</sub>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sub>7</sub>‑C<sub>20</sub>烷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sub>7</sub>‑C<sub>20</sub>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sub>2</sub>‑C<sub>10</sub>烯烃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C<sub>10</sub>‑C<sub>20</sub>稠环芳基;R<sub>3</sub>‑R<sub>8</sub>相同或不同,各自分别为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的C<sub>1</sub>‑C<sub>20</sub>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支链C<sub>3</sub>‑C<sub>20</sub>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sub>3</sub>‑C<sub>20</sub>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sub>6</sub>‑C<sub>20</sub>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sub>7</sub>‑C<sub>20</sub>烷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sub>7</sub>‑C<sub>20</sub>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sub>2</sub>‑C<sub>10</sub>烯烃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C<sub>10</sub>‑C<sub>20</sub>稠环芳基;或者R<sub>3</sub>‑R<sub>6</sub>中的至少一个与R<sub>7</sub>‑R<sub>8</sub>中的至少一个成环;所述助析出剂b为通式Ti(OR<sub>9</sub>)<sub>n</sub>X<sub>4‑n</sub>所示的钛酸酯类化合物,其中,R<sub>9</sub>为C<sub>1</sub>‑C<sub>10</sub>的烷基或C<sub>3</sub>‑C<sub>10</sub>的环烷基,X为卤素,1≤n≤4,n为整数;所述内给电子体化合物d为式(II)所示的1,3‑二醚类化合物,<img file="FDA0000741019640000021.GIF" wi="648" he="346" />式(II)中R<sup>1′</sup>和R<sup>2′</sup>相同或不同,各自分别为C<sub>1</sub>‑C<sub>10</sub>的直链或支链烷基;R<sup>4′</sup>和R<sup>5′</sup>相同或不同,各自分别为C<sub>1</sub>‑C<sub>20</sub>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sub>3</sub>‑C<sub>20</sub>的环烷基、C<sub>6</sub>‑C<sub>20</sub>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和烷芳基中的一种,且R<sup>4′</sup>和R<sup>5′</sup>可选择地相互键合生成环状结构;R<sup>3′</sup>和R<sup>6′</sup>相同或不同,各自分别为氢和C<sub>1</sub>‑C<sub>10</sub>的直链或支链烷基中的一种;所述助析出剂a与所述内给电子体化合物d的总量的摩尔比为0.05:1至小于0.5:1;所述第一部分内给电子体化合物d与第二部分内给电子体化合物d之间的摩尔比为0.1‑10:1。
地址 100728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22号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