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防滑行李箱本体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滑行李箱本体包括行李箱本体、第一滑轨、第二滑轨、拉杆、固定杆、第一锁紧机构和第二锁紧机构。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为筒状,二者平行设置于行李箱本体的一侧;第一滑轨靠近第二滑轨的一侧、第二滑轨靠近第一滑轨的一侧均设有条形开口;第一滑轨内可滑动设有第一滑杆,第二滑轨内可滑动设有第二滑杆;第一滑杆的第一端与第二滑杆的第一端通过拉杆连接;固定杆的第一端穿过第一滑轨上的条形开口与第一滑杆的第二端连接,固定杆的第二端穿过第二滑轨上的条形开口与第二滑杆的第二端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使行李箱本体在静止时将滚轮锁紧。
申请公布号 CN205728531U 申请公布日期 2016.11.30
申请号 CN201620674172.1 申请日期 2016.06.30
申请人 孔兵 发明人 孔兵
分类号 A45C5/14(2006.01)I;A45C13/28(2006.01)I 主分类号 A45C5/14(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防滑行李箱本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行李箱本体(1)、第一滑轨(2)、第二滑轨(3)、拉杆(4)、固定杆(5)、第一锁紧机构(6)和第二锁紧机构(7);第一滑轨(2)和第二滑轨(3)为筒状,二者平行设置于行李箱本体(1)的一侧;第一滑轨(2)靠近第二滑轨(3)的一侧、第二滑轨(3)靠近第一滑轨(2)的一侧均设有条形开口;第一滑轨(2)内可滑动设有第一滑杆(8),第二滑轨(3)内可滑动设有第二滑杆(9);第一滑杆(8)的第一端与第二滑杆(9)的第一端通过拉杆(4)连接;固定杆(5)的第一端穿过第一滑轨(2)上的条形开口与第一滑杆(8)的第二端连接,固定杆(5)的第二端穿过第二滑轨(3)上的条形开口与第二滑杆(9)的第二端连接;第一锁紧机构(6)包括第一滑槽、第一推块(601)、第一弹性元件(602)、第一滑轮(603)、第一弹性绳(604)、第一轮座(605)、第一滚轮(606)、第二滚轮(607)、第一转轴(608)和第一制动杆(609);第一滑槽位于第一滑轨(2)的第二端,第一滑槽与第一滑轨(2)连接,第一推块(601)可滑动安装在第一滑槽内,第一推块(601)靠近第一滑轨(2)的一侧具有斜面,且该斜面能够与第一滑轨(2)的第二端抵靠;第一推块(601)远离斜面的一端与第一弹性元件(60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弹性元件(602)的第二端与第一滑槽远离第一滑轨(2)的一端连接;第一轮座(605)安装在行李箱本体(1)上,第一轮座(605)为T形,其上设有第一轴孔,第一转轴(608)穿过第一轴孔,第一滚轮(606)和第二滚轮(607)可转动安装在第一转轴(608)的两端;第一滚轮(606)与第二滚轮(607)上均设有环形槽;第一轮座(605)上设有第一绳孔和第一制动孔,第一绳孔与第一制动孔连接,第一制动杆(609)穿过第一制动孔;第一制动杆(609)的第一端位于第一滚轮的环形槽内,第一制动杆(609)的第二端位于第二滚轮(607)的环形槽内;第一滑轮(603)可转动安装在行李箱本体(1)上,第一弹性绳(604)绕过第一滑轮(603),并穿过第一绳孔与第一制动杆(609)连接;第二锁紧机构(7)包括第二滑槽、第二推块(701)、第二弹性元件(702)、第二滑轮(703)、第二弹性绳(704)、第二轮座(705)、第三滚轮(706)、第四滚轮(707)、第二转轴(708)和第二制动杆(709);第二滑槽位于第二滑轨(3)的第二端,第二滑槽与第二滑轨(3)连接,第二推块(701)可滑动安装在第二滑槽内,第二推块(701)靠近第二滑轨(3)的一侧具有斜面,且该斜面能够与第二滑轨(3)的第二端抵靠;第二推块(701)远离斜面的一端与第二弹性元件(70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弹性元件(702)的第二端与第二滑槽远离第二滑轨(3)的一端连接;第二轮座(705)安装在行李箱本体(1)上,第二轮座(705)为T形,其上设有第一轴孔,第二转轴(708)穿过第一轴孔,第三滚轮(706)和第四滚轮(707)可转动安装在第二转轴(708)的两端;第三滚轮(706)与第四滚轮(707)上均设有环形槽;第二轮座(705)上设有第二绳孔和第二制动孔,第二绳孔与第二制动孔连通,第二制动杆(709)穿过第二制动孔;第二制动杆(709)的第一端位于第三滚轮的环形槽内,第二制动杆(709)的第二端位于第四滚轮(707)的环形槽内;第二滑轮(703)可转动安装在行李箱本体(1)上,第二弹性绳(704)绕过第二滑轮(703),并穿过第二绳孔与第二制动杆(709)连接。
地址 238000 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半汤镇巢湖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