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野外便携式交流充电插排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野外便携式交流充电插排,包括壳体(1)、开关S(3)、蓄电池、插座组(2)和控制电路,所述开关S(3)和插座组(2)设置在壳体(1)外表面,蓄电池和控制电路设置在壳体(1)内部,所述插座组(2)由多个两相插座和三相插座组成,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R5,场效应管VF1~VF4,变压器T,反相器D1~D4,熔断器FU,蓄电池GB,电位器RP,稳压二极管VS1~VS3,二极管VD,发光二极管VL。能提供交流电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同时体积小巧,便于携带。
申请公布号 CN205609887U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9.28
申请号 CN201620417509.0 申请日期 2016.05.10
申请人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发明人 李录锋
分类号 H01R13/66(2006.01)I;H01R13/68(2011.01)I;H01R13/70(2006.01)I;H02J7/00(2006.01)I 主分类号 H01R13/66(2006.01)I
代理机构 徐州市淮海专利事务所 32205 代理人 华德明
主权项 一种野外便携式交流充电插排,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开关S(3)、蓄电池、插座组(2)和控制电路,所述开关S(3)和插座组(2)设置在壳体(1)外表面,蓄电池和控制电路设置在壳体(1)内部,所述插座组(2)由多个两相插座和三相插座组成,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R5,场效应管VF1~VF4,变压器T,反相器D1~D4,熔断器FU,蓄电池GB,电位器RP,稳压二极管VS1~VS3,二极管VD,发光二极管VL,蓄电池GB的正极与稳压二极管VS3的正极、发光二极管VL的负极、场效应管VF3的发射极、场效应管VF4的集电极、场效应管VF2的集电极、场效应管VF1的发射极、稳压二极管VS2的正极和稳压二极管VS1的正极连接,稳压二极管VS3的负极与电阻R4的一端、反相器D1的TP端、反相器D1的输入端通过电阻R1与电位器RP的一端和电容C的一端连接,电位器RP的另一端与电位器RP的电位调节端、反相器D1的输出端和反相器D2的输入端连接,反相器D2的TN端接地,反相器D2的输出端与电容C的另一端和反相器D3的输入端连接,反相器D3的输出端与电阻R3的一端和反相器D4的输入端连接,反相器D4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2与场效应管VF1的基极、场效应管VF3的基极和稳压二极管VS1的负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VF2的基极、场效应管VF4的基极和稳压二极管VS2的负极连接,场效应管VF1的集电极与场效应管VF3的集电极和变压器T的其中一个输入接线柱连接,场效应管VF2的发射极与场效应管VF3的发射极和变压器T的另一个输入接线柱连接,蓄电池GB的负极通过熔断器FU及开关S(3)与电阻R5的一端、二极管VD的正极和变压器T的触头连接,二极管VD的负极与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VL的正极连接,变压器T的两个输出接线柱接插座组。
地址 221008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苑路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