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平面栅IGBT及其制作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功率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平面栅IGBT及其制作方法。本发明在传统平面栅IGBT器件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表面复合器件结构的引入,减小了器件的栅极电容,特别是栅极‑集电极电容,提高了器件的开关速度,降低了器件的开关损耗,同时改善了器件的正向导通压降和漂移区载流子浓度分布,提高了器件的性能,同时不会使器件的阻断特性劣化。
申请公布号 CN105932055A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9.07
申请号 CN201610421956.8 申请日期 2016.06.13
申请人 电子科技大学 发明人 张金平;陈文梅;刘竞秀;李泽宏;任敏;高巍;张波
分类号 H01L29/739(2006.01)I;H01L21/331(2006.01)I;H01L29/06(2006.01)I;H01L29/36(2006.01)I;H01L29/41(2006.01)I 主分类号 H01L29/739(2006.01)I
代理机构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2 代理人 葛启函
主权项 一种平面栅IGBT,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背部集电极金属(10)、P型集电区(9)、N型场阻止层(8)和N‑漂移区(7);其特征在于,所述N‑漂移区(7)上层还具有N型层(13),所述N型层(13)的掺杂浓度大于N‑漂移区(7)的掺杂浓度;所述N型层(13)上层两侧具有p型基区(4),所述p型基区(4)上层具有相互独立的N+发射区(3)和P+发射区(2);沿器件纵向方向,器件另一端的N型层(13)中还具有由第一介质层(14)和第一电极(15)组成的沟槽结构,所述沟槽结构的深度大于N型层(13)的深度并沿器件横向方向贯穿N型层(13)、p型基区(4)、N+发射区(3)和P+发射区(2),其侧面通过第一介质层(14)与N型层(13)、p型基区(4)、N+发射区(3)、P+发射区(2)和N‑漂移区(7)相接触,底部和N‑漂移区(7)相接触;所述N+发射区(3)和P+发射区(2)上表面具有发射极金属(1),所述发射极金属(1)沿器件纵向方向延伸到第一介质层(14)和第一电极(15)的上表面;位于两侧的发射极金属(1)之间的半导体表面具有复合栅极结构,复合栅极结构与发射极金属(1)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复合栅极结构包括第二介质层(5)以及位于第二介质层(5)之上的栅电极(6)、第二电极(11)和第三介质层(12),所述栅电极(6)、第二电极(11)和第三介质层(12)在平行于MOS沟道长度方向的元胞中心左右对称;所述第二介质层(5)的下表面与部分N+发射区(3)、p型基区(4)、N型层(13)、第一介质层(14)和第一电极(15)的上表面相连;沿器件纵向方向,第二电极(11)和栅电极(6)分别位于器件两端,同时沿器件横向方向,第二电极(11)的两侧被栅电极(6)包围,所述第二电极(11)与栅电极(6)之间通过第三介质层(12)隔离;第二电极(11)的正下方为N型层(13)、第一介质层(14)和第一电极(15);在垂直于MOS沟道长度方向,所述第二电极(11)在N型层(13)上表面的长度小于器件N型层(13)中的双极载流子扩散长度,所述第二电极(11)和所述栅电极(6)在平行于MOS沟道长度方向的长度大于其在垂直于MOS沟道长度方向的长度;所述第二电极(11)和第一电极(15)与发射极金属(1)电气连接。
地址 61173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