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自生膜过滤方法及其过滤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自生膜过滤方法及其过滤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在密闭的筒体内设置固定的模架,利用废水中自身存在的固体悬浮物(SS),借助絮凝剂作用使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凝聚成较大的絮状颗粒,在设定的一定压力和旋流作用下,使其附着在圆柱体或棱柱体的膜架上自行建膜,废水通过自生膜层进行过滤和排污;所采用的过滤装置包括密封筒体,密封筒体顶部设有反冲洗装置,底部设有排泥口,靠近底端的一侧筒体上设有进水口,靠近顶端的一侧筒体上设有出水口,密封筒体内设有分别与反冲洗装置、进水口连接的模架,密封筒体内部的底端设有与进水口相通的旋流管;本发明处理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小、成本低、效率高、且节能效果好。
申请公布号 CN104709969B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8.31
申请号 CN201510108169.3 申请日期 2015.03.12
申请人 辽宁洁辰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胜亮;孙国付;穆宾;韩雪
分类号 C02F1/44(2006.01)I;C02F1/00(2006.01)I;C02F1/52(2006.01)I;C02F9/04(2006.01)I;B01D29/13(2006.01)I;B01D61/00(2006.01)I 主分类号 C02F1/44(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代理人 崔艳姣
主权项 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自生膜过滤方法,在密闭的筒体内设置固定的模架,利用废水中自身存在的固体悬浮物,借助絮凝剂作用使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凝聚成较大的絮状颗粒,在设定的一定压力和旋流作用下,使其附着在圆柱体或棱柱体的模架上自行建膜,这个膜称之为自生膜或自建膜,废水通过自生膜层进行过滤,清水从模架的导流腔下端流出,被截留的固体悬浮物在旋流作用下则在膜层的外部凝聚沉降并通过筒体的底部排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生膜过滤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在封闭的筒体内设置支撑模架:其模架的作用是为自生膜的附着和形成提供支撑,同时模架的内部又作为清水导流腔;其模架形状为圆柱体或棱柱体,是自行建模的核心部件,使用工程塑料或金属一次成型,或使用叠片组装形成;第二步,采用絮凝剂对废水中固体悬浮物进行絮凝:在废水进入封闭筒体后加入絮凝剂,通过絮凝剂作用使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充分凝聚从而产生大量的絮凝体,这些絮凝体是自生膜形成的必要条件;第三步,在旋流的作用下自行建膜:废水从封闭筒体底端的旋流管进入筒体,旋流的作用是使筒体内部水流沿平行切线方向环形流动,使絮凝作用更加充分,固体悬浮物经絮凝产生的絮状体满足了建膜的需要,不断增加的絮状体逐渐叠加聚合并在旋流的作用下围绕中间模架流动,废水进入密封筒体后 24‑72 小时之内形成均衡的自生膜层;自行生成的自生膜层在流体中依然发挥着絮凝作用,废水在通过自生膜滤的过程中,固体悬浮物细小微粒被不断的吸附和凝聚,大的分子絮团则直接被阻隔截留,因此,过滤的过程同时也是固体悬浮物不断被吸附凝聚和絮凝的过程,被过滤拦截的固体悬浮物本身又成为膜体的一部分,过滤后的清水从模架的导流腔下端流出,被截留的固体悬浮物则在膜层的外部沉降;第四步,控制自生膜层的厚度与进行反冲洗:自生膜层保持在 1mm‑10mm 之间,根据所处理污水的不同通过自动调整压力来控制膜层厚度,在 24 小时内膜层外部将自动脱落一次,从而保持膜层稳定,压力可调节控制的范围是 0.05mpa‑0.3mpa ;建膜后废水通过自生膜层由浑浊状态慢慢开始变清,逐渐接近并达到设计的水质处理标准,通水量也达到最佳,之后随着持续的通水过滤,自生膜层便逐渐加厚,于是通水量开始变小,由通水量最佳时点到通水量开始减小后某个时点,这期间为“膜层控制区间”,“膜层控制区间”采用通水量和压力两个参数来实现自动控制,在通水量低于膜层控制区间的下限最低点时,反冲洗装置自动开启,反冲洗在自动控制下瞬间完成,并在旋流带动下使超过 1mm‑10mm 厚度的外部自 生膜层自动脱落,直至恢复到膜层控制上限的标准状态;第五步,污泥排放:被膜层截留的固体悬浮物在旋流的作用下不断向筒体底部沉淀聚集,最终从排泥管排出。
地址 117000 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歪头山边牛村8-4栋1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