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浪涌电流限制的电气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浪涌电流限制的电气系统,由前端处理电路,与前端处理电路输出端连接的放大电路,与放大电路输出端连接的脉冲纠偏电路,与脉冲纠偏电路连接的微调电路,以及与脉冲纠偏电路输出端连接的警示电路组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放大电路和脉冲纠偏电路之间的线性驱动电路,以及串接在脉冲纠偏电路与微调电路之间的浪涌电流限制电路。本发明设置浪涌电流限制电路,其可以使电气系统更加稳定。
申请公布号 CN104991598B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8.17
申请号 CN201510325193.2 申请日期 2015.06.14
申请人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嘉祥县供电公司 发明人 姚忠凯;黄遵响;赵斐;韩根运;王福生;伊敬敬;梁凤标;郏国伟;姚琳;冯建民;文惠;于晓蕾
分类号 G05F1/56(2006.01)I;G01R19/165(2006.01)I 主分类号 G05F1/56(2006.01)I
代理机构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代理人 张欢勇
主权项 一种基于浪涌电流限制的电气系统,由前端处理电路,与前端处理电路输出端相连接的放大电路,与放大电路输出端相连接的脉冲纠偏电路,与脉冲纠偏电路相连接的微调电路,以及与脉冲纠偏电路输出端相连接的警示电路组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放大电路和脉冲纠偏电路之间的线性驱动电路,以及串接在脉冲纠偏电路与微调电路之间的浪涌电流限制电路;所述的浪涌电流限制电路是由PDP型林顿管Q5,PDP型林顿管Q6,三极管VT6,电感L,P极顺次经稳压二极管D5、极性电容C13、电阻R31、可变电阻R32后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顺次经二极管D6、可调电阻R30后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4,正极经可变电阻R32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的连接点后与脉冲纠偏电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4后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4,一端与极性电容C14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4的N极相连接的电阻R23,正极经电阻R27后与电阻R30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的连接点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10,N极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P极顺次经电阻R28、极性电容C11后与PDP型林顿管Q5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7,负极与PDP型林顿管Q5的基极相连接、正极经热敏电阻R29后与PDP型林顿管Q6的集电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2,以及P极顺次经电阻R26、电阻R25后与二极管D6与可调电阻R30的连接点相连接、N极经电阻R28与极性电容C11的连接点后与微调电路相连接的二极管D8组成;所述电感L串接在二极管D8的P极和N极两端;所述二极管D8与电阻R26的连接点与极性电容C13与稳压二极管D5的连接点相连接;所述PDP型林顿管Q6的基极与二极管D7的P极相连接、其发射极接地;所述PDP型林顿管Q5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的线性驱动电路由驱动芯片U,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三极管VT5,正极与放大电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6后与驱动芯片U的IN1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7,一端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8后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7,正极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驱动芯片U的IN1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8,正极与驱动芯片U 的IN2管脚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9,一端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20,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9,N极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正相端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反相端与三极管VT4集电极相连接的非门Y,一端与三极管VT4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21后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22,以及P极与非门Y的反相端相连接、N极与电阻R22和电阻R21的连接点相连接的二极管D3组成;所述驱动芯片U的VCC管脚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END管脚接地、OUT管脚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还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其发射极与三极管家VT3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3的集电极接地,二极管D3的N极与脉冲纠偏电路相连接。
地址 100031 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