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跨季节水体储热的太阳能中温供热系统
摘要 一种基于跨季节水体储热的太阳能中温供热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系统、跨季节储热水体,吸收式热泵,缓冲水箱,热用户,辅助热源,水泵,阀门,换热器,控制系统。太阳能集热系统与缓冲水箱相连通,跨季节储热水体与热用户和吸收式热泵通过换热器相连通。辅助热源与吸收式热泵和热用户相连通。通过不同模式的调节,本发明可以实现太阳能与其他能源多能互补供热,并可以满足一般城市管网供热水温要求。本发明适用于我国北方太阳能资源丰富及较丰富的城镇地区建筑供热。
申请公布号 CN105841360A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8.10
申请号 CN201610296889.1 申请日期 2016.05.06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发明人 杨铭;王志峰;付向东;常春
分类号 F24J2/04(2006.01)I;F24J2/40(2006.01)I;F24J2/46(2006.01)I 主分类号 F24J2/04(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代理人 关玲
主权项 一种基于跨季节水体储热的太阳能中温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于跨季节水体储热的太阳能供热系统主要包括:太阳能集热系统(1),缓冲水箱(2),跨季节储热水体(3),吸收式热泵(4),热用户(5),辅助热源(6),换热器(E‑1、E‑2),以及控制系统(8);所述的太阳能集热系统(1)通过带有第一阀门(V‑1)的管路与缓冲水箱(2)连通;所述的缓冲水箱(2)通过带有第二换热器(E‑2)的管路与跨季节储热水体(3)连通;缓冲水箱(2)通过带有第二阀门(V‑2)和第二水泵(P‑2)的管路与第二换热器(E‑2)相连,跨季节储热水体(3)通过带有第四阀门(V‑4)至第七阀门(V‑7)和第四水泵(P‑4)的管路与第二换热器(E‑2)连通;所述的缓冲水箱(2)通过带有第一换热器(E‑1)的管路同时与热用户(5)和吸收式热泵(4)连通;缓冲水箱(2)通过带有第三阀门(V‑3)和第三水泵(P‑3)的管路与第一换热器(E‑1)相连,吸收式热泵(4)通过带有第九阀门(V‑9)、第十一阀门(V‑11)和第五水泵(P‑5)的管路与第一换热器(E‑1)连通,吸收式热泵(4)通过带有第十五阀门(V‑15)、第十六阀门(V‑16)、第十七阀门(V‑17)和第七水泵(P‑7)的管路与热用户(5)连通,第一换热器(E‑1)通过带有第九阀门(V‑9)、第十阀门(V‑10)、第十二阀门(V‑12)、第十七阀门(V‑17)和第七水泵(P‑7)与热用户(5)直接连通;所述的辅助热源(6)通过带有第十四阀门(V‑14)的管路与吸收式热泵(4)连通;所述的辅助热源(6)通过带有第十三阀门(V‑13)和第十七阀门(V‑17)的管路与热用户(5)连通;所述的控制系统(8)与水泵和阀门连接,控制第一水泵(P‑1)、第二水泵(P‑2)、第三水泵(P‑3)、第四水泵(P‑4)、第五水泵(P‑5)、第六水泵(P‑6)和第七水泵(P‑7)的启停,以及第一阀门(V‑1)、第二阀门(V‑2)、第三阀门(V‑3)、第四阀门(V‑4)、第五阀门(V‑5)、第六阀门(V‑6)、第七阀门(V‑7)、第八阀门(V‑8)、第九阀门(V‑9)、第十阀门(V‑10)、第十一阀门(V‑11)、第十二阀门(V‑12)、第十三阀门(V‑13)第十四阀门(V‑14)、第十五阀门(V‑15)、第十六阀门(V‑16)和第十七阀门(V‑17)的开度。
地址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条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