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活塞往复式单缸内燃发动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采用我国发明专利“ZL200710147446.7、公告号CN101144524B”中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齿轮齿条机构作动力机构的活塞往复式单缸内燃发动机,它由所述动力机构和我国发明专利“ZL200710193938.X公告号CN101289956B”、“ZL200710193940.7公告号101205861B”、“ZL200810169739.X公告号101434419B”、“ZL201112083190.9公告号CN102562339B”、发明申请“200710193939.4”、“201310434603.X”、“201410020453.0”、“201410208643.5”中作出的发明组合而成,该发动机可全面地消除现有常规内燃机的缺陷和不足之处,具有热效率达约70%、比重量相对地减少约30倍,基本上消除各不良燃烧污染物向大气中排放的积极效果。
申请公布号 CN105715371A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6.29
申请号 CN201610121487.8 申请日期 2016.02.25
申请人 肖光宇 发明人 肖光宇
分类号 F02B75/16(2006.01)I;F02B75/32(2006.01)I;F16H19/04(2006.01)I;F02M59/10(2006.01)I;F02M25/038(2006.01)I;F01M1/02(2006.01)I;F01P3/06(2006.01)I;F02F1/22(2006.01)I;F02F1/42(2006.01)I;F02M25/025(2006.01)I;F02B75/40(2006.01)I;F02B29/04(2006.01)I 主分类号 F02B75/16(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活塞往复式单缸柴油机,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动力机构、增压机构、一次燃油泵喷系统、二次发动缸内喷水冷却系统、排气系统、增压缸内中冷压缩喷水系统、增压缸内吸入空气量调控系统、以及机油循环系统、燃油水液连体输送泵系统、排气涡轮功率回收齿轮组系统、发动缸活塞工作环境强化系统、发动机喷水冷却系统、发动缸及其排气设置、机用纯净水回收与制取设置、发动机网罩组成;所述动力机构(1.11),用“两齿条平行相对两端横向连接的齿条框架(2.01)内装配齿轮(2.07),齿轮(2.07)上均布4个齿槽(2.15、2.16、2.17、2.18),两相对的齿槽(2.15、2.17)、(2.16、2.18)分别相同,两边齿条上分别作出1个与各自齿槽相对应的牙齿(2.23、2.24),牙齿(2.23)对应齿槽(2.16、2.18),牙齿(2.24)对应齿槽(2.15、2.17),齿条框架的行程对应的齿轮转角为90°,齿条框架上下往复齿轮旋转的齿轮齿条机构”作动力机构(1.11),齿条框架(2.01)即成为了动力机构框架(1.09);增压机构为“动力机构框架(1.09)上端固定联接发动缸活塞(1.12),下端固定联接或直接作出增压缸活塞(1.07),增压缸活塞直径≥发动缸活塞直径2倍的与动力机构复合的发动机体内活塞往复式”增压机构;动力机构和增压机构设在由机体横隔板(1.33)将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分机体的中间;增压缸底盖板(1.80)上设有增压缸吸入空气止回阀(1.06)、压缩空气止回阀(1.03)、进风管(1.69),增压缸底盖板(1.80)下面作出增压缸进风通道(1.05)和压缩空气蓄气通道(1.04);压缩空气止回阀(1.03)阀杆伸出发动机底盖板(1.68)与增压缸内吸入空气量调控机构(1.02)联接,吸入空气量调控机构(1.02)的调控杆(1.44)向上伸出发动机顶盖板(1.27)由作有弧形移动凸轮和轮齿的元盘(1.42)联接吸入空气量调控机构调控轴(1.43),形成增压缸内吸入空气量调控系统;压缩空气上蓄气通道(1.51)设在机体横隔板(1.34)上面,并形成发动缸缸座(1.35);所述一次燃油泵喷系统的“燃油泵喷机构(1.19)”及其调控轴(1.39)、二次发动缸内喷水系统的“水液泵喷工作机构(1.26)”及其调控轴(1.45)、排气系统的“排气工作机构(1.20)”及其调控轴(1.40),分别设置发动机的顶盖板(1.27)上面;增压缸内中冷压缩喷水系统的“中冷喷水机构(1.53)”,设在机体横隔板(1.34)上,由二次发动缸内喷水冷却系统挺杆(1.32)侧作出的侧挺杆头驱动工作并联接设置在发动机顶盖板上的增压缸吸入空气量调控系统的调控轴(1.43);驱动一次燃油泵喷系统工作机构工作的挺杆(1.16)、驱动二次发动缸内喷水系统及增压缸内中冷压缩喷水系统工作的挺杆(1.32)、驱动排气系统工作的挺杆(1.54),以及驱动燃油水液连体输送泵的挺杆(1.59),分别固定在与活塞同步运动的动力机构框架(1.09)上;设置在发动机顶盖板(1.27)上的顶置综合调控系统用一构件(1.37)将一次燃油泵喷系统、二次发动缸内喷水冷却系统及排气系统的调控轴,连同增压缸内吸入空气量调控系统和增压缸内中冷压缩喷水系统共用的调控轴(1.39、1.45、1.40、1.43)横向联接起来,由调速器(1.41)指令,使所述各工作系统统一地同步地随发动机工况的变化工作;排气涡轮功率回收齿轮组(1.57)的前齿轮(1.56)联接排气涡轮轴齿轮(1.55),其后齿轮(1.64)联接动力轴(1.63)尾段装配的超越离合器(1.65),将排气涡轮回收的功率传给动力轴(1.63)向外界输出;由壳体(1.78)内装配散热支管组架(1.77)形成减速降压箱(1.76)和水蒸汽发生箱(1.75)以及分离箱(1.74)而成的机用纯净水回收与制取设置,其进气口(1.79)联接在涡轮排气管的后面,淅出水蒸汽后的排气由分离箱(1.74)的排气口(1.73)排出,回收与制取的纯净水供发动机工作时使用;发动缸排气管(1.50)进口区位(1.46)的上面,装配涡轮吸入空气止回阀(1.47),防止排气间歇期涡轮发生喘振;所述发动缸活塞工作环境强化系统,将所述固定在发动机动力框架(1.09)上端面分别驱动各自工作机构的挺杆(1.16、1.32、1.54、1.59),依发动缸活塞(1.12)定位所需的机械负荷作出;机体横隔板(1.34)上各挺杆的活动口作出耐磨承压块(1.33),机体横隔板上的通风口(1.14、1.52),其出口缩小且面对发动缸活塞(1.12)伸出发动缸外的位置;发动缸活塞位于下止点时,除活塞环区段位于发动缸进风口(1.15)区段处,伸出发动缸外的长度=活塞的行程;发动缸活塞内腔作有散热片(1.13),在动力机构齿轮转动对散热片(1.13)冷却和流经通风口(1.14、1.52)的空气对发动缸活塞(1.12)的冷却下,将活塞顶段的热负荷危害消除;所述发动机的喷水冷却系统:将所述二次发动缸内喷水冷却系统、增压缸内中冷压缩喷水系统、以及发动缸活塞工作环境强化系统中的冷却技术措施综合起来,统畴地设计对发动机工质及其流经系统热负荷严重部位冷却的工作参数;二次发动缸内喷水冷却系统的泵喷咀设在发动缸燃烧室顶部热负荷严重部位,其挺杆头(1.28)工作形状的工作参数界定如下:第一次喷水工作形状上抑制高温污染物NO生成区段,喷水时刻为生成NO温度即将出现时刻,喷水量为能抑制生成NO温度出现且最少的水液量,生成NO温度受到抑制和不生成NO工况消除热负荷危害区段,根据热负荷出现的时刻和受到热负荷危害部位的热负荷状况从泵喷咀渗出能消除热负荷危害且最少的水液量;第二次喷水工作形状全区段、喷水定时为发动缸内预排气结束至排气阀即将关闭时刻、喷水量以排气的温度和排气口热负荷危害状况确定;增压缸内中冷压缩喷水系统扇形凸轮工作参数的界定:喷水的定时与增压缸内吸气的开始和结束同步,喷水量依增压缸吸入空气的温度和空气量以及基本上不影响发动缸内燃气的最佳热效率协助发动缸内一次喷水抑制NO生成的要求确定。
地址 432000 湖北省孝感市开发区群升社区南区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