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渠
摘要 本发明的一种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渠,包括缺氧厌氧反应段、曝气段、水生植物段、陆生植物段、清水段、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系统,缺氧厌氧反应段包括通过挡水墙和折流墙分隔成的兼氧区、缺氧区和厌氧区,曝气段位于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渠的中上部,与厌氧区出水口连通,依据渠的自然形状建造而成,设有倒伞型表曝机和溢流墙,水生植物段位于曝气段的下游,与曝气段的溢流墙相接,依据沟渠的自然形状建造而成,水生植物段的尾部设有溢流堰,溢流堰由无砂混凝土制成,与渠道垂直设置,陆生植物段位于水生植物段的下游,陆生植物段从下往上依次为防渗层、沸石垫层、滤料层和土壤层。
申请公布号 CN105541052A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5.04
申请号 CN201610099250.4 申请日期 2016.02.23
申请人 常州大学 发明人 万玉山;邹涛;李大伟;陈艳秋;黄利
分类号 C02F9/14(2006.01)I;H02S10/12(2014.01)I;C02F103/20(2006.01)N 主分类号 C02F9/14(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渠,其特征在于:包括缺氧厌氧反应段(1)、曝气段(2)、水生植物段(3)、陆生植物段(4)、清水段(5)与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系统;所述缺氧厌氧反应段(1)位于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渠的上部,根据闲置的沟渠的自然形状建造而成;所述缺氧厌氧反应段包括通过挡水墙(1‑1)和折流墙(1‑2)分隔成的兼氧区(1‑3)、缺氧区(1‑4)和厌氧区(1‑5),所述兼氧区(1‑3)首端设有用于供入废水的兼氧区进水口(1‑6),兼氧区末端与缺氧区首端连通,缺氧区末端与厌氧区首端连通,厌氧区末端设有厌氧区出水口(1‑7);所述缺氧厌氧反应段的兼氧区、缺氧区和厌氧区上都设有上盖和甲烷气集气排放管;挡水墙(1‑1)和折流墙(1‑2)由无砂混凝土制成,与渠道垂直设置;所述缺氧厌氧反应段(1)采用素土夯实防渗;所述曝气段(2)位于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渠的中上部,与厌氧区出水口(1‑7)连通,依据沟渠的自然形状建造而成;所述曝气段设有倒伞型表曝机(2‑1)和溢流墙(2‑2);所述倒伞型表曝机(2‑1)位于曝气段的两端;所述溢流墙(2‑2)位于曝气段的尾部,由无砂混凝土制成,与渠道垂直设置;所述曝气段采用素土夯实防渗;所述水生植物段(3)位于曝气段(2)的下游,所述水生植物段(3)与曝气段的溢流墙(2‑2)相接,依据沟渠的自然形状建造而成;所述水生植物段(3)的尾部设有溢流堰(3‑2),所述溢流堰(3‑2)由无砂混凝土制成,与渠道垂直设置;所述水生植物段(3)采用素土夯实防渗;所述水生植物段选种水生植物(3‑1);所述陆生植物段(4)位于水生植物段(3)的下游,所述陆生植物段(4)从下往上依次为防渗层(4‑1)、沸石垫层(4‑2)、滤料层(4‑3)和土壤层(4‑4);陆生植物段的上游一端的高度高于下游一端的高度,陆生植物段的上游一端设有陆生植物段进水管(4‑6),陆生植物段的下游一端设有陆生植物段出水管(4‑7);陆生植物段的底部设有1%‑5%的坡度,便于水的流动;所述防渗层(4‑1)采用素土夯实;所述沸石垫层(4‑2)的厚度为200‑600毫米,沸石粒径30‑50毫米;所述滤料层(4‑3)的厚度100‑300毫米,采用活性陶粒滤料,活性陶粒粒径20‑30毫米;所述滤料层(4‑3)里设有陆生植物段布水管(4‑8),陆生植物段布水管(4‑8)连接陆生植物段进水管(4‑6);所述土壤层(4‑4)的厚度为600‑1200毫米,采用植物秸秆、炉渣、生物炭、动物粪便和耕种熟土混合制成;所述土壤层上选种陆生植物(4‑5);所述清水段(5)位于陆生植物段(4)的下游,与陆生植物段出水管(4‑7)相接,依据沟渠的自然形状建造而成;所述清水段(5)采用素土夯实防渗;所述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系统设置在缺氧厌氧反应段(1)的上盖上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系统通过电缆连接倒伞型表曝机(2‑1)。
地址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滆湖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