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石结构外加夹板梁及夹板柱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
摘要 一种石结构外加夹板梁及夹板柱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抗震加固技术领域,包括原石结构墙体,还包括设置在原石结构墙体上的外加夹板梁、夹板柱结构,外加夹板梁、夹板柱结构为外挂纵向钢筋、箍筋及拉结筋与混凝土构成的抗震梁、柱。新加纵向钢筋固定在原石结构墙体外侧,箍筋及拉结筋穿过墙体与纵向钢筋绑扎牢固,形成坚实的钢筋骨架。本发明在对原石结构房屋改动量很小的基础上,增加了梁、柱的抗震措施,实现了对老旧石结构房屋的抗震加固,可广泛应用于老旧石结构农居加固中。
申请公布号 CN103498572B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5.04
申请号 CN201310476761.X 申请日期 2013.10.12
申请人 北京筑福国际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董有;鞠树森;潘沂华;杨黎明
分类号 E04G23/02(2006.01)I;E04G21/00(2006.01)I 主分类号 E04G23/02(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石结构外加夹板梁及夹板柱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原石结构墙体(1),还包括设置在原石结构墙体(1)上的外加夹板梁(3)及夹板柱(2),所述夹板梁(3)和夹板柱(2)均为外挂纵向钢筋(4)、箍筋(5)及拉结筋(6)与混凝土(7)构成的抗震梁、柱;其中,所述纵向钢筋(4)通过锚杆(8)固定在原石结构墙体(1)两侧,同时,夹板柱(2)纵向钢筋(4)与埋在土壤中的短钢筋绑牢,以确保纵向钢筋(4)不产生位移;所述原石结构墙体(1)上打有键洞(9)及通缝,所述锚杆(8)插入所述键洞(9)内,键洞(9)及通缝用细石混凝土浇捣密实;所述箍筋(5)及拉结筋(6)通过在原石结构墙体(1)上凿的通缝穿过墙体并与纵向钢筋(4)绑扎牢固,形成坚实的钢筋骨架;所述混凝土(7)将墙体两侧的纵向钢筋(4)、箍筋(5)、拉结筋(6)及锚杆(8)整体浇筑在一起;所述短钢筋为1m长钢筋头,其布置在夹板柱(2)纵向钢筋(4)对应的位置并钉入土壤中,钉入深度不小于500mm;所述夹板梁(3)及夹板柱(2)两侧混凝土(7)厚度不小于6cm;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步骤:步骤一:根据设计图纸定位划线,进行键洞(9)布置,根据箍筋(5)及拉结筋(6)位置确定原石结构墙体(1)上通缝位置,并做好清底工作,清除石材表面的泥垢、水锈;步骤二:根据夹板柱(2)纵向钢筋(4)位置钉入短钢筋,在此之前应根据土壤性质对土壤做适当处理,确保短钢筋在土壤中位置不发生变化;步骤三:根据设计要求在原石结构墙体(1)上凿出键洞(9)及通缝,并清理缝内杂物;用扁钻沿原有石块缝中剔除,用皮老虎,或压力水清洗键洞(9)及通缝内粉尘,并用细石混凝土浇捣密实,将锚杆(8)插入键洞(9)内固定,并将箍筋(5)及拉结筋(6)贯穿通缝;步骤四:待键洞(9)内细石混凝土强度达到70%以上时,绑扎外挂夹板梁(3)及夹板柱(2)的纵向钢筋(4),并使其与锚杆(8)进行可靠的连接,同时将夹板柱(2)的纵向钢筋(4)下端与埋入土壤中的上述短钢筋绑扎牢固;步骤五:绑扎箍筋(5)及拉结筋(6),使其与纵向钢筋(4)有效连接;步骤六:支夹板梁(3)及夹板柱(2)的模板,先沿夹板梁(3)及夹板柱(2)的模板上、下两边方向,用水泥砂浆将模板缝堵实,以保证后续混凝土浇筑时不跑浆、不漏浆;步骤七:浇筑混凝土(7),将墙体两侧的纵向钢筋(4)、箍筋(5)、拉结筋(6)及锚杆(8)整体浇筑在一起,以保证外加夹板柱(2)、夹板梁(3)与原石结构墙体(1)之间有足够的强度;同时,将外加的夹板梁(3)和夹板柱(2)与相邻构件连接,并将夹板柱(2)上部与屋面进行可靠连接;其中,所述锚杆(8)的直径为Φ14mm;所述键洞(9)的孔径为5~10cm,深度不少于墙厚的1/2;所述细石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0;所述纵向钢筋(4)直径为Φ10mm~Φ12mm;所述箍筋(5)直径不小于Φ6mm,间距不大于250mm;所述拉结筋(6)直径为Φ8mm~Φ10mm,每隔0.7m~1.0m设置一道拉结筋(6),且每层不少于两根。
地址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阜石路166号泽洋大厦2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