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河蟹池塘原生态反季节养殖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蟹池塘原生态反季节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改造河蟹新型反季节养殖池塘,人工设置蟹穴,网箱种植金鱼藻和伊乐藻,控制水体温度,节约能源,不采取设备控温措施,全程动态投喂螺蛳,反季节销售商品蟹等措施将养殖的河蟹进一步育肥,通过反季节养殖育肥后,以达到反季节“错时”销售,使河蟹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同时显著提高河蟹的成活率和产量。
申请公布号 CN105532538A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5.04
申请号 CN201610005975.2 申请日期 2016.01.04
申请人 霍邱县绿波水产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发明人 奚业文;吴多生;李进村;吕德霞;王应琴;王言海
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A01K63/00(2006.01)I;A23K50/80(2016.01)I;A23K10/20(2016.01)I;A01G33/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代理机构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代理人 余成俊
主权项 一种河蟹池塘原生态反季节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 河蟹原生态反季节养殖池塘的建造:选择与常规河蟹养殖池塘相邻的池塘,按照每10亩常规河蟹养殖池塘配备3亩的比例建造河蟹原生态反季节养殖池塘,河蟹原生态反季节养殖池塘:将蟹池常规坡比由1︰3‑5,改为1︰1.2‑1.5,并在池埂内侧用聚乙烯网片设置一道拦网,高出水面28‑32cm,底部埋入硬泥板,不让河蟹上岸活动、掘洞、上堤埂爬行,消耗体力,提高反季节养殖成活率,整个蟹池设置浅水摄饵区占30%,水深0.6m~0.8m,深水低温栖息区占30%,水深2.0m~2.5m,缓冲区占40% ,水深0.8m~1.5m;各区之间通过缓坡相连,池塘面积3~5亩;常规河蟹养殖池塘与反季节养殖池塘之间设有通道,平时封闭,河蟹原生态反季节养殖池塘5~9月主要种植水草,并养殖一茬青虾,河蟹集中上市的9~10月份,打开两种池塘之间的通道,通过在河蟹原生态反季节养殖池塘投喂河蟹喜食的饲料,常规河蟹养殖池塘停止投喂饲料,诱使90%以上的河蟹进入河蟹原生态反季节养殖池塘;常规河蟹养殖池塘采用河蟹雌雄分开养殖的措施,即在投放幼蟹蟹种时,人工分拣,某一口池塘只放养雌蟹或雄蟹,并且池塘相互之间建有防逃设施,防止河蟹从甲池塘爬入乙池塘导致雌雄河蟹的混杂;(2)人工设置蟹穴:池内用直径12~15厘米的毛竹截成50~60厘米长的竹段,打通竹节,然后每12~15根捆成一捆,在水中浸泡10~15天后,均匀放入河蟹暂养池水底,并以松树桩固定,标其位置,一般每亩放80~100捆,暂养河蟹平均每只河蟹拥有1个人工蟹穴;(3)在水体上部建造水生植物浮床,控制水体温度急剧上升或下降:浮床种植金鱼藻和伊乐藻,控制水体温度:当年9月上旬在池塘设置网箱浮床,规格为4m×5m×0.5m,网箱框架用浸泡过的竹子制作,网箱入水深度控制在0.4m,箱体用网目长度2cm~2.5cm的聚乙烯网片制作,金鱼藻植株一端固定在网上,按1.5kg/m<sup>2</sup>~2.5kg/m<sup>2</sup>量植入水草;伊乐藻按0.6kg/m<sup>2</sup>~1.2kg/m<sup>2</sup>量植入水草,每667m<sup>2</sup>设置网箱15~20个,网箱种植金鱼藻冬季可防止水温急剧下降,河蟹越冬成活率明显提高;3月至5月初防止水温急剧上升,河蟹可顺利暂养至5月初,池塘浅水区、缓冲区种植伊乐藻和金鱼藻,覆盖面积占40%~50%;深水区种植金鱼藻,覆盖面积占60%~70%;(4)节约能源,不采取设备控温措施:室外露天河蟹池塘不采取任何设备控温措施,将蟹池平均水位控制在1.2米左右,通过步骤(1)、(2)、(3)等措施稳定蟹池水温和理化等环境指标;(5)投喂活饵料,为河蟹提供食物同时净化水质:全程动态投喂螺蛳:10月份亩投放活螺蛳40kg,11月份亩投放活螺蛳20kg,12月份亩投放活螺蛳10kg;第二年1月份亩投放活螺蛳10kg,2月份亩投放活螺蛳15kg,2月份亩投放活螺蛳20kg,3月份亩投放活螺蛳20kg,4月份亩投放活螺蛳30kg;(6)反季节养殖销售商品蟹:池塘养殖的河蟹在第二年的2月至5月初之间销售,通过原生态养殖河蟹味更鲜美,并且此时市场上已经没有商品蟹,反季节养殖商品蟹经济效益显著;(7) 延时时间:商品蟹反季节养殖至5月初,成活率在80%以上。
地址 237400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城关镇西湖北路蓼都景园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