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承载能力强的电动自行车的主架体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承载能力强的电动自行车的主架体,其要点是:包括前叉、车架主管组件、电池座组件、后摇摆连接组件、后平叉连接管、电机轮安装组件、鞍座组件和后减震组件。前叉为减震前叉。后安装管、后平叉连接管、电机轮安装组件和减震组件基本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鞍座支架、第一支撑管和后安装管也基本形成一个坚固的三角形结构,从而大大的提高了车辆的承载能力。鞍座支架通过鞍座组件其它相应的部件直接硬性固定连接在车架主管组件的相应部件上,并利用减震组件进行减震,结构牢靠且减震效果显著。
申请公布号 CN105539676A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5.04
申请号 CN201511024226.6 申请日期 2014.01.22
申请人 常州市利凯车辆配件厂 发明人 黄利明
分类号 B62K11/02(2006.01)I 主分类号 B62K11/02(2006.01)I
代理机构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代理人 曹焕元
主权项 一种承载能力强的电动自行车的主架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叉(1)、车架主管组件(2)、电池座组件(3)、后摇摆连接组件(4)、后平叉连接管(5)、电机轮安装组件(6)、鞍座组件(7)和后减震组件(8);所述前叉(1)为减震前叉;所述车架主管组件(2)包括主弯管(21)、车头管(22)、下连接管(23)、后安装管(24)、后连接管(25)和加强件(26);主弯管(21)、车头管(22)和下连接管(23)的轴线在同一铅垂平面内;主弯管(21)呈前高后低设置;车头管(22)由其下部相应部位焊接固定在主弯管(21)的上端上,且呈前低后高设置;下连接管(23)前端设有贯穿其上下的开口向前的安装缺口,主弯管(21)的下端插接在该安装缺口中,且与下连接管(23)相互焊接固定在一起;后安装管(24)有2根,2根后安装管(24)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后左安装管(24a)和后右安装管(24b);后左安装管(24a)由其前部下端焊接固定在下连接管(23)的后部左部上,后右安装管(24b)由其前部下端焊接固定在下连接管(23)的后部右部上,且后左安装管(24a)和后右安装管(24b)以主弯管(21)、车头管(22)和下连接管(23)的轴线所在的铅垂平面对称设置;前叉(1)由其上部转动设置在车头管(22)中;后连接管(25)沿左右向水平焊接固定在后左安装管(24a)和后右安装管(24b)的后部之间;加强件(26)与主弯管(21)和车头管(22)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电池座组件(3)包括电池盒左边管(31)、左后管(32)、电池盒右边管(33)、右后管(34)、电池盒左底托组件(35)和电池盒右底托组件(36);电池盒左边管(31)和电池盒右边管(33)的结构相同,均基本呈“L”形管,且以主弯管(21)、车头管(22)和下连接管(23)的轴线所在的铅垂平面对称设置;电池盒左边管(31)由其前部右端头焊接固定在车架主管组件(2)的主弯管(21)的下部相应部位上,左后管(32)水平焊接固定在电池盒左边管(31)的后部与后左安装管(24a)之间,且电池盒左边管(31)的后端向后伸出左后管(32)外;电池盒右边管(33)由其前部左端头焊接固定在车架主管组件(2)的主弯管(21)的下部相应部位上,右后管(34)水平焊接固定在电池盒右边管(33)的后部与后右安装管(24b)之间,电池盒右边管(33)的后端向后伸出右后管(34)外,且右后管(34)与左后管(32)以主弯管(21)、车头管(22)和下连接管(23)的轴线所在的铅垂平面对称设置;电池盒左底托组件(35)设置在电池盒左边管(31)与下连接管(23)之间;电池盒右底托组件(36)设置在电池盒右边管(33)与下连接管(23)之间;所述后摇摆连接组件(4)固定在车架主管组件(2)的后左安装管(24a)和后右安装管(24b)的下部后侧上;后平叉连接管(5)基本呈“U”形,且开口向后设置,后平叉连接管(5)的前端中部与后摇摆连接组件(4)转动连接;所述电机轮安装组件(6)包括2片电机轮安装片(61);2片电机轮安装片(61)的结构形状相同,均设有开口向右的U形槽(61‑1);2片电机轮安装片(61)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电机轮左安装片(61a)和电机轮右安装片(61b);电机轮左安装片(61a)焊接固定在后平叉连接管(5)的后部左端头上,电机轮右安装片(61b)焊接固定在后平叉连接管(5)的后部右端头上,且电机轮左安装片(61a)和电机轮右安装片(61b)以主弯管(21)、车头管(22)和下连接管(23)的轴线所在的铅垂平面对称设置;所述鞍座组件(7)包括鞍座支架(71)、鞍座支架固定板(72)、第一支撑管(73)、第二支撑管(74)和鞍座支架后固定座(75);鞍座支架(71)为铝合金压铸一体件;第二支撑管(74)沿左右向水平焊接固定在车架主管组件(2)的后左安装管(24a)和后右安装管(24b)的上部前部之间;第一支撑管(73)呈前高后低设置,第一支撑管(73)由其下端焊接固定在第二支撑管(74)的中部上;鞍座支架固定板(72)焊接固定在第一支撑管(73)的上端上;鞍座支架后固定座(75)的横截面基本呈梯形;鞍座支架后固定座(75)沿左右向焊接固定在车架主管组件(2)的后左安装管(24a)和后右安装管(24b)的后部上侧上;鞍座支架(71)由其前部通过螺栓与鞍座支架固定板(72)可拆卸固定连接,鞍座支架(71)由其后部与鞍座支架后固定座(7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鞍座支架(71)由其相应部位分别与鞍座支架后固定座(75)的上侧面和后侧面固定连接,从而通过鞍座支架后固定座(75)对鞍座支架(71)在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上同时限位;鞍座组件(7)的鞍座支架后固定座(75)的后部相应部位还与后连接管(25)的前侧相应部位焊接固定连接;所述后减震组件(8)包括减震器(81);减震器(81)有2个,2个减震器(81)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减震器(81a)和右减震器(81b);左减震器(81a)设置在车架主管组件(2)的后左安装管(24a)与电机轮左安装片(61a)之间;右减震器(81b)设置在车架主管组件(2)的后右安装管(24b)与电机轮右安装片(61b)之间;左减震器(81a)和右减震器(81b)以主弯管(21)、车头管(22)和下连接管(23)的轴线所在的铅垂平面对称设置。
地址 213138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小河镇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