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含锶放射性废水处理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锶放射性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废水调节池、混凝曝气共沉池、折返式生物反应池和清水池。混凝曝气共沉池包括造粒反应区、曝气搅拌区和沉淀区;造粒反应区的中上部设置有混凝曝气共沉池进水管,上部设置有Na<sub>2</sub>CO<sub>3</sub>药液添加计量系统和CaCO<sub>3</sub>干粉添加计量系统;曝气搅拌区的中上部设置有混凝剂添加计量系统;沉淀区的出口处设有三相分离器,出口上部设有混凝曝气共沉池溢水堰,沉淀区底部设计成锥形结构,在锥形结构底部设置有沉淀物排放阀。折返式生物反应池中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圆锥形结构,包括下流区、上流区和污泥区。
申请公布号 CN105399274A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3.16
申请号 CN201510834896.8 申请日期 2015.11.26
申请人 常州大学 发明人 万玉山;邱立伟;方慧;李旦
分类号 C02F9/14(2006.01)I 主分类号 C02F9/14(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含锶放射性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水调节池、混凝曝气共沉池(1)、折返式生物反应池(2)和清水池;所述的废水调节池包括调节池进水管和调节池出水管,用于调节废水的水质和水量;所述的混凝曝气共沉池(1)包括造粒反应区(1‑1)、曝气搅拌区(1‑2)和沉淀区(1‑3);所述的造粒反应区(1‑1)的中上部设置有混凝曝气共沉池进水管(1‑4),造粒反应区的上部设置有Na<sub>2</sub>CO<sub>3</sub>药液添加计量系统(1‑5)和CaCO<sub>3</sub>干粉添加计量系统(1‑6);造粒反应区的下部设有倾斜的底板(1‑7),造粒反应后的废水沿倾斜的底板流入曝气搅拌区(1‑2)的中下部;所述的造粒反应区(1‑1)和曝气搅拌区(1‑2)之间设有挡流板(1‑8),挡流板(1‑8)的下部设置有45度的转角,转角转向造粒反应区一侧;曝气搅拌区(1‑2)的中上部设置有混凝剂添加计量系统(1‑9),所述的混凝剂为FeCl<sub>3</sub>溶液;曝气搅拌区(1‑2)底部设置有混凝曝气共沉池曝气系统(1‑10),混凝曝气共沉池曝气系统(1‑10)设有混凝曝气共沉池曝气管,混凝曝气共沉池曝气管连接有混凝曝气共沉池外的风机;所述曝气搅拌区(1‑2)和沉淀区(1‑3)之间设有隔板(1‑11),该隔板与混凝曝气共沉池的内壁形成作为废水进入沉淀区(1‑3)的废水流道,沉淀区(1‑3)的出口处设有三相分离器(1‑12),沉淀区的出口上部设有混凝曝气共沉池溢水堰(1‑13),沉淀区底部设计成锥形结构,在锥形结构底部设置有沉淀物排放阀(1‑14);混凝曝气共沉池溢水堰(1‑13)连接混凝曝气共沉池出水管,混凝曝气共沉池出水管连接折返式生物反应池进水管;所述折返式生物反应池(2)中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圆锥形结构,包括下流区(2‑1)、上流区(2‑2)和污泥区(2‑3);所述下流区(2‑1)位于折返式生物反应池的圆柱形结构的中部,为圆柱形结构,下流区(2‑1)上部设有折返式生物反应池进水管(2‑4)和布水管(2‑5),下流区中部设有下流区填料(2‑6),下流区下部设有下流区曝气管(2‑7),所述下流区的底部设有折流板(2‑8),所述的折流板(2‑8)的纵断面呈喇叭状;所述上流区(2‑2)位于下流区(2‑1)的外围、折流板的上部,上流区中部设有上流区填料(2‑9),下部设有上流区曝气管(2‑10),上流区上部的出口处设有折返式生物反应池溢水堰(2‑11);所述污泥区(2‑3)位于折返式生物反应池的底部、下流区和上流区的下部,污泥区的底部设有污泥排放阀(2‑12);所述折返式生物反应池(2)的出水进入清水池。
地址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滆湖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