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钢板桩围堰的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板桩围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施工准备工作;(2)测量放线:根据围堰的设计尺寸和承台的中心位置,测量放线确定围堰的四个角点,并在角点处打设定位桩作为钢板桩围堰定位的控制点;(3)对由导梁、围囹、内撑、连系梁和托梁组成的内支撑系统施工;(4)围囹内撑先焊接拼装整体下放后进行插打钢板桩施工;(5)围堰吸泥;(6)围堰封底;(7)围堰抽水清基;(8)围堰拆除。本发明通过改进施工顺序和采取特制的施工设备,使钢板桩围堰的适用范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宽,使钢板桩围堰在超厚砂卵石层地质条件下得以成功实现。
申请公布号 CN102409688B 申请公布日期 2015.12.02
申请号 CN201110233767.5 申请日期 2011.08.16
申请人 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戴小松;王洪涛;钟启凯;刘中涛;李琦
分类号 E02D19/04(2006.01)I;E02D7/00(2006.01)I 主分类号 E02D19/04(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钢板桩围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施工准备工作;(2)测量放线:根据围堰的设计尺寸和承台的中心位置,测量放线确定围堰的四个角点,并在角点处打设定位桩作为钢板桩围堰定位的控制点;(3)对由导梁、围囹、内撑、连系梁和托梁组成的内支撑系统施工;(4)围囹内撑先焊接拼装整体下放后进行插打钢板桩施工;(5)围堰吸泥;(6)围堰封底;(7)围堰抽水清基;(8)围堰拆除;封底时导管选用300mm的钢制导管,管底口距基底面100mm~200mm,水压试验按导管超压力的1.5倍取值;导管布置应根据围堰的尺寸、混凝土的塌落度和流动半径进行导管的布置;混凝土灌注顺序为:1)混凝土储料斗容量依据计算公式V=(π×R<sup>2</sup>×h)/3+π×d<sup>2</sup>×(l‑h)/4,确保首批灌注时能把导管底口埋入混凝土堆高按1.0m,其中,h是封底混凝填土厚度,l是导管内混凝土高度;2)灌注围堰水下封底混凝土的速度不宜小于0.25m/h;3)测锤及振捣器,测锤采用钢板焊制成平底空心封闭的锥体,其相对密度为1.5~2,或采用混凝土制作,使用尼龙绳悬吊;4)围堰内外水压维持平衡,备配2台每小时排量不小于为30m<sup>3</sup>/h的抽水泵,抽水龙头必须与封底混凝土表面保持2~3m的安全距离;5)补料,导管封口完成后,按规定的时间进行及时补料,同一导管两次灌入混凝土的时间间隔控制在45min以内;混凝土灌注顺利时,一般不随便提升导管,即使需要提管,每次提升的高度都严格控制在20~30cm;提升导管采用龙门吊,由专人统一指挥,用慢钩完成;6)标高测量,灌注过程中,根据灌注量,每隔一定时间测一次标高,用以指导导管下料,使混凝土均匀上升;混凝土浇筑临近结束时,全面测出混凝土面标高,根据测量结果,对混凝土面标高偏低的测点附近的导管增加灌注量,直至所测结果满足要求;当所有测点的标高满足控制要求后,结束封底混凝土灌注。
地址 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武珞路456号新时代商务中心39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