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褐菖鲉鱼苗的培育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褐菖鲉鱼苗的培育方法,在光控、温控和水控条件下,通过小球藻液降低水体中有害物,强化水蚤,提高仔鱼和稚鱼的营养,降低仔鱼至稚鱼变态期间死亡率,通过贝壳和马尾藻属藻类,贝壳形成水体底层隐蔽场所,大型悬浮藻类形成水体底层以上至水面的隐蔽空间,可以让稚鱼和幼鱼隐藏,降低稚鱼和幼鱼阶段的互相残食,提高成活率,褐菖鲉鱼苗意成活率可以达到29%左右,通过配合饲料驯化,使褐菖鲉鱼苗适应配合饲料,降低褐菖鲉养殖成本。
申请公布号 CN103478036B 申请公布日期 2015.11.18
申请号 CN201310441987.6 申请日期 2013.09.26
申请人 宁波大学 发明人 徐善良;邱成功;林少珍;单乐洲;王丹丽;王亚军
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A01K63/06(2006.01)I 主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代理机构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代理人 程晓明
主权项 一种褐菖鲉鱼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a、仔鱼培育条件:培育池每毫升水体中小球藻密度为200‑100万细胞数,培育水温为10‑15℃,培育池的光照强度为1000lx‑3000lx,仔鱼培育密度为每升水体30000‑50000尾,仔鱼出生当天至10日龄仔鱼期间投喂经营养强化过的轮虫,每毫升水体中每天投喂量为8‑10个,10日龄至变态为稚鱼期间投喂经营养强化过的卤虫或蒙古裸腹溞,每毫升水体中每天投喂量为0.5‑4个,从4日龄仔鱼开始每天换水,换水量开始为50%水体总量,每隔3‑5天递增一次,递增量为10%水体总量,至换水量达到100%,仔鱼培育后变态为稚鱼;b、稚鱼培育条件:仔鱼全部变态为稚鱼后,培育池每毫升水体中小球藻密度为50‑1万细胞数,培育水温为15‑18℃,培育池的光照强度为3000lx‑5000lx,稚鱼培育密度为每升水体8000‑10000尾,饵料每天平均分3‑5次投喂,最早为6时投喂,最迟为17时半投喂,每天饵料投喂总量为3‑5%鱼苗总重量,投喂的饵料为鱼糜和配合饲料,饵料中配合饲料重量从10%开始,每天递增5%,直至投喂的饵料为100%配合饲料,稚鱼培育至12天后,培育池中每平方米水底中含有10‑15公斤贝壳,每平方米水面下含有4‑6公斤马尾藻属藻类,每隔3天更换培育池中的贝壳和马尾藻属藻类,每天换水量100%,稚鱼培育成幼鱼;c、幼鱼培育条件:稚鱼全部培育成幼鱼后,自然水温和光照,幼鱼培育密度为每升水体3000‑5000尾,饵料每天平均分3‑5次投喂,最早为6时投喂,最迟为17时半投喂,每天饵料投喂总量为2‑4%鱼苗总重量,投喂的饵料为配合饲料,培育池中每平方米水底中含有15‑20公斤贝壳,每平方米水面下含有6‑10公斤马尾藻属藻类,每隔3天更换培育池中的贝壳和马尾藻属藻类,每天换水量为100‑300%,幼鱼长成长3‑5㎝出苗。
地址 315211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