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基于双路循环电桥检测的三轴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
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双路循环电桥检测的三轴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该传感器的该检测法打破了普通三轴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至少使用12个压敏电阻,每4个连接成一个惠斯通电桥检测一个方向输出信号的“单向检测”规律,提出了一种对三轴加速度传感器三个方向的输出信号进行实时检测的循环检测电桥法,该循环检测电桥由8个压敏电阻共用桥臂而组成。对比本发明传感器的双路循环电桥检测法和普通传感器的单向检测法可以得出,采用双路循环电桥检测法有效地提高了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灵敏度,同时降低了它的横向耦合。
申请公布号 CN103616531B 申请公布日期 2015.11.18
申请号 CN201310669325.4 申请日期 2013.12.11
申请人 中北大学 发明人 张文栋;何常德;张娟婷;张国军;薛晨阳;熊继军;刘俊;杜春晖;张永平
分类号 G01P15/12(2006.01)I;G01P15/18(2013.01)I 主分类号 G01P15/12(2006.01)I
代理机构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代理人 朱源
主权项 一种基于双路循环电桥检测的三轴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包括支撑边框(1)、弹性悬臂梁(2)以及通过弹性悬臂梁(2)支悬于支撑边框(1)中心位置的中心质量块(3),中心质量块(3)的四个边分别通过两根平行的弹性悬臂梁(2)与支撑边框(1)固定,支撑边框(1)的下表面超出中心质量块(3)的下表面,且支撑边框(1)下表面通过硅‑硅键合技术键合有硅基座,其特征在于:连接支撑边框(1)和中心质量块(3)的八根弹性悬臂梁(2)上对称均布有十六个阻值相等的应变压敏电阻:R<sub>X11</sub>、R<sub>X12</sub>、R<sub>X13</sub>、R<sub>X14</sub>、R<sub>X21</sub>、R<sub>X22</sub>、R<sub>X23</sub>、R<sub>X24</sub>、R<sub>Y11</sub>、R<sub>Y12</sub>、R<sub>Y13</sub>、R<sub>Y14</sub>、R<sub>Y21</sub>、R<sub>Y22</sub>、R<sub>Y23</sub>、R<sub>Y24</sub>,其中,R<sub> X13</sub>和R<sub> X21</sub>位于X方向四根弹性悬臂梁(2)中左上方的弹性悬臂梁(2)上,R<sub>X14</sub>和R<sub>X22</sub>位于X方向四根弹性悬臂梁(2)中右上方的弹性悬臂梁(2)上,R<sub>X23</sub>和R<sub>X11</sub>位于X方向四根弹性悬臂梁(2)中左下方的弹性悬臂梁(2)上,R<sub>X24</sub>和R<sub>X12</sub>位于X方向四根弹性悬臂梁(2)中右下方的弹性悬臂梁(2)上,R<sub>Y23</sub>和R<sub>Y11</sub>位于Y方向四根弹性悬臂梁(2)中左上方的弹性悬臂梁(2)上,R<sub>Y13</sub>和R<sub>Y21</sub>位于Y方向四根弹性悬臂梁(2)中右上方的弹性悬臂梁(2)上,R<sub>Y24</sub>和R<sub>Y12</sub>位于Y方向四根弹性悬臂梁(2)中左下方的弹性悬臂梁(2)上,R<sub>Y14</sub>和R<sub>Y22</sub>位于Y方向四根弹性悬臂梁(2)中右下方的弹性悬臂梁(2)上;每根弹性悬臂梁(2)上的两个压敏电阻分别位于弹性悬臂梁(2)的两端,其中,R<sub>X13</sub>、R<sub>X14</sub>、R<sub>X23</sub>、R<sub>X24</sub>、R<sub>Y23</sub>、R<sub>Y13</sub>、R<sub>Y24</sub>、R<sub>Y14</sub>位于弹性悬臂梁(2)上靠近中心质量块(3)的一端,R<sub>X21</sub>、R<sub>X22</sub>、R<sub>X11</sub>、R<sub>X12</sub>、R<sub>Y11</sub>、R<sub>Y21</sub>、R<sub>Y12</sub>、R<sub>Y22</sub>位于弹性悬臂梁(2)上靠近支撑边框(1)的一端;R<sub>X11</sub>、R<sub>X12</sub>、R<sub>X13</sub>、R<sub>X14</sub>、R<sub>Y11</sub>、R<sub>Y12</sub>、R<sub>Y13</sub>、R<sub>Y14</sub>八个应变压敏电阻连接成第一路循环电桥检测电路,其中,R<sub>X11</sub>和R<sub>X13</sub>上下串联成第一支路,R<sub>X12</sub>和R<sub>X14</sub>上下串联成第二支路,R<sub>Y14</sub>和R<sub>Y12</sub>上下串联成第三支路,R<sub>Y13</sub>和R<sub>Y11</sub>上下串联成第四支路,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之间并联连接,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的上端共同连接为第一路循环电桥检测电路的一个输入端Vcc,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的下端共同连接为第一路循环电桥检测电路的另一个输入端GND,第一支路的R<sub>X11</sub>、R<sub>X13</sub>之间和第二支路的R<sub>X12</sub>、R<sub>X14</sub>之间为第一路循环电桥检测电路的第一个输出端X<sub>1</sub>,第二支路的R<sub>X12</sub>、R<sub>X14</sub>之间和第三支路的R<sub>Y14</sub>、R<sub>Y12</sub>之间为第一路循环电桥检测电路的第二个输出端Z<sub>11</sub>,第三支路的R<sub>Y14</sub>、R<sub>Y12</sub>之间和第四支路的R<sub>Y13</sub>、R<sub>Y11</sub>之间为第一路循环电桥检测电路的第三个输出端Y<sub>1</sub>,第四支路的R<sub>Y13</sub>、R<sub>Y11</sub>之间和第一支路的R<sub>X11</sub>、R<sub>X13</sub>之间为第一路循环电桥检测电路的第四个输出端Z<sub>12</sub>;R<sub>X21</sub>、R<sub>X22</sub>、R<sub>X23</sub>、R<sub>X24</sub>、R<sub>Y21</sub>、R<sub>Y22</sub>、R<sub>Y23</sub>、R<sub>Y24</sub>八个应变压敏电阻连接成第二路循环电桥检测电路,其中,R<sub>X21</sub>和R<sub>X23</sub>上下串联成第五支路,R<sub>X22</sub>和R<sub>X24</sub>上下串联成第六支路,R<sub>Y24</sub>和R<sub>Y22</sub>上下串联成第七支路,R<sub>Y23</sub>和R<sub>Y21</sub>上下串联成第八支路,第五支路、第六支路、第七支路和第八支路之间并联连接,第五支路、第六支路、第七支路和第八支路的上端共同连接为第二路循环电桥检测电路的一个输入端Vcc,第五支路、第六支路、第七支路和第八支路的下端共同连接为第二路循环电桥检测电路的另一个输入端GND,第五支路的R<sub>X21</sub>、R<sub>X23</sub>之间和第六支路的R<sub>X22</sub>、R<sub>X24</sub>之间为第二路循环电桥检测电路的第一个输出端X<sub>2</sub>,第六支路的R<sub>X22</sub>、R<sub>X24</sub>之间和第七支路的R<sub>Y24</sub>、R<sub>Y22</sub>之间为第二路循环电桥检测电路的第二个输出端Z<sub>21</sub>,第七支路的R<sub>Y24</sub>、R<sub>Y22</sub>之间和第八支路的R<sub>Y23</sub>、R<sub>Y21</sub>之间为第二路循环电桥检测电路的第三个输出端Y<sub>2</sub>,第八支路的R<sub>Y23</sub>、R<sub>Y21</sub>之间和第五支路的R<sub>X21</sub>、R<sub>X23</sub>之间为第二路循环电桥检测电路的第四个输出端Z<sub>22</sub>。
地址 030051 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学院路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