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物镜驱动装置
摘要 一种物镜驱动装置含有:驱动机构,将设有物镜之筒管沿平行于物镜光学轴之方向以及沿垂直于物镜光学轴之方向移动;第一与第二支持构件,各含一对铰链部与平行连杆,平行连杆连结铰链部以支持可沿平行于光学轴之方向以及沿垂直于光学轴之方向而移动之筒管;以及,框架,第一与第二支持构件被附设于此框架;其中,筒管可利用第一与第二支持构件予以沿平行于光学轴之方向移动而且可利用由筒管,第一与第二支持构件及框架之一部分形成之第三平行连杆予以沿垂直于光学轴之方向移动。
申请公布号 TW126705 申请公布日期 1990.01.11
申请号 TW077109171 申请日期 1988.12.30
申请人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三森幸治
分类号 G02B15/14;G02B15/20 主分类号 G02B15/14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何金涂 台北巿大安区敦化南路二段七十七号八楼
主权项 1.一种物镜驱动装置包含: 附设至少一个物镜之可动体; 电磁驱动设备,将该物镜沿平行于该物镜 光学轴之方向与沿垂直于光学轴之方向驱 动; 第一与第二支持构件,各有一对铰链部与 连结该对铰链部之第一与第二平行连杆; 以及 附设该第一与第二支持构件之框架; 其中,该物镜被安排成为可利用该第一与 第二支持构件之个别的平行连杆予以沿平 行于该物镜光学轴之方向移动,而且,该 物镜被安排成为可利用由该可动体、该框 架之一部分及该第一与第二支持构件形成 之第三平行连杆予以沿垂直于该物镜光学 轴之方向移动。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物镜 驱动装置 ,其中,该第一与第二支持构件被构造成 为使其端部分别形成供支持该可动体用之 支持部及其另一端部分别形成供附设于该 框架用之附接部利用该第一与第二平行连 杆及该对铰链部予以连结。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 第2项之物镜驱动装置 ,其中,该对铰链部被形成为使其弯曲方 向安排于垂直该物镜光学轴之方向。4.依据申请 专利范围第3项之物镜驱动装置 ,其中,让第一与第二平行连杆被形成于 该对铰链部之间而且在垂直该铰链部之弯 曲方向之方向,而且,在其两端设有可挠 性部分,使该物镜能沿平行于该光学轴之 方向而旋转。5.依据申请专利范团第3项之物镜驱 动装置 ,其中,该第一与第二支持构件在该第一 与第二平行连杆之两端设有可挠性部分, 使该物镜能沿平行于该光学轴之方向而旋 转,而且,该对铰链部被形成于该可挠性 部分之内侧。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物镜驱 动装置 ,其中,该对铰链部系由一对平行连杆予 以构成。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物镜驱动装 置 ,其中,构成该铰链部之该对平行连杆之 上下平面所穿设之开口在其两端设有一对 可挠性部分,以使该物镜能沿垂直于该光 学轴之方向而旋转,而且,形成于该第一 与第二平行连杆之中央部分之开口在其两 端设有一对可挠性部分,以使该物镜能沿 平行于该物镜之该光学轴之方向而旋转。8.依据 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物镜驱动装置 ,其中,该第一与第二平行连杆之该可挠 性部分被形成于该铰链部之该可挠性部分 之内侧。9.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物镜驱动装 图 ,其中,该第一与第二平行述杆之该可挠 性部分被形成于该铰链部之该可挠性部分 之外侧。10.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物镜驱动装 置,其中,该第一与第二支持构件由可挠 性合成树脂予以一体模制而成。11.依据申请专利 范围第1项之物镜驱动装 置,其中,该框架系藉中迪结第一与第二 框架构件予以形成,第一与第二框架构件 各形成为大致"U"形。1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 之物镜驱动装 置,其中,该第一与第二框架构件含有的 度调整机构,供调整该第一与第二框架构 件之一彼此相对之角度。1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 12项之物镜驱动装 置,其中,该角度调整机构含有穿设于该 框架构件之另一个上面之对应于该调整用 长孔之位置所设之凸部。1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 12项之物镜驱动装 置,其中,该角度调整机构适于调整该物 镜光学轴之倾斜角度。15.一种光学拾讯装置包含: 可动体,附设有雷射光源、物镜、将光线 由该雷射光源导至该物镜之光学组件与接 受通过该物镜与该光学组件之光线之光线 接收元件; 电磁驱动设备,将该可动体沿平行于该物 镜光学轴之方向与沿垂直于光学轴之方向 驱动; 第一与第二支持构件,分别由一对铰链部 与连结该对铰链部之第一与第二平行连杆 予以形成,以支持该可动体;以及 附设该第一与第二支持构件之框架; 其中,该可动体被安排成为可利用该第一 与第二支持构件之个别的平行连杆予以沿 平行于该物镜光学轴之方向移动,而且, 该物镜被安排成为可利用由该可动体、该 框架之一部分及该第一与第二支持构件形 成之第三平行连杆予以沿垂直于该物镜光 学轴之方向移动。1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 光学拾讯装 置,其中,该第一与第二支持构件被构造 成为使其端部分别形成供支持该可动体用 之支持部及其另一端部分形成供附设于该 框架用之附接部利用该第一与第二平行连 杆及该对铰链部予以连结。1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 第15项之光学拾讯装 置,其中,该对铰链部被形成为使其弯曲 方向安排于垂直该物镜光学轴之方向。18.依据申 请专利范围第16项之光学拾讯装 置,其中,该第一与第二平行连杆被形成 于该对铰链部之间而且在垂直该铰链部之 弯曲方向之方向,而且,在其两端设有可 挠性部分,使该可动体能沿平行于该光学 轴之方向而旋转。19.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之 光学拾讯装 置,其中,该第一与第二支持构件在该第 一与第二平行连杆之两端设有可挠性部分 ,使该可动体能沿平行于该光学轴之方向 而旋转,而且,该对铰链部被形成于该可 挠性部分之内侧。20.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之 光学拾讯装 置,其中,该对铰链部系由一对平行连杆 予以构成。21.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0项之光学拾 讯装 置,其中,构成该铰链部之该对平行连杆 之上下平面所穿设之开口在其两端设有一 对可挠性部分,以使该可动体能沿垂直于 该光学轴之方向而旋转,而且,该第一与 第二平行连杆在其中央部分设有开口,此 开口在其两端设有一对可挠性部分,以使 该可动体能沿平行于该物镜之该光学轴之 方向而旋转。2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之光学 拾讯装 置,其中,该第一与第二平行连杆之该可 挠性部分被形成于该铰链部之该可挠性部 分之内侧。2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之光学拾 讯装 置,其中,该第一与第二平行连杆之该可 挠性部分被形成于该铰链部之该可挠性部 分之外侧。2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光学拾 讯装 置,其中,该第一与第二支持构件中可挠 性合成树脂予以一体模制而成。25.依据申请专利 范围第15项之光学拾讯装 置,其中,该框架系藉由连结第一与第二 框架构件予以形成,第一与第二框架构件 各形成为大致"U"形。2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5项 之光学拾讯装 置,其中,该第一与第二框架构件含有角 度调整机构,供调整该第一与第二框架构 件之一彼此相对之角度。2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 26项之光学拾讯装 置,其中,该角度调整机构含有穿设于该 框架构件之另一个上面之对应于该调整用 长孔之位置所设之凸部。28.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 26项之光学拾讯装 置,其中,该角度调整机构适于调整该物 镜光学轴之倾斜角度。图示简单说明: 图1为显示先行技术物镜驱动装置之 透视图; 图2为显示本发明物镜驱动装置第一 实施例之透视图; 图3A-3C分别为图2所示之装置 所采用之臂构件之透视图、顶视平面图与 侧视图; 图4为显示本发明物镜驱动装置第二 实施例之透视图; 图5为当做框架使用之轭部之分解透 视图; 图6为图4所示物镜驱动装置之后视 图; 图7为图4所示物镜驱动装置之侧视 图; 图8A-8C分别为臂构件之另一例 之透视图、顶视平面图与侧视图; 图9A-9C分别为臂构件之又另一 例之透视图、顶视平面图与侧视图;而 图10A-10C分别为臂构件之又另一 例之透视图、顶视平面图与侧视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