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蛙仿生态一键式工厂化繁育驯养方法
摘要 一种蛙仿生态一键式工厂化繁育驯养方法,包括养殖水源、设施和生态养殖。水源由地下隧道式水池、过滤池、保温土层、直流式紫外线杀菌器所组成;养殖池包括长方体水池有两处浅水区,一处深水区和一处沉污区,在池底的一边角有洞穴、洞穴上面有食台,食台宽边有一上、下坡道。池壁上方有倒檐,倒檐上有一可调角度进水龙头;养殖不添加任何激素,种蛙入池时用3%的食用盐水浸泡分种消毒,蝌蚪、幼蛙和成蛙期间每10—15天用5%食盐水或生石灰水全池泼洒消毒;平时用五倍子、鱼腥草、穿心连等中草药做成药包放在池中预防病变和消毒,每20天换药包一次;按养殖池0.48立方米计算,五倍子20-50克、鱼腥草20-38克、穿心莲20-35克。
申请公布号 CN103782958B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8.26
申请号 CN201410059223.5 申请日期 2014.02.21
申请人 龙南源头活水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彭锴
分类号 A01K67/02(2006.01)I;A01K63/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K67/02(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蛙仿生态一键式工厂化繁育驯养方法,包括蛙调控池建设、蛙养殖池建设、蛙仿生态一键式工厂化繁育驯养,第一年3月至6月选择种蛙及养殖——受精卵的产卵及孵化20天左右——第一年6月至8月蝌蚪培育——第一年8月至11月蝌蚪的变态及幼蛙的培育——第一年12月至来年3月幼蛙的冬眠——第二年3月初至12月幼蛙进一步培育——150g成蛙——第二年12月开始生态养殖商品蛙上市,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蛙调控池建设:由地下隧道式水池(1)、过滤池(2)、保温土层(3)、直流式紫外线杀菌器(4)所组成;所述的地下隧道式水池(1)的一端设置一垂直的进水管(10),地下隧道式水池(1)另外一端的下部通过过滤层支撑(22)与过滤池(2)池底为连体;所述的过滤池(2)包括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过滤层(11),下部分为储水层(12);所述的保温土层(3)堆积于地下隧道式水池(1)上方,直流式紫外线杀菌器(4)连接在出水管(9)上;过滤池(2)池面高于地下隧道式水池(1)池面,地下隧道式水池池面设置有地下隧道式水池检修孔(5),地下隧道式水池检修孔(5)上设置有密封盖板Ⅰ(7),过滤池(2)池面设置有过滤池检修孔(6),过滤池检修孔(6)上设置有密封盖板Ⅱ(8);上部分过滤层(11)设置带孔底板(13),带孔底板(13)上方设置鹅卵石过滤层(14),鹅卵石过滤层(14)上方设置木炭过滤层(15),木炭过滤层(15)上方设置粗沙过滤层(16),粗沙过滤层(16)上方设置中沙过滤层(17),中沙过滤层(17)上方设置鹅卵石压沙层(18),鹅卵石压沙层(18)上方设置一出水管(9)和一反冲洗过滤层进水管(19);下部分储水层(12)池底靠外侧池壁内设置有沉污池(20),沉污池(20)池底设置有排污管(21);(b)所述的蛙养殖池建设:由长方体水池(23),深水区(24),浅水区Ⅰ(25),浅水区Ⅱ(26),上下食台坡道(27),食台(28),洞穴(29),沉污区(30),排污管(31),可调节角度进水龙头(32),倒檐(33),弯头(34),直通(35),带滤网排水管(36)所组成;所述的长方体水池(23)上部为一长方体形状,底部为锅形形状,锅形中间有一沉污区(30);长方体水池(23)内有浅水区Ⅰ(25)和浅水区Ⅱ(26),一处深水区(24)和一处沉污区(30);浅水区Ⅰ(25)在长方体水池(23)池底左边,浅水区Ⅱ(26)在食台(28)左边,浅水区Ⅰ(25)和浅水区Ⅱ(26)中间为深水区(24),深水区(24)的中心为沉污区(30);长方体水池(23)右边角有一食台(28),靠长方体水池(23)右池壁有一上下食台坡道(27),食台(28)和上下食台坡道(27)与长方体水池(23)右池角组成一洞穴(29);长方体水池(23)四周池壁上方有倒檐(33),在倒檐(33)的一侧上有一可调节角度进水龙头(32);所述的长方体水池(23),深水区(24)为圆台体形状,圆台体上底面直径长度为池底宽度;所述的长方体水池(23),沉污区(30)上部分为圆柱体形状,其下部分为圆台体形状,圆台体下底面有直通(35),直通(35)上部垂直装有一根带滤网排水管(36),直通(35)下部有一排污管(31),排污管(31)直通至长方体水池(23)外,长方体水池(23)外部的排污管(31)有一可调角度弯头(34),由带过滤网排水管(36)和排污管(31)同时固定长方体水池中水位高度;(c)所述的蛙仿生态一键式工厂化繁育驯养,养殖步骤如下:步骤1蛙的调控池建设;步骤2蛙的养殖池建设;步骤3接通水源:把蛙调控池出水管(9)与养殖池可调节角度进水龙头(32)接通;步骤4洗池消毒:每年三月至四月,气温回升至16<sup>0</sup>C左右时,将养殖池按照每1立方米用生石灰100克比例,浸泡1天后将池清洗干净;步骤5调节水位:通过养殖池带滤网排水管(36)和排污管(31)把浅水区Ⅰ(25)、浅水区Ⅱ(26)水位控制在15cm—20cm之间;步骤6调整水流方向和流量:通过养殖池可调节角度进水龙头(32)调节水流角度和方向使池水能在养殖池中缓慢旋转;步骤7选择种蛙及养殖:选择一对三年龄,体重在150g—200g,肤色接近,无伤无残无病,发育良好,即将产卵的一对雌雄种蛙,用3%的食盐水浸泡15分钟后放入一个养殖池中;当水温回升至18℃<sup />—23℃<sup />时,每天傍晚将黄粉虫、蚯蚓投放于食台(28)上或在池中投放鲜活小杂鱼、泥鳅饵料,投饵量为蛙体重量的3%—5%,确保种蛙的营养;步骤8产卵及孵化:三月至六月产卵后,将种蛙及时从养殖池中抓离;蛙卵一般粘附在养殖池池壁或洞穴(29)内,数量在350—400粒,不移动卵块,并用3%‑5%食盐水或用5g—10g/m<sup>3</sup>的生石灰水全池泼洒消毒防霉菌,20天左右孵化出蝌蚪;步骤9蝌蚪的培育:10日龄的蝌蚪开始每天早、晚投喂一次牛奶、豆浆或蛋黄,投喂量为蝌蚪体重的1%—3%;20日龄后直至变态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煮熟的蔬菜或野菜,投喂量为蝌蚪体重的2%—3%;步骤10蝌蚪的变态及幼蛙的培育:蝌蚪变态后每天傍晚投喂一次幼小黄粉虫于食台(28)上,数量从少到多,投喂量为体重的1%—3%,每池并放入200克鲜活虾米于养殖池中,确保幼蛙的营养,增强其体质,为顺利度过冬眠期奠定基础;步骤11幼蛙的冬眠:每年的12月至来年的3月水温在15<sup>0</sup>C以下时,幼蛙停止摄食,进入洞穴(29)度过冬眠期,避免对其惊动;步骤12成蛙的培育:在水温回升至18<sup>0</sup>C‑23<sup>0</sup>C,前一年的幼蛙长至30g—50g时,每天傍晚按体重的3%—5%投喂黄粉虫、蚯蚓、蝇蛆于食台(28)上,或池中投入鲜活小杂鱼、泥鳅,至当年的12月幼蛙生长成为150g以上的成蛙;步骤13养殖期的病害预防:①每半个月用反冲洗过滤层进水管(19)对过滤层(11)介质进行冲洗,保持水质长期纯净;②每天早上将养殖池食台(28)的残饵清理干净,并转动排污管(31)的方向,将沉污区(30)内的污物排出养殖池外;③蝌蚪、幼蛙和成蛙养殖期间,每隔10‑15天用3%‑5%食盐水或生石灰水全池泼洒消毒;④养殖全过程均用五倍子20—50克、鱼腥草20—38克、穿心莲20—35克、蒲公英20—50克、大青叶20—50克、大黄20—30克六种中草药做成药包,浸泡在养殖池中预防病害和消毒之用,每20天换药包一次。
地址 341700 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桃江乡清源村岗鼓山龙南源头活水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