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利用秸秆水解液发酵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秸秆水解液发酵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氨气爆破法预处理秸秆粉,得到预处理后的秸秆粉;(2)用纤维素酶、β-半乳糖苷酶和果胶酶酶解所述预处理后的秸秆粉,得到秸秆水解液;(3)向所述秸秆水解液中加入培养基,然后接入裂殖壶菌(Aurantiochytrium)进行发酵培养,获得裂殖壶菌发酵液;(4)用乙醇和正已烷的混合液提取所述裂殖壶菌发酵液,得到提取液;所述提取液经干燥即得二十二碳六烯酸。本发明制备的DHA产量稳定,在不添加外源葡萄糖情况下,采用本发明获得的菌体干重可达58~66g/L,油脂占细胞干重的40.8~53.3%,DHA占油脂干重的42.1~45.3%,DHA产量为10.3~15.4g/L。
申请公布号 CN103614427B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5.27
申请号 CN201310571413.0 申请日期 2013.11.13
申请人 福建师范大学 发明人 黄建忠;江贤章;张明亮
分类号 C12P7/64(2006.01)I;C12R1/645(2006.01)N 主分类号 C12P7/64(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代理人 关畅;王春霞
主权项 一种利用秸秆水解液发酵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氨气爆破法预处理秸秆粉,得到预处理后的秸秆粉;所述秸秆粉的粒径小于5 mm;所述氨气爆破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秸秆粉调控至质量含水量为40%~60%,然后加入高压反应器中;然后利用氨气在3.0~4.0 MPa下处理所述秸秆粉;所述处理的温度为80 ℃~100 ℃,时间为30~60分钟;所述预处理后的秸秆粉的质量含水量为60%~70%;(2)用纤维素酶、β‑半乳糖苷酶和果胶酶酶解所述预处理后的秸秆粉,得到秸秆水解液;所述纤维素酶、所述β‑半乳糖苷酶和所述果胶酶的用量为:1 Kg所述预处理后的秸秆粉需要加入125 000~225 000 CMC U所述纤维素酶、32 500~ 58 500 pNPG U所述β‑半乳糖苷酶和1550~3100 U所述果胶酶;所述酶解的条件如下:在pH为4.0~5.5和温度为50 ℃~55 ℃的条件下处理6~7天;(3)向所述秸秆水解液中加入培养基,然后接入裂殖壶菌(<i>Aurantiochytrium</i>)进行发酵培养,获得裂殖壶菌发酵液;(4)用乙醇和正已烷的混合液提取所述裂殖壶菌发酵液,得到提取液;所述提取液经干燥即得二十二碳六烯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秸秆粉由玉米秸秆、水稻秸秆、甘蔗秸秆、小麦秸秆、棉花秸秆和高粱秸秆中至少一种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每100 mL所述培养基的组成如下:1.0~2.0 g 蛋白胨;1.0~2.0 g 酵母浸出粉;2.0~ 3.0 g 海水晶;0.04~0.06 g KH<sub>2</sub>PO<sub>4</sub>;0.02~0.03 g (NH<sub>4</sub>)<sub>2</sub>SO<sub>4</sub>;0.2~0.4 g Na<sub>2</sub>SO<sub>4</sub>;和余量的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裂殖壶菌(<i>Aurantiochytrium</i>)接入的初始浓度为每100 mL培养基接入10~12 mL所述裂殖壶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发酵培养的条件如下:在所述发酵培养开始至75~85小时内,控制所述发酵培养的温度为27.5~28.5 ℃,继续发酵培养至85~95小时内,控制所述发酵培养的温度为24.5~25.5 ℃;继续培养至发酵结束,控制所述发酵培养的温度为19.5~20.5 ℃;且在所述发酵培养开始至55~65小时内,通过补加氨水以维持体系pH为5.8~6.2,继续发酵培养至95~105小时内,通过补加所述秸秆水解液以维持体系中还原糖的浓度大于10 g/L,之后,当检测到体系中还原糖的浓度低于1 g/L时,停止发酵,即获得裂殖壶菌发酵液。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在用乙醇和正已烷的混合液提取所述裂殖壶菌发酵液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裂殖壶菌发酵液进行离心分离,得到上清液;用生理盐水洗涤所述上清液后再悬于盐酸溶液中。
地址 350117 福建省福州市大学城科技路1号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