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手工黄茶加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茶叶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手工黄茶的制作方法。一种手工黄茶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茶鲜叶采摘、鲜叶清洗、晒青、初炒、做形、摊凉、初烘、一次闷黄、复烘、二次闷黄、拣剔、复火提香。本发明所述一种手工黄茶的加工方法,是霍山黄茶的特有的加工方法,鲜叶进行清洗除尘保持清洁,初烘后回潮机闷黄,堆放厚度10cm左右,初烘后进行堆放闷黄,复烘后进行再闷黄,主要是使内含物进一步转换,达到黄茶独特的香气滋味。采用本发明方法加工的霍山黄茶,具有形似雀舌,色泽微黄,清香持久,滋味醇厚回味甘甜,汤色黄亮清澈,经久耐泡,在常温下密封可保存2年。
申请公布号 CN103444916B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5.20
申请号 CN201310360023.9 申请日期 2013.08.16
申请人 霍山抱儿钟秀茶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文亮;衡永志;任鸿
分类号 A23F3/06(2006.01)I 主分类号 A23F3/06(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手工黄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鲜叶采摘——鲜叶清洗——晒青——初炒——做形——摊凉——初烘——一次闷黄——复烘——二次闷黄——拣剔——复火提香,(1)鲜叶采摘:在清明与谷雨之间采摘,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为标准,做到四不采:即露水叶不采,病虫害叶不采,紫色芽叶不采,无芽不采,要求芽叶大小一致,长度在2.5‑3.5cm,采用提采法,杜绝切采法,防止芽蹄红变;(2)鲜叶清洗:鲜叶采收回来后,应立即用水进行浸泡,时间在5~10分钟,浸泡清洗后的鲜叶立即用脱水机进行脱水,将浸泡产生的水从鲜叶上快速脱去,将脱水后的茶叶立即薄摊在团簸内,晾干;(3)晒青:将清洗后晾干的鲜叶置于阳光下晒青,晒至茶叶变软,发出青香即可付制;(4)初炒:将锅升温至120‑130℃,一次投叶量在20‑30克,将经过晒青后的鲜叶在锅内进行挑、拨、抖炒制,使得充分散失水分,当鲜叶的叶色由绿变为暗绿,即可出锅;(5)做形:将锅升温至95‑105℃,将经过杀青的鲜叶投入锅内,茶叶在锅内进行拨、抖、捺炒制,主要目的是做形,使芽叶绉缩形似雀舌,发出清香即可出锅;(6)摊凉:将经过做形后的茶叶进行摊凉,摊放时间15‑20分钟,厚度1厘米,待茶叶冷软上烘;(7)初烘:初烘温度在110~130℃,每烘笼投叶量在4‑5锅杀青叶,采取高温、勤翻、快烘,需要做到2分钟翻一次,烘至稍有刺手感,6~7成干时下烘,并收集在初烘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经冷凝保存;(8)一次闷黄:闷黄是黄芽的关键措施,初烘下烘后,趁热摊放于团簸内,厚度10~15厘米,在茶叶上覆盖八成干的棉湿布,放置于温室内20‑30小时,保持温室温度在20~35℃,直至叶色微黄,花香显露;(9)复烘:复烘温度85~95℃,投叶量0.5‑0.75公斤,复烘时做到3‑4分钟翻一次,动作要轻快,复烘时间10~18分钟,烘至九成干;(10)二次闷黄:将经过复烘后的茶叶进行二次闷黄,将茶叶,趁热摊放于团簸内,厚度10~15厘米,在需要闷黄的茶叶上,均匀喷洒上初烘过程中收集的冷凝蒸汽,在茶叶上覆盖八成干的棉湿布,放置于温室内20‑25小时,保持温室温度在20~35℃,至茶色至黄绿润泽;(11)拣剔:拣去飘叶、黄片杂质;(12)复火提香:复火是茶叶香气高低的关键工序,烘笼温度在75‑80℃,一次投叶量1.5‑2公斤,做到翻烘轻、快、勤,直至手捻茶叶成末,茶香浓郁,白毫显露,下烘,趁热装筒密封。
地址 237200 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衡山镇诸佛庵西路39号(大别山绿色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