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用于氯化铵废水资源化处理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氯化铵废水资源化处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不同浓度氯化铵废水分别进行预处理除杂;(2)步骤(1)获得的浓度低于0.5%的氯化铵废水澄清液进行反渗透处理;(3)获得的反渗透浓水与步骤(1)获得的浓度高于0.5%的氯化铵废水澄清液混合;(4)获得的氯化铵混合废水采用常规电渗析处理;(5)获得的电渗析淡水返回反渗透处理,而电渗析浓水采用双极膜电渗析进行酸碱再生;(6)双极膜电渗析把废水中氯化铵转化为盐酸和氨水,同时获得的低浓度氯化铵废水返回常规电渗析处理。本方法能真正实现氯化铵废水的资源化处理与零排放。
申请公布号 CN104445755A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3.25
申请号 CN201410590066.0 申请日期 2014.10.2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发明人 石绍渊;曹宏斌;李玉平;刘晨明;盛宇星
分类号 C02F9/06(2006.01)I;C01C1/02(2006.01)I;C01B7/05(2006.01)I 主分类号 C02F9/06(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代理人 成金玉;孟卜娟
主权项 一种用于氯化铵废水资源化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不同浓度的氯化铵废水分别进行预处理除杂,获得浓度低于0.5%和高于0.5%的氯化铵废水的澄清液;(2)将步骤(1)获得的浓度低于0.5%的氯化铵废水澄清液进入反渗透系统进行处理,所述反渗透系统为低压反渗透系统,操作压力小于2.0MPa;低浓度氯化铵废水经过多级反渗透系统脱盐,其产生的淡水满足生产工艺回用要求,其产生淡水中NH<sub>4</sub><sup>+</sup>离子小于10ppm,作为工艺新水回用;产生浓水中氯化铵浓度为1.5%‑2.0%;(3)将步骤(2)获得的反渗透浓水与步骤(1)获得的浓度高于0.5%的氯化铵废水澄清液混合获得较高浓度的氯化铵混合废水;(4)将步骤(3)获得的氯化铵混合废水采用常规电渗析技术处理,获得氯化铵浓度大于12%的电渗析浓水和浓度小于0.5%的电渗析淡水,其中电渗析淡水返回步骤(2)进行反渗透处理;(5)将步骤(4)获得的氯化铵浓度大于12%的电渗析浓水采用双极膜电渗析酸碱再生,把氯化铵转化为盐酸和氨水,获得的盐酸浓度大于2.0mol/L,氨水浓度为1.0‑2.0mol/L;所获得的氨水再通过吹脱、回收和浓缩,生成浓度为5%‑10%的氨水;氯化铵浓度大于12%的电渗析浓水采用双极膜电渗析酸碱再生过程中同时使高浓度氯化铵废水转化为低浓度氯化铵废水,其中氯化铵废水中氯化铵浓度为0.5%‑5%;(6)将步骤(5)获得的低浓度氯化铵废水返回步骤(3)常规电渗析系统处理,即双极膜电渗析产生的低浓度氯化铵废水,与常规电渗析进水混合后进入电渗析系统脱盐和浓缩,而且常规电渗析产生的淡水再返回步骤(2)反渗透系统处理,电渗析产生的浓水再进入步骤(5)双极膜电渗析系统进行酸碱再生。同时实现氯化铵浓水转化为盐酸和氨水,而氯化铵废水的脱盐淡水满足回用要求,真正实现氯化铵废水的资源化处理与零排放。
地址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条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