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微型风力和太阳能互补发电装置
摘要 一种微型风力和太阳能互补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有:对整机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直流斩波电流,该电路的输出端接控制系统;三相不可控整流电路,该电路的输出端接控制电路;用电器,该电路的输入端接控制电路。风力发电机组将风能转化电能供给用电器,太阳能电池阵列将太阳能转化电能供给用电器,当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阵列输出的电能除供给用电器还有剩余的时候,蓄电池将这些剩余部分电能存储起来,当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输出电能不足以满足用电器需求时,由蓄电池向用电器供电。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提高了风能和太阳能的利用率,对环境无污染,可广泛推广使用。
申请公布号 CN203896249U 申请公布日期 2014.10.22
申请号 CN201320833302.8 申请日期 2013.12.16
申请人 榆林学院 发明人 李增生;郭敏;李亮亮
分类号 H02S10/12(2014.01)I;H02S10/20(2014.01)I 主分类号 H02S10/12(2014.01)I
代理机构 西安永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1 代理人 申忠才
主权项 一种微型风力和太阳能互补发电装置,它是由对整机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直流斩波电流、三相不可控整流电路、用电器连接构成,直流斩波电流和三相不可控整流电路的输出端接控制电路,用电器的输入端接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路为:集成电路U1的P2.7端接晶体管IGBT的栅极、P2.6端通过电阻R15接地和通过电阻R8接二极管D8的正极、P1.0端通过电阻R1接二极管D5的负极、P1.2端通过电阻R6接二极管D6的负极、P1.4端通过电阻R7接二极管D12的负极、P1.6端接蜂鸣器F的一端、P1.7端接电容C5的一端并通过电阻R5接地、VCC端接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以及二极管D12的正极和蜂鸣器F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5的另一端和三端稳压块7805的一端、XTAL2端和XTAL1端接由晶体振荡器Y和电容C6以及电容C7连接成的振荡电路、GND端接地;三端稳压块7805的另一端输入蓄电池组输出的5V电信号,蓄电池组输出的15V电信号由三端稳压块7815的一端输入,三端稳压块7815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9接集成电路U2的反相输入端,蓄电池组的15V电信号由电阻R16的一端输入,电阻R16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7接地以及电阻R11接集成电路U2的同相输入端并通过电阻R12接集成电路U3的反相输入端,集成电路U2的输出端接二极管D13的正极,二极管D13的负极接二极管D15的正极和二极管D16的负极并通电阻R13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继电器KM1的线圈接集成电路U1的VCC端;蓄电池组输出的12V电信号由三端稳压块7812的一端输入,由三端稳压块7812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0接集成电路U3的同相输入端,集成电路的输出端接二极管D14的正极,二极管D14的负极接二极管D15的负极和二极管D16的正极并通过电阻R14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继电器KM2线圈的一端,蓄电池组输出的5V电信号由三端稳压块7805的一端输入,三端稳压块7805的另一端接继电器KM2线圈的另一端;集成电路U1的型号为AT89C51,集成电路U2和集成电路U3的型号为LM358。 
地址 719000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西沙文化北路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