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增益可调的射频接收前端电路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益可调的射频接收前端电路,属于射频集成电路技术领域。该电路包括低噪声放大器、I/Q两路混频器和增益调节电路,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I/Q两路混频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增益调节电路设置在所述I/Q两路混频器的负载端。本发明通过将增益调节电路改为加在混频器的负载端,当增益调节电路工作的时候,增益调节电路导通,形成低阻通道,混频器的负载阻抗变低,从而降低了系统的增益。由于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没有下降,因此整体的噪声系数没有恶化。
申请公布号 CN102347780B 申请公布日期 2014.10.15
申请号 CN201110240869.X 申请日期 2011.08.19
申请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发明人 孙景业;林福江
分类号 H04B1/16(2006.01)I;H03G3/20(2006.01)I 主分类号 H04B1/16(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代理人 郑立明;孟丽娟
主权项 一种增益可调的射频接收前端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低噪声放大器、I/Q两路混频器和增益调节电路,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I/Q两路混频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增益调节电路设置在所述I/Q两路混频器的负载端;所述噪声放大器包括:第一晶体管(M<sub>1</sub>)、第二晶体管(M<sub>2</sub>)、第一电容(C<sub>1</sub>)、第二电容(C<sub>2</sub>)、第一电感(L<sub>1</sub>)和第二电感(L<sub>2</sub>),第一晶体管(M<sub>1</sub>)和第二晶体管(M<sub>2</sub>)是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的放大管,第一电容(C<sub>1</sub>)连接的第一晶体管(M<sub>1</sub>)的栅端和第二晶体管(M<sub>2</sub>)的源端,第二电容(C<sub>2</sub>)连接第二晶体管(M<sub>2</sub>)的栅端和第一晶体管(M<sub>1</sub>)的源端,第一电容(C<sub>1</sub>)和第二电容(C<sub>2</sub>)通过电容交叉耦合降低第一晶体管(M<sub>1</sub>)和第二晶体管(M<sub>2</sub>)一半的直流电流,第一电感(L<sub>1</sub>)和第二电感(L<sub>2</sub>)是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的负载,第一电感(L<sub>1</sub>)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晶体管(M<sub>1</sub>)的漏端,第二电感(L<sub>2</sub>)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晶体管(M<sub>2</sub>)的漏端;所述I/Q两路混频器包括由第三晶体管(M<sub>3</sub>)、第四晶体管(M<sub>4</sub>)、第五晶体管(M<sub>5</sub>)和第六晶体管(M<sub>6</sub>)组成的跨导级,由第七晶体管(M<sub>7</sub>)、第八晶体管(M<sub>8</sub>)、第九晶体管(M<sub>9</sub>)、第十晶体管(M<sub>10</sub>)、第十一晶体管(M<sub>11</sub>)、第十二晶体管(M<sub>12</sub>)、第十三晶体管(M<sub>13</sub>)和第十四晶体管(M<sub>14</sub>)组成的开关级电路以及由第一电阻(R<sub>1</sub>)、第二电阻(R<sub>2</sub>)、第十五晶体管(M<sub>15</sub>)、第十六晶体管(M<sub>16</sub>)、第三电阻(R<sub>3</sub>)、第四电阻(R<sub>4</sub>)、第十六晶体管(M<sub>16</sub>),和第十七晶体管(M<sub>17</sub>)组成的有源负载;所述增益调节电路包括:第十九晶体管(M<sub>19</sub>)、第二十晶体管(M<sub>20</sub>)、第二十一晶体管(M<sub>21</sub>)和第二十二晶体管(M<sub>22</sub>);第一电感(L<sub>1</sub>)的第二端连接第三晶体管(M<sub>3</sub>)和第四晶体管(M<sub>4</sub>)的源端,第二电感(L<sub>2</sub>)的第二端连接第五晶体管(M<sub>5</sub>)和第六晶体管(M<sub>6</sub>)的源端,第三晶体管(M<sub>3</sub>)的漏端连接的第七晶体管(M<sub>7</sub>)和第八晶体管(M<sub>8</sub>)源端,第四晶体管(M<sub>4</sub>)的源端连接第九晶体管(M<sub>9</sub>)和第十晶体管(M<sub>10</sub>)的源端,第七晶体管(M<sub>7</sub>)和第九晶体管(M<sub>9</sub>)的漏端连接第十五晶体管(M<sub>15</sub>)的漏端、第一电阻(R<sub>1</sub>)的第一端和第十九晶体管(M<sub>19</sub>)的漏端,第八晶体管(M<sub>8</sub>)和第十晶体管(M<sub>10</sub>)的漏端连接第十六晶体管(M<sub>16</sub>)的漏端、第二电阻(R<sub>2</sub>)的第一端和第二十晶体管(M<sub>20</sub>)的漏端,第十五晶体管(M<sub>15</sub>)的源端连接第十六晶体管(M<sub>16</sub>)的源端,第一电阻(R<sub>1</sub>)的第二端和第二电阻(R<sub>2</sub>)的第二端连接第十五晶体管(M<sub>15</sub>)的栅端和第十六晶体管(M<sub>16</sub>)的栅端,第十九晶体管(M<sub>19</sub>)的源端连接第二十晶体管(M<sub>20</sub>)的源端,第五晶体管(M<sub>5</sub>)的漏端连接的第十一晶体管(M<sub>11</sub>)和第十二晶体管(M<sub>12</sub>)源端,第六晶体管(M<sub>6</sub>)的漏端连接第十三晶体管(M<sub>13</sub>)和第十四晶体管(M<sub>14</sub>)的源端,第十一晶体管(M<sub>11</sub>)和第十三晶体管(M<sub>13</sub>)的漏端连接第十七晶体管(M<sub>17</sub>)的漏端、第三电阻(R<sub>3</sub>)的第一端和第二十一晶体管(M<sub>21</sub>)的漏端,第十二晶体管(M<sub>12</sub>)和第十四晶体管(M<sub>14</sub>)的漏端连接第十八晶体管(M<sub>18</sub>)的漏端、第四电阻(R<sub>4</sub>)的第一端和第二十二晶体管(M<sub>22</sub>)的漏端,第十七晶体管(M<sub>17</sub>)的源端连接第十八晶体管(M<sub>18</sub>)的源端,第三电阻(R<sub>3</sub>)的第二端和第四电阻(R<sub>4</sub>)的第二端连接第十七晶体管(M<sub>17</sub>)的栅端和第十八晶体管(M<sub>18</sub>)的栅端,第二十一晶体管(M<sub>21</sub>)的源端连接第二十二晶体管(M<sub>22</sub>)的源端。
地址 230026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