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硝酸锂与氢氧化锂的混合物作为锂源并兼做熔剂,使锂源和钴源在锂源共熔点附近进行固-液混合并反应,从而缩短离子的扩散路径,降低热处理温度和煅烧时间,并最终获得了电化学性能优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申请公布号 CN104051727A 申请公布日期 2014.09.17
申请号 CN201410315306.6 申请日期 2014.07.03
申请人 中信国安盟固利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高利亭;江卫军;白珍辉;魏卫;崔妍;朱晓沛;庞自钊;郝振佳;陈宇
分类号 H01M4/505(2010.01)I;H01M4/525(2010.01)I;H01M4/485(2010.01)I 主分类号 H01M4/505(2010.01)I
代理机构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6 代理人 路永斌;余光军
主权项 一种下式所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LiCo<sub>1‑x‑y</sub>M<sub>x</sub>A<sub>y</sub>O<sub>2‑z</sub>Q<sub>z</sub>其中,M选自元素Y、Ce、Mo、Nb、V、Zn、Ni、Mn、Mg、Al、Ti、Cr和Zr;A选自元素Y、Ce、Mo、Nb、V、Zn、Ni、Mn、Mg、Al、Ti、Cr和Zr;M和A相同或不同;Q选自元素F,Cl,Br和P;且,0&lt;x≤0.3,0&lt;y≤0.2,0≤z≤0.2,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锂源、钴源、含M化合物、含A化合物和含Q化合物均匀混合,使得其中元素锂、钴、M、A和Q的摩尔比为Li:Co:M:A:Q=(1~1.1):(1‑x‑y):x:y:z,将该混合物在200~600℃条件下保温1~5h,再升温至800~1100℃煅烧2~20h,制得块状料,其中,所述锂源为包含LiNO<sub>3</sub>、LiOH以及任选的其他含锂化合物的组合物,其中,LiOH为LiOH、LiOH·H<sub>2</sub>O及其组合,且,以元素Li计,基于锂源中元素Li的总摩尔量,LiNO<sub>3</sub>中Li摩尔量与LiOH中Li摩尔量之和所占的摩尔分数为50%~100%,优选为60~95%,更优选为80~90%,如85%,所述其他含锂化合物选自碳酸锂、氟化锂、溴化锂、氯化锂、醋酸锂、磷酸二氢锂、磷酸锂及其组合;所述钴源物质选自四氧化三钴、氧化亚钴、碳酸钴、乙酸钴、草酸钴、氢氧化钴、羟基氧化钴及其组合,优选为四氧化三钴和氢氧化钴;所述含M化合物选自M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羟基氧化物、碳酸盐、乙酸盐、氟化物、氯化物、溴化物、磷酸盐、磷酸二氢盐及其任意组合;所述含A化合物选自A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羟基氧化物、碳酸盐、乙酸盐、氟化物、氯化物、溴化物、磷酸盐、磷酸二氢盐及其任意组合;所述含Q化合物为氟离子、氯离子、溴离子、磷酸根或磷酸二氢根与锂离子、M离子或NH<sub>4</sub><sup>+</sup>形成的化合物及其任意组合物,其中,与锂离子形成的化合物作为锂源,与M离子形成的化合物作为含M化合物;(2)将步骤(1)中得到的块状料粉碎、过筛,得到粒径为10~20μm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地址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白浮泉路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