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使用纳米压印和接触式光刻制备硅纳米线晶体管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纳米压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使用纳米压印和接触式光刻制作硅纳米线晶体管的方法。其步骤包括:在原始SOI模板上用纳米压印结合定向淀积的方法制作宽度小于100纳米的镍线条阵列,作为硅纳米线的刻蚀掩蔽层,再次使用纳米压印,定义与先前的镍线条阵列垂直相交的100纳米级线宽的线条阵列,并结合干法刻蚀法制作出纳米线晶体管的沟道区,并在刻蚀出的硅纳米线上生长栅氧,然后自对准地形成多晶硅栅,最后使用接触式光刻定义源漏区域并淀积形成金属电极。本发明所需的图形化工艺条件简单,仅需要十微米级精度的接触式光刻机,以及简单的压印工具,即可实现极小尺寸器件的图形化,并制作出顶栅硅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
申请公布号 CN102403231B 申请公布日期 2014.09.03
申请号 CN201110373071.2 申请日期 2011.11.22
申请人 复旦大学 发明人 杨爱国;屈新萍;高晨
分类号 H01L21/336(2006.01)I;H01L21/335(2006.01)I 主分类号 H01L21/336(2006.01)I
代理机构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代理人 陆飞;盛志范
主权项 一种使用纳米压印和接触式光刻制作硅纳米线晶体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选用合适顶层硅厚度,和初始掺杂浓度小于5×10<sup>15</sup>/cm<sup>3</sup>的SOI片作为样品衬底,在衬底上旋涂PMMA和SU‑8光刻胶;(2)使用线条阵列图形的模板对SU‑8光刻胶进行压印,在SU‑8光刻胶上形成周期性凹凸的线条图形;(3)在经上述步骤的样品表面用PVD方法定向淀积一层镍,淀积方向垂直于压印线条,并与衬底法线方向成一定角度,角度的选取要使淀积的镍能覆盖光刻胶表面大部分地方,但没有覆盖压印线条边缘造成的阴影区域;(4)以上述镍为掩蔽层,用RIE刻蚀光刻胶,掏空上述阴影区域下的光刻胶;(5)用PVD方法垂直于样品表面淀积一层镍,在硅片上产生镍线条图形,该图形为阴影区域在SOI硅表面上的投影;(6)用丙酮和超声波清洗机对样品进行剥离,在样品表面仅留下镍线条;(7)在样品表面用PECVD生长一层氮化硅;(8)在氮化硅上旋涂一层SU‑8光刻胶;(9)对SU‑8光刻胶进行压印,所用模板上的图形为凸起的沟道和栅电极图案;(10)用RIE刻蚀样品,先去除SU‑8光刻胶压印剩余层,再刻蚀暴露出的氮化硅,最后以镍线条为掩蔽图形刻蚀硅,形成硅纳米线;(11)将样品在浓硫酸双氧水混合液中煮沸,去除SU‑8光刻胶以及硅纳米线上的镍层;(12)对样品进行快速热氧化,温度950℃‑1050℃,时间200秒至800秒,并用氢氟酸腐蚀去除氧化层,以减小硅纳米线的线宽;(13)再次进行快速热氧化,温度950℃‑1050℃,时间50秒至300秒,在硅纳米线表面生长栅氧; (14)在样品表面用PECVD低温生长重掺杂的非晶硅,非晶硅将填充氮化硅上的沟槽结构;(15)用RIE刻蚀非晶硅,去除氮化硅表面的非晶硅,但在氮化硅沟槽内仍然保留部分非晶硅;(16)用热磷酸去除氮化硅;(17)将样品在浓硫酸双氧水混合液中煮沸,以去除SOI表面剩余的镍线条;(18)用快速热处理样品,温度800℃‑1000℃,时间10分钟至60分钟,使非晶硅晶化成多晶硅;(19)对样品进行离子注入,作为源漏掺杂; (20)高温快速热处理样品,温度800℃‑1000℃,时间10秒至60秒激活杂质;(21)在样品表面旋涂一层SU‑8光刻胶;(22)用接触式光刻定义器件区域;(23)腐蚀去除器件区域之外的硅层;(24)将样品在浓硫酸双氧水混合液中煮沸,以去除SU‑8光刻胶;(25)在样品表面旋涂一层光刻正胶;(26)用接触式光刻定义器件的源、漏、栅的金属电极区域;(27)用PVD淀积电极金属;(28)用丙酮和超声波清洗机对样品进行剥离,去除光刻正胶及其上的金属;(29)对样品退火,温度为300℃‑400℃,时间30分钟‑100分钟,使源漏栅的硅和金属间形成欧姆接触; (30)用PECVD在样品表面低温生长氮化硅,作为器件封装;(31)在氮化硅上旋涂光刻正胶;(32)光刻定义源、漏、栅的电极区域;(33)用RIE刻蚀氮化硅,暴露电极区域的金属; (34)用丙酮和超声波清洗机去除光刻正胶。
地址 200433 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