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飞渡电容法电池均衡电路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飞渡电容法电池均衡电路。采用飞渡电容法均衡,通过控制开关管的开断,将高电量电池的能量转移到电容上,再由中间电容间接将存储的能量转移到低电量电池上。此方法的优点是不要求电容的容量很大,当电池处于静态或动态时都能工作,缩短了均衡时间提高了均衡效率。电路在其他储能组件进行均衡时不需要改变电路,因此系统适应性很好同时控制也相对简单。
申请公布号 CN203774812U 申请公布日期 2014.08.13
申请号 CN201320856647.5 申请日期 2013.12.23
申请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发明人 马国进;陈文慧;李芸;高明煜;刘国华;何志伟
分类号 H02J7/00(2006.01)I 主分类号 H02J7/00(2006.01)I
代理机构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代理人 杜军
主权项 一种飞渡电容法电池均衡电路,由全桥逆变电路和均衡电池组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全桥逆变电路包括十六个场效应管、十二个电解电容和四个限流电阻;全桥逆变电路中场效应管型号为NTD4857,由互补的PWM方波驱动;第一场效应管Q1漏极与第二场效应管Q2漏极、第一限流电阻F1一端、第一电解电容C2正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源极与第三场效应管Q3漏极、第二电解电容C3正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栅极与微处理器PWM输出引脚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源极与第四场效应管Q4漏极、第三电解电容C5正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栅极与微处理器PWM输出引脚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3源极与第四场效应管Q4源极、第一电解电容C2负极、第五场效应管Q5漏极、第六场效应管Q6漏极、第四电解电容C6正极、第二限流电阻F2一端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3栅极与微处理器PWM输出引脚连接;第四场效应管Q4栅极与微处理器PWM输出引脚连接;第五场效应管Q5源极与第七场效应管Q7漏极、第二电解电容C3负极、第五电解电容C7正极连接,第五场效应管Q5栅极与微处理器PWM输出引脚连接;第六场效应管Q6源极与第八场效应管Q8漏极、第三电解电容C5负极、第六电解电容C8正极连接,第六场效应管Q6栅极与微处理器PWM输出引脚连接;第七场效应管Q7源极与第八场效应管Q8源极、第四电解电容C6负极、第九场效应管Q9漏极、第十场效应管Q10漏极、第七电解电容C9正极、第三限流电阻F3一端连接,第七场效应管Q7栅极与微处理器PWM输出引脚连接;第八场效应管Q8栅极与微处理器PWM输出引脚连接;第九场效应管Q9源极与第十一场效应管Q11漏极、第五电解电容C7负极、第八电解电容C10正极连接,第九场效应管Q9栅极与微处理器PWM输出引脚连接;第十场效应管Q10源极与第十二场效应管Q12漏极、第六电解电容C8负极、第九电解电容C11正极连接,第十场效应管Q10栅极与微处理器PWM输出引脚连接;第十一场效应管Q11源极与第十二场效应管Q12源极、第七电解电容C9负极、第十三场效应管Q13漏极、第十四场效应管Q14漏极、第十电解电容C12正极、第四限流电阻F4一端连接,第十一场效应管Q11栅极与微处理器PWM输出引脚连接;第十二场效应管Q12栅极与微处理器PWM输出引脚连接;第十三场效应管Q13源极与第十五场效应管Q15漏极、第八电解电容C10负极连接,第十三场效应管Q13栅极与微处理器PWM输出引脚连接;第十四场效应管Q14源极与第十六场效应管Q16漏极、第九电解电容C11负极连接,第十四场效应管Q14栅极与微处理器PWM输出引脚连接;第十五场效应管Q15源极与第十六场效应管Q16源极、第十电解电容C12负极、第四锂电池B4负极连接并接地,第十五场效应管Q15栅极与微处理器PWM输出引脚连接;第十六场效应管Q16栅极与微处理器PWM输出引脚连接;均衡电池组由四节锂电池串联组成;第一锂电池B1正极与第一限流电阻F1另一端连接,第一锂电池B1负极与第二锂电池B2正极、第二限流电阻F2另一端连接;第二锂电池B2负极与第三锂电池B3正极、第三限流电阻F3另一端连接;第三锂电池B3负极与第四锂电池B4正极、第四限流电阻F4另一端连接;第四锂电池B4负极与地连接。
地址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