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管碟法微生物检测系统检定校准用标准样板
摘要 管碟法微生物检测系统检定校准用标准样板,本发明涉及管碟法微生物检测系统检定校准用标准样板。本发明填补了现有管碟法微生物检测系统检定校准用标准样板空白,解决了管碟法微生物检测系统计量性能无法评价的问题。管碟法微生物检测系统检定校准用标准样板由二剂量标准板、三剂量标准板、线性标准板和边缘效应标准板组成。使用本发明管碟法微生物检测系统检定校准用标准样板,既可以方便地对管碟法微生物检测系统进行计量性能评价,同时可以对管碟法微生物检测系统的一剂量法、二剂量法、三剂量法进行方法学正确度评价。本发明用于管碟法微生物检测系统的计量性能及方法学评价。
申请公布号 CN103966083A 申请公布日期 2014.08.06
申请号 CN201410225198.3 申请日期 2014.05.26
申请人 丁海铭 发明人 丁海铭;丁海月;高歌;丁士烜
分类号 C12M1/34(2006.01)I 主分类号 C12M1/34(2006.01)I
代理机构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代理人 牟永林
主权项 管碟法微生物检测系统检定校准用标准样板,其特征在于管碟法微生物检测系统检定校准用标准样板由二剂量标准板(1)、三剂量标准板(2)、线性标准板(3)和边缘效应标准板(4)组成;二剂量标准板(1)直径为90.0mm、厚度为3.0mm~4.0mm,在二剂量标准板(1)上设有1‑T1抑菌圈(1‑1)、1‑S1抑菌圈(1‑2)、1‑T2抑菌圈(1‑3)、1‑S2抑菌圈(1‑4)和手柄A(1‑5),手柄A(1‑5)位于二剂量标准板(1)中心的上端面,1‑T1抑菌圈(1‑1)、1‑S1抑菌圈(1‑2)、1‑T2抑菌圈(1‑3)和1‑S2抑菌圈(1‑4)径向顺次均匀分布在以二剂量标准板(1)中心为圆心、直径为48.0mm的圆周上,1‑T1抑菌圈(1‑1)、1‑S1抑菌圈(1‑2)、1‑T2抑菌圈(1‑3)和1‑S2抑菌圈(1‑4)均为锥形沉孔,锥角为90°,且锥形沉孔大端位于二剂量标准板(1)的上端面;1‑T1抑菌圈(1‑1)、1‑S1抑菌圈(1‑2)、1‑T2抑菌圈(1‑3)和1‑S2抑菌圈(1‑4)锥形沉孔的小端直径均为12.5mm~25.0mm,且1‑T1抑菌圈(1‑1)与1‑S1抑菌圈(1‑2)锥形沉孔的小端直径相等,1‑T2抑菌圈(1‑3)与1‑S2抑菌圈(1‑4)锥形沉孔的小端直径相等;三剂量标准板(2)直径为90.0mm、厚度为3.0mm~4.0mm,在三剂量标准板(2)上设有2‑T1抑菌圈(2‑1)、2‑S1抑菌圈(2‑2)、2‑T2抑菌圈(2‑3)、2‑S2抑菌圈(2‑4)、2‑T3抑菌圈(2‑5)、2‑S3抑菌圈(2‑6)和手柄B(2‑7),手柄B(2‑7)位于三剂量标准板(2)中心的上端面,2‑S1抑菌圈(2‑2)、2‑T3抑菌圈(2‑5)、2‑S2抑菌圈(2‑4)、2‑T1抑菌圈(2‑1)、2‑S3抑菌圈(2‑6)和2‑T2抑菌圈(2‑3)径向顺次均匀分布在以三剂量标准板(2)中心为圆心、直径为48.0mm的圆周上,2‑T1抑菌圈(2‑1)、2‑S1抑菌圈(2‑2)、2‑T2抑菌圈(2‑3)、2‑S2抑菌圈(2‑4)、2‑T3抑菌圈(2‑5)和2‑S3抑菌圈(2‑6)均为锥形沉孔,锥角为90°,且锥形沉孔大端位于三剂量标准板(2)的上端面;2‑T1抑菌圈(2‑1)、2‑S1抑菌圈(2‑2)、2‑T2抑菌圈(2‑3)、2‑S2抑菌圈(2‑4)、2‑T3抑菌圈(2‑5)和2‑S3抑菌圈(2‑6)锥形沉孔的小端直径均为12.5mm~25.0mm,且2‑S1抑菌圈(2‑2)与2‑T1抑菌圈(2‑1)锥形沉孔的小端直径相等,2‑S2抑菌圈(2‑4)与2‑T2抑菌圈(2‑3)锥形沉孔的小端直径相等,2‑S3抑菌圈(2‑6)与2‑T3抑菌圈(2‑5)锥形沉孔的小端直径相等;线性标准板(3)直径为90.0mm、厚度为3.0mm~4.0mm,在线性标准板(3)上设有3‑T1抑菌圈(3‑1)、3‑T2抑菌圈(3‑2)、3‑T3抑菌圈(3‑3)、3‑T4抑菌圈(3‑4)、3‑T5抑菌圈(3‑5)、3‑T6抑菌圈(3‑6)和手柄C(3‑7),手柄C(3‑7)位于线性标准板(3)中心的上端面,3‑T1抑菌圈(3‑1)、3‑T2抑菌圈(3‑2)、3‑T3抑菌圈(3‑3)、3‑T4抑菌圈(3‑4)、3‑T5抑菌圈(3‑5)和3‑T6抑菌圈(3‑6)径向均匀分布在以线性标准板(3)中心为圆心、直径为52.0mm的圆周上,3‑T1抑菌圈(3‑1)、3‑T2抑菌圈(3‑2)、3‑T3抑菌圈(3‑3)、3‑T4抑菌圈(3‑4)、3‑T5抑菌圈(3‑5)和3‑T6抑菌圈(3‑6)均为锥形沉孔,锥角为90°,且锥形沉孔大端位于线性标准板(3)的上端面;3‑T1抑菌圈(3‑1)、3‑T2抑菌圈(3‑2)、3‑T3抑菌圈(3‑3)、3‑T4抑菌圈(3‑4)、3‑T5抑菌圈(3‑5)和3‑T6抑菌圈(3‑6)锥形沉孔的小端直径均为12.5mm~25.0mm,且直径长度为等差数值;边缘效应标准板(4)直径为90.0mm、厚度为3.0mm~4.0mm,在边缘效应标准板(4)上设有4‑S1抑菌圈(4‑1)、4‑S2抑菌圈(4‑2)、4‑S3抑菌圈(4‑3)、4‑S4抑菌圈(4‑4)和手柄D(4‑5),手柄D(4‑5)位于边缘效应标准板(4)的上端面,4‑S1抑菌圈(4‑1)、4‑S2抑菌圈(4‑2)、4‑S3抑菌圈(4‑3)和4‑S4抑菌圈(4‑4)顺次分布在边缘效应标准板(3)上,4‑S1抑菌圈(4‑1)和4‑S3抑菌圈(4‑3)的圆心连线与4‑S2抑菌圈(4‑2)和4‑S4抑菌圈(4‑4)的圆心连线垂直,4‑S1抑菌圈(4‑1)圆心与边缘效应标准板(4)中心的距离、4‑S2抑菌圈(4‑2)圆心与边缘效应标准板(4)中心的距离、4‑S3抑菌圈(4‑3)圆心与边缘效应标准板(4)中心的距离和4‑S4抑菌圈(4‑4)圆心与边缘效应标准板(4)中心的距离均为6.2mm~38.8mm,且距离为等差数值,4‑S1抑菌圈(4‑1)、4‑S2抑菌圈(4‑2)、4‑S3抑菌圈(4‑3)和4‑S4抑菌圈(4‑4)均为锥形沉孔,锥角为90°,且锥形沉孔大端位于边缘效应标准板(4)的上端面,锥形沉孔的小端直径相等,均为12.5mm~25.0mm。
地址 15003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文端街44号6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