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去除芦苇群落中入侵性外来植物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去除入侵性外来植物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去除芦苇群落中入侵性外来植物的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考察入侵性外来植物分布区域,将不适宜芦苇生长的区域划分为保留区、将适宜芦苇生长的区域划分为去除修复区;对于保留区中的入侵性外来植物进行保留,对于去除修复区的入侵性外来植物进行刈割、留矮茬;留茬的区域采用上表面附着黑色塑料布覆盖,直至所述的入侵性外来植物窒息而死;撤除黑色塑料布,在被覆盖过的区域重新种植耐盐、耐水性强的芦苇品种。本发的方法有助于快速、高效、选择性地清除入侵性外来植物、促进本地植物的恢复和生长、维护滨岸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熟练运用之后,可以达到滨岸湿地生态系统长治久安的生态效果。<!--1-->
申请公布号 CN103004428B 申请公布日期 2014.07.16
申请号 CN201210548862.9 申请日期 2012.12.17
申请人 华东师范大学 发明人 李德志;李经纶;秦艾丽
分类号 A01G1/00(2006.01)I;A01G7/00(2006.01)I;A01G13/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G1/00(2006.01)I
代理机构 上海三方专利事务所 31127 代理人 吴干权;朱志祥
主权项 一种去除芦苇群落中入侵性外来植物的方法,用于入侵植物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步骤顺序如下:a.分别考察海滨湿地内,大米草或互花米草以及芦苇在其分布的不同生境条件下,每年高生长和水平扩展的速率,分析其对于所处生境的适宜性,具体测定高程、土壤水分和盐度生境因子,得到互花米草和芦苇能够生长良好的生境条件,包括水分、盐度和高程范围;据此制定具体的物理去除和生态修复方案,总的原则是对于不适宜芦苇生长、但大米草或互花米草生长较好的生境,保留大米草或互花米草,使其继续发挥保土护岸的作用,但对于原本适宜芦苇生长、但大米草或互花米草快速入侵、甚至即将替代芦苇群落的生境,则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物理去除和生态修复,据此,在该海滨湿地范围内,划分出保留区和去除‑修复区,保留区为对大米草或互花米草实施保留的生境区域,去除‑修复区为对大米草或互花米草实施去除、并用适宜的芦苇品种进行生态修复的区域;b.在所划定的去除‑修复区内,对大米草或互花米草地上植株齐地面实施刈割处理,在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一次性实施处理,在面积较大的情况下,则需分步实施,以避免出现水土流失情况,每次实施处理的宽度,不低于大米草或互花米草克隆整合单位的大小,并大于其每年水平扩展距离,留茬尽可能短,把刈割后的植株清除出去,或经粉碎后覆盖原地;c.采用特制的覆盖物,对刈割大米草或互花米草后的留茬实施覆盖,特制的覆盖物为较厚的且韧性和遮光性较好的塑料布,其下面为黑色,直接紧密接触刈割后的留茬,上面为深绿色,且上面附有仿真绿色植物,覆盖物下方,每隔一定面积设有一个长钉,长钉为易分解材料制成,用于将覆盖物固定在外来植物被清除后的土壤表面,刈割后的大米草或互花米草留茬和刚萌发的幼苗以及土壤中未萌发的种子会因覆盖物的长期覆盖窒息而死,采用该步骤可以达到对大米草或互花米草进行有效去除,d.用特制覆盖物持续紧密覆盖大米草或互花米草刈割后留茬2‑3年后,经检验覆盖物下方,基本无大米草或互花米草幼苗生长和种子存活后,将覆盖物撤出,初步完成大米草或互花米草去除工作;在对大米草或互花米草实施去除后,选用耐盐、耐水性强的芦苇品种在去除区域进行栽植,对原来被大米草或互花米草侵占的生境实施生态修复,由于采用了耐盐、耐水性强的芦苇品种进行生态修复,它们生长起来后,对生境的适应能力强于普通芦苇品种,其与大米草或互花米草的竞争能力也会大大增强,采用这一步骤有助于巩固生态修复的效果,避免大米草或互花米草卷土重来;e.在已经把大米草或互花米草从其所入侵的芦苇群落进行有效去除和生态修复后,还应继续关注大米草或互花米草的生长、扩散动态,一旦出现它们重新向芦苇群落扩展的现象时,需及时采取上述步骤进行物理清除,以免在扩散加速后难以控制。
地址 200062 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36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