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碳纤维三维织物编织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三维织物编织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碳棒固定架机构、碳棒固定架定位装夹机构、碳棒定量升降机构、编织物定量升降机构、碳棒固定架120°定位旋转机构、X向导纱运行机构和Y向导纱运行机构,机架的顶部平面为工作台面,机架的旁侧设置有电气控制箱和控制面板箱;电气控制箱内设置有电气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制器单元以及、碳棒升降控制单元、编织物升降控制单元、碳棒固定架旋转控制单元、X向导纱控制单元和Y向导纱控制单元,控制面板箱内设置有人机交互设备。本发明结构紧凑,设计新颖合理,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申请公布号 CN103757818A 申请公布日期 2014.04.30
申请号 CN201410042753.9 申请日期 2014.01.29
申请人 陕西普声电气有限公司;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 发明人 李锋山;刘新科;赵瑾;李新兴;李建涛;史建刚;李飞;张玲;江伟;程文;崔红;杨杰
分类号 D04C3/00(2006.01)I 主分类号 D04C3/00(2006.01)I
代理机构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代理人 谭文琰
主权项 一种碳纤维三维织物编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在机架(1)上的碳棒固定架机构(2)、碳棒固定架定位装夹机构(3)、碳棒定量升降机构(4)、编织物定量升降机构(5)、碳棒固定架120°定位旋转机构(6)、X向导纱运行机构(7)和Y向导纱运行机构(8),所述机架(1)的顶部平面为工作台面(11),所述机架(1)的旁侧设置有电气控制箱(9)和控制面板箱(10);所述电气控制箱(9)内设置有电气控制系统,所述电气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制器单元(12)以及与主控制器单元(12)相接的碳棒升降控制单元(13)、编织物升降控制单元(14)、碳棒固定架旋转控制单元(15)、X向导纱控制单元(16)和Y向导纱控制单元(17),所述控制面板箱(10)内设置有人机交互设备(18),所述人机交互设备(18)与主控制器单元(12)相接;所述碳棒固定架定位装夹机构(3)包括碳棒固定架托盘(3‑2)和用于对碳棒固定架机构(2)在水平方向上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的多个定位套(3‑1);所述碳棒固定架机构(2)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碳棒插盘(2‑1)、第二碳棒插盘(2‑2)、第三碳棒插盘(2‑3)和碳棒底盘(2‑4),所述第一碳棒插盘(2‑1)和第二碳棒插盘(2‑2)之间设置有多个定距套(2‑6),多个定位套(3‑1)均设置在第三碳棒插盘(2‑3)和碳棒底盘(2‑4)之间且设置位置与多个定距套(2‑6)上下相对,所述第一碳棒插盘(2‑1)、第二碳棒插盘(2‑2)和多个定距套(2‑6)固定连接为一体,每个所述定距套(2‑6)中均固定连接有向下伸出且从上到下依次穿过第三碳棒插盘(2‑3)、定位套(3‑1)、碳棒底盘(2‑4)和碳棒固定架托盘(3‑2)的导柱(2‑5),所述第三碳棒插盘(2‑3)、定位套(3‑1)、碳棒底盘(2‑4)和碳棒固定架托盘(3‑2)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碳棒插盘(2‑1)、第二碳棒插盘(2‑2)和第三碳棒插盘(2‑3)上均设置有多个供碳棒(28)插入的碳棒插孔(2‑7),多个碳棒插孔(2‑7)分布在内切圆直径逐渐增大的多个正六边形上,多个碳棒插孔(2‑7)之间的间距均相等,所述第一碳棒插盘(2‑1)、第二碳棒插盘(2‑2)和第三碳棒插盘(2‑3)上的碳棒插孔(2‑7)上下相对设置,相邻两行碳棒插孔(2‑7)之间的空隙为供引纱管(7‑11)牵着碳纤维运行的碳纤维通道(29);所述碳棒定量升降机构(4)包括碳棒升降轴(4‑1)和用于带动碳棒升降轴(4‑1)升降运动的第一伺服电机(4‑9),以及用于将第一伺服电机(4‑9)的动力传递给碳棒升降轴(4‑1)的碳棒升降动力传动机构和用于安装所述碳棒升降动力传动机构的第一传动机构固定架(4‑3),所述碳棒固定架托盘(3‑2)固定连接在碳棒升降轴(4‑1)的顶端;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9)与碳棒升降控制单元(13)相接;所述编织物定量升降机构(5)包括编织物托盘(5‑1)、编织物升降空心轴(5‑8)、套装在编织物升降空心轴(5‑8)外部的编织物托盘滑动套(5‑2)和用于带动编织物升降空心轴(5‑8)升降运动的第二伺服电机(5‑3),以及用于将第二伺服电机(5‑3)的动力传递给编织物升降空心轴(5‑8)的编织物升降动力传动机构,所述编织物托盘滑动套(5‑2)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安装所述编织物升降动力传动机构的第二传动机构固定架(5‑13),所述编织物升降空心轴(5‑8)套装在碳棒升降轴(4‑1)外部,所述编织物托盘(5‑1)固定连接在编织物升降空心轴(5‑8)的顶端,所述编织物托盘(5‑1)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中设置有供导柱(2‑5)的底部插入的导套(5‑10),所述导柱(2‑5)的底部与导套(5‑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固定架(4‑3)固定连接在编织物托架(5‑1)的底部;所述第二伺服电机(5‑3)与编织物升降控制单元(14)相接;所述碳棒固定架120°定位旋转机构(6)包括中空设置的旋转机构基座(6‑1)和用于带动编织物升降空心轴(5‑8)旋转运动的第三伺服电机(6‑2),以及用于将第三伺服电机(6‑2)的动力传递给编织物升降空心轴(5‑8)的旋转动力传动机构;所述编织物升降空心轴(5‑8)转动连接在旋转机构基座(6‑1)内部,所述旋转机构基座(6‑1)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安装所述旋转动力传动机构的第三传动机构固定架(6‑4);所述第三伺服电机(6‑2)与碳棒固定架旋转控制单元(15)相接;所述X向导纱运行机构(7)包括X向导轨(7‑8)以及分别连接在X向导轨(7‑8)两端的第二传动带轮(7‑5)和第三传动带轮(7‑7),所述X向导轨(7‑8)上靠近第二传动带轮(7‑5)的一端连接有安装板(7‑10),所述安装板(7‑10)安装有第四伺服电机(7‑1)和与第二传动带轮(7‑5)同轴连接的第一传动带轮(7‑4),所述第四伺服电机(7‑1)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一电机传动带轮(7‑2),所述第一电机传动带轮(7‑2)和第一传动带轮(7‑4)上连接有第一电机弧齿传动带(7‑3),所述第二传动带轮(7‑5)和第三传动带轮(7‑7)上连接有开式弧齿传动带(7‑6),所述开式弧齿传动带(7‑6)上固定连接有引纱管座(7‑9),所述引纱管座(7‑9)上固定连接有引纱管(7‑11);所述第四伺服电机(7‑1)与X向导纱控制单元(16)相接;所述Y向导纱运行机构(8)包括第五伺服电机(8‑3),间隔设置在工作台面(11)上的第一Y向导轨(8‑1)和第二Y向导轨(8‑2),安装在机架上的丝杠(8‑11),以及穿入X向导轨(7‑8)中且用于推动X向导轨(7‑8)在第一Y向导轨(8‑1)和第二Y向导轨(8‑2)上运动的推力杆(8‑13),所述推力杆(8‑13)通过加力臂(8‑15)与X向导轨(7‑8)固定连接,所述X向导轨(7‑8)通过第一转接座(7‑14)与第一Y向导轨(8‑1)连接,所述X向导轨(7‑8)通过第二转接座(7‑15)与第二Y向导轨(8‑2)连接,所述工作台面(11)的侧边连接有第二连接板(8‑14),所述第二连接板(8‑14)上连接有Y向运行变速箱(8‑7),所述Y向运行变速箱(8‑7)上连接有第一连接板(8‑16),所述第一连接板(8‑16)上连接有第五伺服电机(8‑3),所述第五伺服电机(8‑3)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二电机传动带轮(8‑4),所述Y向运行变速箱(8‑7)的输入轴上连接有第四传动带轮(8‑6),所述第二电机传动带轮(8‑4)和第四传动带轮(8‑6)上连接有第二电机弧齿传动带(8‑5),所述Y向运行变速箱(8‑7)的输出轴上连接有变速箱输出齿轮(8‑8),所述丝杠(8‑11)上固定连接有与变速箱输出齿轮(8‑8)啮合的丝杠传动齿轮(8‑9),所述丝杠(8‑11)上连接有丝母(8‑12),所述推力杆(8‑13)与丝母(8‑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五伺服电机(8‑3)与Y向导纱控制单元(17)相接。
地址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六路软件园普声大厦